http://www.chinalibs.net 2016/4/7
[作者] 通辽市图书馆
[单位] 通辽市图书馆
[摘要] 通辽市图书馆(原哲里木盟图书馆),位于通辽市霍林河大街西段路北。始建于1984年9月,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书库面积1500平方米,可容纳藏书50余万册,是通辽市最大的一所综合性现代化公共图书馆。
[超链接] http://www.tlstsg.com
通辽市图书馆(原哲里木盟图书馆),位于通辽市霍林河大街西段路北。始建于1984年9月,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书库面积1500平方米,可容纳藏书50余万册,是通辽市最大的一所综合性现代化公共图书馆。
通辽市图书馆藏书以民族文献和地方文献为馆藏特色,以不断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和通辽市读者的文化消费需求为己任,确定集知识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藏书体系。年购书经费20万元,现拥有馆藏文献30余万册,年均接待读者12万人次,文献流通17.6万册次。2008年11月7日,在全区率先实行了全方位的免费开放服务,全年实行无假日开馆,免费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是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图书馆之一。
馆内现有阅览座位300个,在报刊阅览室设有老年人、残疾人专席和中国盲文图书馆内蒙古通辽市支馆。馆内设有12个读者服务窗口:少儿阅览、公益文化展厅、蒙文借阅室、中文报刊阅览室、古籍展示查阅室、中文图书外借处、读者自学室、地方文献展示查询室、视障阅览室、电子阅览室、音乐欣赏室和动漫欣赏室;建有馆外流动图书馆(室)20多个。
1999年,通辽市图书馆着手筹建普通图书回溯书目数据库建设,先后建成了普通图书回溯性书目库、少儿图书书目数据库、期刊库和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各服务窗口配有现代化服务终端,书库安装STRUS—D型防盗检测仪;2007年,通辽市图书馆还引进了图书馆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化管理服务模式—“一卡通”,通过“一卡通”实现了业务自动化管理与借阅服务系统的对接,读者在馆内实现了“一卡在手,通行无阻”,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有选择地享受图书馆的一系列服务;2014年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并设有电子阅读机,读者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离线阅读;数字图书馆与自治区和国家数字图书馆链接,让读者感受科技阅读新变革。
此外,通辽市图书馆还利用馆藏文献为用户提供专题信息服务,印制内部参考资料2种,分别为《信息参考》(原名:《决策内参》)和《绿色风》;在通辽市开展的“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中,通辽市图书馆主要服务窗口连续多年被评为“巾帼文明示范岗”。
2007年年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启动,通辽市图书馆实现了现代化设备的优化升级,它标志着通辽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初步建成。作为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分中心,通辽市图书馆将实现与自治区分中心和通辽市各旗县基层中心的有效对接,将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把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以及农村群众急需的科普知识、农业技术通过卫星转播,快捷地输送到各个旗县的基层群众身边,填补基层文化需求的空白。
2012,倡导并启动科尔沁读书计划,旨在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提高市民文化素养,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引导市民参与读书,多读书,读好书。2015年,科尔沁读书计划结合每年“四•二三”世界读书日,延伸开展为“科尔沁读书月”,年均开展读者活动30余项,特别是元宵节灯谜有奖竞猜、“你点书,我买单”、科尔沁记忆工程、各类主题展览和科尔沁文化讲座等活动,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通辽市图书馆作为国家地市级三级图书馆,是通辽市新世纪青少年读书活动中心、通辽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和通辽市家庭教育活动基地。
随着通辽市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随着地域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通辽市图书馆深信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通辽市图书馆必将会成为一个面貌全新的、自动化的、环境幽雅的、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图书馆,为通辽市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引用本文:
通辽市图书馆.通辽市图书馆[DB/OL].[2025-05-07].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532793.
温馨提示:
如果您的作品引用了本文,请您发邮件(leisun@chinalibs.net )告诉我们,我们会给您一个小小的惊喜哟!
——【北京雷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