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libs.net 2024/4/9
[作者] 台湾省国立公共信息图书馆
[单位] 台湾省国立公共信息图书馆
[摘要] 国立公共信息图书馆创立于1923年,是台湾最早成立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历经台中州立图书馆(1923年至1946年)、台湾省立台中图书馆(1946年至1999年)、国立台中图书馆(1999年至2012年)时期。因应时代趋势的急速变迁与图书馆功能的快速转型,于2006年奉行政院核定办理「国立台中图书馆迁建计划」并纳入「新十大建设计划」,斥资20亿投入8年心力兴建完成。新总馆于2012年6月3日启用,并于2013年正式更名为「国立公共信息图书馆」(以下简称国资图),以全国民众为服务对象,负有辅导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之任务,是国内首座国立级数位公共图书馆,兼具实体与数位双轨阅读服务之功能。总馆位于台中市南区五权南路,下设黎明、精武及中兴三所分馆。
国立公共信息图书馆创立于1923年,是台湾最早成立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历经台中州立图书馆(1923年至1946年)、台湾省立台中图书馆(1946年至1999年)、国立台中图书馆(1999年至2012年)时期。因应时代趋势的急速变迁与图书馆功能的快速转型,于2006年奉行政院核定办理「国立台中图书馆迁建计划」并纳入「新十大建设计划」,斥资20亿投入8年心力兴建完成。新总馆于2012年6月3日启用,并于2013年正式更名为「国立公共信息图书馆」(以下简称国资图),以全国民众为服务对象,负有辅导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之任务,是国内首座国立级数位公共图书馆,兼具实体与数位双轨阅读服务之功能。总馆位于台中市南区五权南路,下设黎明、精武及中兴三所分馆。
服务特色
善用智慧科技提升图书馆服务
国资图以数位转型,成为全国首座国立级数位公共图书馆,并于引进创新智慧科技提升智慧管理及服务、智慧阅读体验及充实数位阅读资源等面向不断精进。国资图导入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FID)结合自动化系统及还书分检系统管理,不但简化借还书作业、加速盘点工作,并可提升管理效率。2017年首度结合智慧书架及全自助式预约取书功能,充分节省预约取书的人力及时间。此外,国资图于2018年开发全国首创结合查、找、取、借书功能的iLib Guider APP。该APP为系统服务核心基础,由初始规划的馆藏导引服务,整合全馆既有的服务空间与型态(实体空间/在线服务)、服务系统(一证通整合平台、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座位管理系统、门禁系统、自助借还书系统、导引服务、信息推播系统等),结合物联网与智慧科技,透过APP提供以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携电子设备)概念发展的图书馆零接触服务(library contactless service),亦获得信息月百大创新产品奖。此外,于2023年底国资图团队与大学合作开发全国首位应用Chat GPT生成式AI智慧馆员,提供读者咨询及馆藏书籍推荐服务,亦能和AI智慧馆员像朋友一样地聊天。随着智慧科技的迅速发展,国资图持续积极引进AI、物联网等数位科技以提升读者服务,例如:各式功能的AI智能机器人、24小时营运且无人服务的微型图书馆、iSpace智慧空间服务、AR扩增实境说故事、XR延伸实境之沉浸式体感互动说故事、物联网环控的多功能空间等;在数位阅读资源充实部分亦开发并持续充实全国最大的自建繁体中文电子书服务整合平台,另并充实本馆原创之圆梦绘本数据库、设计师之手数据库,以及本馆日文旧籍、旧报纸等特藏之数位典藏等,以智慧科技来推动全民阅读,接轨终身学习。
发展为兼具REAL内涵的图书馆
国资图系以建构全国公共图书馆阅读学习服务网络、带动以民众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服务模式为目标,秉持为全国公共图书馆共同发展的使命,努力推动各项崭新业务。除征集、组织、典藏各种实体图书资料、数位资源提供民众阅读与终身学习外,结合实体与虚拟服务空间,包括具有图书阅览、信息检索、数位服务、展览及演讲、训练等场域,并购置全国公共图书馆共享数位资源,期为读者提供分龄分众及更智慧化和客制化的服务,促进图书馆所具有的藏(典藏、汇聚资源)、用(推广宣传,让读者便利取用)、育(读者学习成长)三大任务的达成,以崭新的阅读模式、独特的探索途径、多元的休闲机能及舒适的终身学习环境成为具REAL(Reading、Exploring、recreAtion、Learning)内涵的图书馆。
内部各楼层简介
新馆为地上五层、地下二层、总楼地板面积41,797平方公尺(约12,000余坪)之建筑。
核心设施采分龄分众设计;1楼主要以儿童阅读学习为主,包含儿童学习中心、流通服务台、自助还书区、新书展示区,以及服务民众的商店区;2楼以数位资源及多媒体服务为主,包含信息检索区、多媒体典藏区、视听欣赏区、听视障信息中心、数位休闲与美术中心,同时亦包含国际会议厅(250席)与多功能会议室;3楼以期刊报纸、老龄阅读及多元文化为主,包含期刊报纸阅览区、乐龄学习资源区、美英法比数据中心、台湾数据区、世界之窗及多元学习教室;4楼主要为中文图书阅览区,包含自然科学区、应用科学区、语文数据及社会科学;5楼以青少年阅读为主,包含青少年区、人文数据、艺术数据中文图书阅览区,以及外文图书阅览区;地下1层设有自修室(316席)、密集书库、特藏区、报纸合订本区、停车场与机房;地下2层设有停车场与机房。
新馆设计理念
总馆新馆建筑由潘冀建筑师设计总督导,主要设计概念源自台中市18世纪开凿水圳的都市纹理,以「水平流向」为此一文化地景建筑的发展主题;试图以流动的立面皮褶、蜿蜒流动的形貌,以象征「知识之流」,提醒市民「寻找一座城市,阅读一座城市」。
建筑量体以数学理论中「莫比乌斯环」交错重叠的概念,呼应中台湾的水文、地景,展现知识流动的美学意象,为全台首座运用流线型线条打造之图书馆。L型配置,充满律动感的水平窗带,活化整座建筑载体,充分纳入自然光。不同窗层纳入景致相异、各有其趣的城市框景,天光交错的光影之间,孕育出人与自然的知识尊重,「Outside in-inside out」的理念,将不同楼层窗景引入室内,转化为空间、家具、色彩系统等主题,让绿带公园、都市生活、阅读环境融为一体。从尊重自然出发,以别出心裁的设计、充满诗意的建筑,传达的正是「数位阅读新时代」的来临。
引用本文:
台湾省国立公共信息图书馆.台湾省国立公共信息图书馆[DB/OL].[2025-05-07].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563135.
温馨提示:
如果您的作品引用了本文,请您发邮件(leisun@chinalibs.net )告诉我们,我们会给您一个小小的惊喜哟!
——【北京雷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