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柔情花木兰
2009/12/14 点击数:256
[作者] 书生论剑
[单位] 书生论剑
[摘要] 看到《花木兰》这个影片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期待。童年时代“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梆子调、初中时代 “唧唧复唧唧”的诵读音、大学时代 “A Girl Worth Fighting For”的迪斯尼动画,一切都太过熟悉……总不能再期望出现一个“木须龙”吧?
㈠ 写在前面的话
看到《花木兰》这个影片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期待。童年时代“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梆子调、初中时代 “唧唧复唧唧”的诵读音、大学时代 “A Girl Worth Fighting For”的迪斯尼动画,一切都太过熟悉……总不能再期望出现一个“木须龙”吧?
看到海报之后,稍稍有些心动——跨在战马上的“花木兰”,有的不仅是“铁血”般的豪气,但更有一种女性特有的“柔情”;特别是那个默默跪在阵亡将士尸骨之间的孤独身影,让我产生一种无以名状的感动。之后便看到过预告片,那战场号角、木兰誓词,动人心弦但又透露出某种无奈与凄美。
偶一日,一位朋友过来谈到了《花木兰》观影的感动。又被一个铁杆薇迷真情的邀请,终于走进了影院。
㈡ 士兵的血泪与荣光
英雄在普通人的眼中更多的是一种荣光。《木兰辞》中展现的也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豪情万丈。迪斯尼版《花木兰》描绘的是一个追求自由的西式英雄,其成功在于轻松快乐的动画语言。相对而言,眼前的这个影片让我看到了更多的英雄荣光背后的血与泪。这血与泪就是一个普通而特殊士兵的成长史:
第一步,对个人情感的超越
“只有打过很多年仗的人才知道,战场上没有勇士,有的只是死人和疯子。”所以,战场上绝不应该有感情。当看到木兰执着地问文泰“如果你是我呢?你不会来吗?”,我一样含着眼泪——“不会!”这就是战场,作为一个将士,眼中有的不是“文泰”和“小虎”,而是整个军队和国家——这种情感是一种超越简单的个人情感的更为博大爱!也只有这样的爱,才能使得木兰能够放弃自己所爱的人以换取普天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二步,对责任的承担与超越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所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当看到那么多死人之后,作为将军的你会不会变得麻木?当看到那么多荣誉之后,作为将军的你会不会变得贪婪?木兰的心中是“身后就是家乡,我们要拼死守护她”的责任,但也有“我会变的更加强大,保护你们每一个人。你们也要变的更强大,保护其你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的情怀。这应该是真正的责任吧,超越了虚伪口号掩饰之下的冷酷与肮脏。
第三步,对战场杀戮的超越
对于一些如门独一般的“疯子”而言,军人的价值也许就在于杀戮。在军事战争题材中,我们能体会到一种激情,但那却是以死亡、血腥与残酷为代价的。所以有人说,真正的战争电影又应该是反战的。我想每一个看过电影的人都会记住一句话,那就是“你们怕死吗?你们怕死吗?”。但是木兰“其实很害怕战争”的。这种“害怕”其实是又一种超越。电影没有过多地去描述这些杀戮的场景,而是用旁白的方式进行处理;并且以大魏柔然止战休兵作为结束,无疑是合理的。
跨越了这三部,木兰则成为一名真正的花将军!
㈢ 《花木兰》与《木兰辞》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曾经在网上看到的木兰与文泰的那段“鸳鸯浴”视频,当时很是反胃了一番。不知道为什么现代电影总需要用这些东西来吸引眼球、炒作票房。而整个电影看过之后,我则会笑得笑了:
《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在《花木兰》中演绎为木兰从作为军户的自家里直接拿出装备再深夜赴营,既使爱国主题得以深化、又体现了父女情深。
《花木兰》中专门设计了一场“搜身”的戏,让木兰一入军营就处在一个激烈的矛盾中;并且让木兰在小虎和文泰面前直接地暴露了女儿身份。这也应该更为合理。
《木兰辞》中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即使是豫剧《花木兰》中也有一段“贺元帅提亲”的场景。电影《花木兰》中的木兰“伙伴”化为皇子拓跋宏,倒没有让人有突兀之感,“家”与“国”的结合更为顺畅。
同时,电影的始终也和《木兰辞》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和“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契合,可叹可赞!
㈣ 回味悠长
电影看完之后,那些具有游牧民族和传统特色的音乐一直萦绕脑海。只可惜咱是外行人,不能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赏析。
同样回味悠长的还有那些经典的台词。这个薇迷们已经总结地很是全面。但还是不厌其烦,在此摘录三段:
“人生百年,如梦如幻。有生有死,壮士何憾?保我国土,扬我国威,生有何欢,死有何憾?北地胡风,南国炊烟,思我妻儿,望我家园,关山路阻,道长且远……”
“我们大魏将士,永不屈服,绝不退让!身后就是家乡,我们要拼死守护她!今天,我们将血染沙场……将军可以叛我,士兵可以弃我,但我花木兰,绝不背叛国家!”
“有人说,离家太远就会忘记故乡;杀人太多,就会忘记自己。在战场上死去,生命像雨水落入大地,毫无痕迹。如果那时候,你爱上了一个人,希望会从泥土中重新绽放,热烈的拥抱生命……”
㈤ 结
写这个观影感受的时候,也在网上顺便浏览了一下。发现大家对于陈坤、胡军的演技很是认同,但也说到Vitas的突兀和赵薇的单薄嗓音。我倒是有点不同的认识:从当时的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背景看,Vitas作为异族奴仆的出现并无不可。至于赵薇,倒真有点喜欢那股英姿飒爽的“军人形象”了。从《还珠格格》一路走来,赵薇更加成熟了。倒真是希望她能够走出一条影视木兰之路!
回到电影本身,我的总体评价是:《花木兰》有《土兵突击》中许三多的执着又摒弃了童话寓言般的虚幻,有《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战争的真实无奈但又让人体会到了不屈的力量,有《投名状》中战场的残酷却不显得过于血腥,有《集结号》中谷子地的纯情且又更为酣畅淋漓。
“要想知道李子的滋味,最好亲口尝一尝”。也许这段文字会有被视为做广告的嫌疑。但是,希望你看过之后,确实能够从心底会心一笑!
原文连接:http://hi.baidu.com/bixuehe/blog/item/35c1012450fa9620d50742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