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心目中的图书馆

2006/4/6   点击数:31

[作者] 老槐也博客

[单位] 老槐也博客

[摘要] 上一篇博文《图书飘流,水土服不服》发表后,大连《新商报》记者再次打来电话,告诉了我他的名字,姓马,讲了许多客气的话,以及他对图书馆事业的关注。记者马先生说他去年曾在《新商报》写过些图书馆的文章,后来领导觉得批评图书馆不妥,他现在想换个角度,从表扬的角度来写。有这样关注图书馆发展的记者朋友,弱势的图书馆人应该很高兴。不久我收到了马先生E寄过来的去年发表的两篇文章,又收到了邮寄过来的《新商报》。

[关键词]  读者 图书馆



上一篇博文《图书飘流,水土服不服》发表后,大连《新商报》记者再次打来电话,告诉了我他的名字,姓马,讲了许多客气的话,以及他对图书馆事业的关注。记者马先生说他去年曾在《新商报》写过些图书馆的文章,后来领导觉得批评图书馆不妥,他现在想换个角度,从表扬的角度来写。有这样关注图书馆发展的记者朋友,弱势的图书馆人应该很高兴。不久我收到了马先生E寄过来的去年发表的两篇文章,又收到了邮寄过来的《新商报》。

马先生的两篇文章,一篇是05年11月29日发表的《三问大连图书馆》,开头是这样写的:

“欧美诸邦,文化隆盛,教育普及。百户之邑,必设学校,十户之村 ,亦置图书馆。而在殖民地内,往往学校设施尚未齐备 ,图书馆已设立在先,以此善导居民风气,谋求发展。在我大连 ,亦早应有倡言图书馆必要性之声音”。这是近百年前日本殖民统治者 在大连开设首个图书馆——“埠头图书馆”时,大连实业会会长川上贤 三《祝词》中的一段话。而在该馆之后成立、声名更大的 “满铁大连图书馆”在其馆刊《书香》创刊号(1925年)的 “卷头语”则称:“西谚有云,文明都市的自豪,应据图书馆设置与否 判定。无论外形如何美轮美奂,倘无图书馆之设,内里实则贫弱 ,其文明程度亦可察知矣”。数十年前的日本侵略者尚有此认识 ,更何况现今的大连人?大连近年来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投入是空前的 ,包括大连图书馆、西岗区图书馆、沙河口区图书馆 、金州区图书馆等,或翻新改造,或新建馆舍,仅大连图书馆进行了改 扩建工程就投资了投资5000万元。

但巨额投资是一回事,真正把图书馆办好、令读者满意又是另一回事 。近日通过记者调查发现大连市的图书馆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

接下来的“三问”是:图书馆还是租书铺?馆藏结构合理吗?周一闭馆是惯例?

接下来这篇文章更有意思了,它的标题是《天天去泡图书馆》,全文如下:

在大连向市民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并不多,其中有一间笔者常心向往之,恨不得天天“泡”在里面,在此做一简单介绍,也供其他图书馆借鉴。

办证。该馆位于青泥洼桥某大型书店的楼上,交通方便,市内任一地区的居民乘一趟公交车即可到达。该馆全年365天开放,时间为早八点至晚上十点,虽然没有24小时昼夜开馆的噱头,但这样已经很方便上班族来充电了。进入该馆阅览只需出示身份证即可,完全免费;如需外借图书则可在该馆开立账号,存入款额自便,但所借书的现金价值总额不能高过所存押金,且每次借阅的册数不能超过五十册。

检索。走进该馆你不会看到传统的卡片盒,取而代之的是二十多台馆内连网的计算机,此外还有数位工作人员帮助不会操作电脑的读者检索图书。图书检索的计算机化,简化了图书的入库程序,使新书能迅速入库。加之该馆位于大型书店附近,书店新到书在24小时之内即可入藏该馆。所以你也不会在书店看到席地而坐“看白书”的读者,他们都在楼上的图书馆里体面地端坐书桌旁。

报刊阅览。在报刊阅览室你不会找到被开“天窗”的报刊,在书库你也找不到被撕页的图书,因为无论是在阅览室或是藏书库都有数台复印机可供读者使用,并只象征性收取纸张费用。馆方称该馆并不是开复印打字社的,赚取复印这种蝇头小利只会增加馆藏图书损坏。

图书借阅。该馆图书分基藏书库与流通书库。基藏书库只借在馆内阅览。流通书库分十几个借阅区,每个借阅区均有一个对该学科领域感兴趣并熟悉的工作人员“导借”。每个导借员对每本书的内容及所在位置都了如指掌,甚至可以为读者推荐相关领域图书。在这里没有乱架的问题,更不会有一种书的上下册被莫明奇妙强迫“分居”的情况。导借员的学历并不很高,但他们都很用功,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把别人在工作时间聊天、打电脑游戏的时间都用在业务上了。”

丢书赔偿。流通书库每册书都有其现金价格。如果读者借阅的图书丢失,按现金价值赔偿即可。此外流通书库的每册书均可按现金价格出售给读者。与其他图书馆的丢失几倍罚款相比,实行现金价格对读者与馆方都是公平的。比如1980年以前的图书,即便按定价的十倍赔付,对馆方来说都有损失,所以出现很多低定价图书借后不还的情况。而对近期出版的图书,即便原定价赔偿,对读者来说也不一定是合理的。

图书购藏。因图书馆的批量采购,会降低采购成本,库存图书的出售同时也会为该馆带来合理赢利。每位读者对图书采购都有建议权,并可提出采购申请并在该馆网站公开,当某书的申请达到一定数量时,该馆将负责采购。这种采购制度可以避免读者的阅读趣味被少数有采购权的人所把持,正如王小波所言:“参差多态才是幸福之源。”

借阅超期。在该馆借书的人不用担心超期罚款,却会按时归还。因为如果发生超期,该馆将扣除超期读者在该馆的“信誉值”。正常读者借期为30天,信誉值的降低将会使该读者的外借期缩短,直至为零。对这样的读者来说,图书馆并不适合他,自己购书或许是最佳选择。

社会捐赠。因为该馆的完全公益性,读者与图书馆的关系和谐,读者与企业等经常会向该馆捐赠图书。该馆也设有专门按受捐赠的机构,该馆每年接受的捐赠与其自采购的图书量相当。同时也鼓励个人捐赠,并会增加个人在该馆的信誉值。

其他如馆际互借、上门借还书、网上订书等常规服务不再赘述。说到这里,一定有很多人已经跃跃欲试了。不过很抱歉,电话或地址均欠奉,该馆只是笔者与众多读者理想中的图书馆,或许经过大家的努力,有一天你真会在青泥洼桥一带找到它,它也会成为大连的文化新地标。

我读到这篇文章刚过了愚人节,第一反应是应该去掉后面我加粗部分文字,将它放在4月1日发表。的确,“读者心目”中的图书馆,标准并非高不可攀。但对中国图书馆界,却需要跨年度的“走进权利时代”、“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这样的讨论,艰难地推动。那天在电话中与马先生聊图书馆的现状,我告诉马先生“南方”的图书馆做得很好。然而看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用文字真实描述的读者心目中的图书馆,无论南北,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只是适宜于愚人节发表的东东。感谢马记者!

原文连接:http://oldhuai.bokee.com/4823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