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日记摘录——“青春这样走过”(之五)
2011/9/19 点击数:318
[作者] 张小泉
[单位] 张小泉的博客
[摘要] 龙里日记摘录——“青春这样走过”(之五)。
1977年3月25日:
现在要多找书看,得抓紧时间,今后就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来看书了。
我想上大学,到文科去“深造”下,但我并不迷信它,主要它有特好的条件罢了。学文学,搞创作,主要在于深入生活,并了解它,不是有个名教授指点一下就能解决问题的。文学是门社会科学,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你不去深入到生活中去,观察社会现象,没有感性的认识,就不可能写出为人所喜爱的作品。
贵州这里的劳动生产方法跟北方不同,就那(拿)积肥来说吧:在农村每户里,都有个牛圈,晚上把牛关进去,放上青草或干草,这样夜里牛就拉屎拉尿,同草融在一起,久而久之草越积越多,肥就这样成了。同样,运肥也不同,每到上肥时,人们挑着高挑(篮子,与肩同高的竹篮),到了田里把挑往外一翻,粪就倒在田里了。
1977年3月26日:
今天早晨的太阳特别动人。东方彩霞飞舞,从山林的松枝间眺望,在远方的山峰间,火红的圆球冉冉升起,它的边缘象嵌了一圈金边,放射着金光,把山水照得朝气蓬勃。这美景,真使人想起了《东方红》颂歌,不由得心情起伏,就象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中午到张老师(注:张秀英)那里借了本《太平广记》,是古典文学作品,我想看罢对理解古文和了解历史都有帮助。
1977年3月29日: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他瞧不起我,我还瞧不起他呢”,这是阶级感情和等级意识在人们头脑中的反应(映)。有的人看到某人穿的破旧、寒伧(碜),便感到这人没什么值得看起的;而看到高贵模样的、穿得时髦的人时,就觉得那人了不起的,俨然象崇拜的偶像。我自己有时也有这样的事,但这是十分错误的,因而总是力争克制它。
看人不能光看外貌,甚至根本就不应该,而要看他的行动,了解他的思想,判断他内心;只有这样才能看准一个人。在阶级社会里,看一个人是有阶级眼光的,两个阶级眼光看人不一致,如果忘记这点,那就要吃大亏,上大当。
1977年4月4日:
我觉得自己的性格很孤僻,不爱接触生人,特别不爱多说话。不知道(别)人对自己有什么看法,估计不少人该是喜欢的,但也有人瞧不起。不过这也没有什么,谁没有点错误呢?最好还是埋头苦干,对人大吹特吹是没甚好处的。一个人不说话,并不见得他心里就没有想,我深信这点。
女人对我来说是个“迷”。如果避去人类共同的社会意识来说的话,我不知道女性除了同男性相同的地方,还有那(哪)些不同之处(就人的感情而言)了。环境是“温床”,在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的人思想是不同的,我只有兄弟而没有姐妹,也许这点对我是否有影响?对女性我有点胆怯的。这些我不想把它现在就弄明白,管他的,让它在生活中暴露自己吧!
1977年4月5日:
今天是清明节。
我看到不少单位的人抬着花圈,走在大街上,大概是去扫烈士墓的。是的,革命的先烈们为了幸福的生活,抛弃自己的头颅,洒尽了热血,在我们的前面英勇牺牲了。今天享受幸福的人们,并没有忘却他们,那鲜艳的花圈不就是哀思的寄托吗?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一个多世纪里,不知有多少英雄的战士为崇高的理想贡献了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鲜血谱写曲曲动人的颂歌。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胜利,就因为有了那勇于献身的战士,他们以革命为生命,誓死忠诚马克思主义,向着黑暗的世界英勇战斗。
我们应当学习先烈的精神,用英勇(雄)的精神武装头脑,为人民利益也时刻准备献身。
1977年4月6日:
今天是生日。(注:是阳历。)至此年已十九岁了。年纪已这样大了,可还没有什么作为,想起心里真发酸,只怪自己太软,总不敢坚持。
不过我还是有信心的,过去抓的(得)不紧,今后抓紧点就行了。等找到工作后,能更好地接触生活了,作为一定会有的。
1977年4月7日:
今天终于住进368医院了。(注:现在据说改成贵州武警医院了。)
368医院地处贵阳市郊,位于群山沟谷之中,周围青松林立,花枝满坡。主楼前有一大鱼塘,鱼塘碧波荡漾,鱼跃翻滚。塘四面多有翠绿的杨柳,怒放的花朵,风景自然别开生面。
虽说过去住过院,但毕竟年纪小,不懂事情。这次住院,思想上不免有些想的。医生是治病救人的,伤病是对人类最大的威胁之一,如果一个危重的病人被医生治好了,那他对医生该有怎样的感情啊!医生的职责是崇高的。我想写首诗,歌颂敬爱的白衣战士,把自己心里的热情,倾诉给每一个同志。
1977年4月8日:
昨晚没有睡好。在刚睡时,总是安静不下来,窗外池塘的蛙鸣声川流不息地涌进耳朵,还有风的呼啸声,走廊里也不时传来护士急促的脚步声,我知道她们在为呻吟的病人忙碌。在后来,虽然睡着了,可不一会就醒了,看看窗外还是黑乎乎的一片,又朦胧地过去了……
今天认识了一位病友,他是安徽人,很通情达礼(理),并且善于言说,当然又可以听到不少闻所未闻的故事了。他在贵钢工作(地址:9幢8号),叫什么还没打听,反正会知道的。
1977年4月19日:
今天到贵阳油榨街(买了)几本书,它们是《雁回岭》、《进军集》、《潮满大江》、《人民文学》(77第1期)。售货员服务态度非常好,这是我从没碰到过的。这几本书有的都是他推荐的哩!对那态度恶劣,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我从心里感到不是滋味,虽然自己有时不免也有。
在病友里,有一位战士很喜爱文学。他最近创作了一部电影文学剧本,名字叫《乌蒙颂》。虽说剧本搞的还不赖,但就粗略看后而言,还是有毛病的。当然对他的精神,我是相当钦佩的。
冷医生通知我下星期动手术,但星期几还不知道。从思想来说,我并不害怕,也不值得顾虑,一点小事嘛。
1977年4月11日:
今天游览了“森林公园”,顾名思义,公园里主要的就是树了。
时至中午时分,几天来的阴霾天空,被初春的太阳光辉,照得光明灿烂,充满着明媚情意。公园里,到处都是参天的古树,那茂盛的枝叶仿佛草丛一般,艳丽的鲜花妖娆可爱,或是红的,或是白的,或是粉红的,或是兰青的,真是万紫千红,芳香遍野。林里很寂静,偶尔有一两声鸟的宛转,如果大喊一声,那么四面都传送(着)你的声音。
我和另一位病友沿着小路走着,不一会就(到)公园的中心了。这里有几幢屋子,听说过(去)还有卖小品和用膳的,可现在都停业了,一个人也没有。屋子的一侧用石(头)垒成了墙,站在上(面)可以看到远处的群山;如海的松林在脚下,春风一吹,顿时碧波万顷,逐浪澎湃,使人的心胸广阔起来……
贵钢的那位病友很精明,他的生活知识真使我钦佩。从这几天的接触里,我懂得不少东西。我想出院后,要与他通信,建立革命的友谊。
那几个“破鞋”这两天常来,一闹就是半天,简直烦透了,象她们那样的人,我不知道她们还有没有脸,就跟旧社会的妓女不相上下,是不会觉得什么羞耻的。“四人帮”的罪恶,害人不浅,特别是对青年一代,这几个青年无疑是这罪恶的牺牲品。
1977年4月15日:
今天院里装扮(得)象节日一般,主楼顶上红旗飘扬,大门上挂着大的横幅标语。昨夜的倾盆大雨,把天地洗的(得)清爽无比,灿烂的朝阳放射出无数条彩带。
当得到《毛泽东选集》(第5卷)时,心中格外激动,伟大领袖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毛泽东思想是革命的武器;能读到毛主席新的教诲,你说怎不叫人高兴啊。为此,我写了首诗,题目叫“太阳照亮了病房”,以为永久的纪念。
毛主席的五卷著作对中国革命来说,是革命指导思想,从今天看来,第五卷的出版就具有更大的意义了。认真的(地)读它吧。
1977年4月21日:
昨晚看了故事片《雷锋》,深为雷锋同志高大形象所感动,思想上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当电影开始后,当雷锋的形象在银幕出现后,全场观众不时地发出感叹之声,在我看雷锋被地主婆砍伤时,和他把自己的钱送给灾区时,热泪盈住了双眼,一股股暖流流遍全身。凡是看电影的同志,都说电影拍得好,都为雷锋的牺牲流泪。
啊,雷锋,你把自己比作党的儿子,你把党比作亲身母亲;你永远听党——母亲的话,这样成长为一个光辉的战士,人民的好儿子。
“唱支山歌给党听,
我把党来比母亲;
母亲只生了我的身,
党的光辉照我心……”
让这支动人的歌,永远激励我们学习雷锋吧!
1977年4月22日:
当一个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走向死亡时,生活必定会给予他应有的报偿,历史也会对他做(适)当的结论。换句话说,人从他一生下来时,他自己的生命就在描写着自己的历史,他的一言一行也记录着自己的所作所为,而在他将与世长辞之际,在生命即刻灭亡时,人们就要问,他是怎样一个人呢?就要用本阶级的意识,对他进行最后的分析——作结论。
我们现在生活在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下,我们的祖国是幸福美好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一百多年前所诞生的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照亮了人类史上最伟大的道路,也照亮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最崇高的人生。因此,我们的人生充满着革命的光芒。但是阶级的存在,剥削者的丑恶的灵魂,使得很多很多的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为不同的目的而生活着。一个无产阶级的战士,就得为解放全人类,消灭剥削者,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一个资产阶级的小丑,就要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着想,为了自己的享受,而不惜牺牲劳苦大众的血汗,拼命反对人类走向光明的前程。如果从这里说起,那我们的人生意义就有两个不同的观点,而不同的人,都在描写自己不同的历史:一面是万丈的光辉,一面是漆黑的黑暗。
作为我自己来讲,我觉得如果要想做一名光荣的无产阶级战士,那还得经过许多的周折,也许可能达不到;但这是我始终努力的方向,使自己的历史焕发出哪怕是一星的光辉。
1977年4月25日:
贵钢的老岑同志的生活知识丰富之程度,很使我吃惊。我对他从心眼里佩服,这是我第一次所接触的而受尊敬的人。
昨晚他对我谈了他的爱情悲剧,使我受到了生平第一次的生活教育,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看法豁然开朗了,不像过去那么含糊或无知了。他说已把他的悲剧写成了长篇《备忘录》,准备今后写部这方面的小说。当他谈到他怎样同朋友决裂(是因一封信的误会),而到十年后又怎样(化)解了误会,又怎样表示他们间永不消失的爱情时,我心情很激动。为他们的纯洁而感叹,为他的多情而惊疑,为他的忠坚(贞)而钦佩。我觉得他是第一个对我说真心话的人,对我他是比较信任的。这是从几十天的相处中感到的。不知是否这样,也许还不是这样?!因为了解一个人,是需要过程的,但就感性这点来说,他对我的映(印)象很好。
从这些天的相处里,我觉得他的确是多情善感的,而且为人很正直。据我自己的分析,他之所以如此,一个是他的性格方面,再一个是因为他善于写诗。爱诗的人的感情同一般人不一样,那就是他太富于感情了。记得,他有几次讲文艺作品或身世时,在最激动人的地方时,他的声音嘶哑了,眼里往往噙着闪烁的泪花。
他还对我说,他在研究科学上的一个尖端项目,准备推翻牛顿的一个定律。不过他说,这事还未成功,但已有些眉目了,在理论上似乎已可以确定了。因而叫我不要声张。自然对他的一切要求,如果(能)办到的,我决不会不办。
1976年4月26日:
在我这暂短的生活中,如果要我说谁对我的教益最大的话,那我只能说是老岑同志。当然我不是排斥党的教育和毛主席的哺育,但就生活方面的这些很现实的问题来谈,他所说的是对我的最体贴、最直接的教益,这是从现实所处的问题来言的。
我想今后出院后,要经常跟(他)通信,从信里谈些生活问题,似乎比当面谈还好呢。他也有枝(支)气管炎,想问我要一个药方子,我想回家后就寄给他(注:这是母亲用过的一个偏方,据说很有效,寄给了老岑同志)。他的性格有很多地方都相似于我,这也许是我们友谊的基础。
1977年4月29日:
这几天来,病房里的朋友们经常谈论生活和爱情方面的事情,其中不少东西对我很有教益,使自己懂得了过去所不知道的。
对女同志来说,我接触她们很少,不了解女性独特性格和心理,但对女同志我是尊敬的。我见过不少人,他们对女同志很不礼貌,简直把她们当儿戏,这使我不可理解,也使我忿怒。人是由阶级意识所支配的,因而就把人分为了不同的类型。女性也是如此,她们之中也有好坏之分。象那些不三不四的女性,我一向是看不惯的,根本就不理她们。当然,人是有男女之分,从而两性之间就必定有一种特别的关系;对于这样的关系(注:当时只写到这里。)
1977年4月30日:
贵钢的老岑同志出院了。其实他的伤并没有好愈,只是因为他小儿子出事受伤,需要他回去照顾。自然我参加了送行,他约我今后到贵阳时去他家玩,虽说这似乎很玄乎,但我还是答应了。他的印象对我来说,是不可磨灭的。预祝他一路平安,生活愉快。
在外科护士里,有一位叫王涛的同志,她的性格是我一生中头次所见的。从生理上来说,男与女是有区别的,但这位护士的一举一动,使人简直看不出她是个女性,而且她很泼辣,不拘于什么样的场合。这使我觉得惊讶和钦佩。如果把她的性格作为小说中的某人物来写的话,那将是大有趣味的。例如,清晨常常可见她的短头发上带着一顶男式军帽,脚上有时穿一双解放胶鞋,有时也穿一双女式凉鞋,裤腿高高地挽起,打扫着厕所或是走廊。这一切给人的印象,总是活泼和爽朗的。
明天就是“五一”节,这是第一次在医院里过节,这会同家里过节有啥区别吗?我无从得知。记得小时曾在医院里过过似的,但始终(那时)太小了,什么也不懂呀!我觉得过这节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写首诗,这样可以为永久的纪念。
1977年5月2日:
今天到山上玩时,无意地看到了“革命先烈公墓”。在当我们一行三人仔细巡看时,我发现了一位叫任孟堂烈士的墓。碑文写道,他是河北省高邑县东塔影村人,一九五二年死亡。这意外的发现,真使我吃惊,因为我的老家也在高邑呀,而且在记忆里,这个东塔影村似乎离我们的后哨营村也不远。我想回家后,把这事告诉爸爸,叫他写信给老家,打听一下烈士的家属,同时通知这件事。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巧事,可能今后(天)看到(的)这些,正是烈士家里所期望和惦记的。应当转告给他们,这也是对烈士和乡音(亲)的一点敬意。
公墓位于医院东南方的山坡上,那里是永新机模厂的家属宿舍。如果从医院的马路向外走,穿过柏油公路,沿着一条便道直往坡顶,在半坡上就可以看到公墓了。
1977年5月5日:
今天是住院的最后一天了,因为我决定明天就出院。从上月的7号住院到今天,差一两天就是一个月了,如果把住院的这几十天的生活做个总结的话,那将是很有意义的。
我想首先谈谈自己对医院体会。医院是一个特殊的机构,它关系到人们的生命问题,所以我们对医院看法就不能(等)同于一般。就我住院的时间里,所接触的来看,这个医院是比较好的。但是,最主要的还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病号同医务人员间的关系,这似乎是一个关键。我看到不少的病号对医务人员都不尊重,而医务人员(对)待病号也不那么热心,这就构成了病号同医务人员之间的一个矛盾,造成了许多纠纷的根源。我自己感到,如果病号对医务人员尊重,紧密地配合治疗,那么医务人员就会对待病号象真正的阶级弟兄和姐妹,无微不至地关怀了。我就坐了一些尝试。我从病较好后,每天早上都坚持拖地板,打扫卫生,对医生、护士都有礼貌,而且尊敬他们,尽量地为医院做些事情,因而我就觉得她(他)们对自己的印象就比较好,跟其他的不一样。这样的尝试不是没有意义的,它至少呈(澄)清一些问题,说明了人与人之间在阶级社会间的关系。
我想回家后,一定要写首诗寄给医院,以为永久的纪念,表达一些自己的心意(注:后来写了首诗,题目是《心的诗》,寄给了医院,但诗稿里出现了错字,将“痊愈”的“痊”写成了“全”,并在日记里记下了此事)。
病现在基本是好愈了,身体和心情都很好,再也没有过去那担心与害怕的心理了。
1977年5月24日:
每一个青年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想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是为什么这些想法都很少现实呢?假如不是的话,那我们的国家不就有很多知名人士了吗?可事实并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我以为是因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同人们的意识这两方面。
马克思说:“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就举文学艺术这方面说吧。如果一个人,他喜爱文学,并想成名成家;但他(在)生活安逸的家里,没有同工农兵相结合,不懂得社会与阶级斗争,这个社会的存在就决定了他的世界观必然是资产阶级的,决定他必然不喜爱工农兵的思想,因而他就不可能为工农兵而创作,也就没有出路。
同时还应当强调,想成全一件大事,就需要有顽强的毅力,怕苦怕困难,是不可能得到胜利的。
1977年5月5日:
今天我到学校(注:龙里中学)去了一趟,碰见了“牛皮大王”×××。在学校时,自己常常迷信他那公鸡似的讲演,觉得他很有本事,现在走出了校门,在现实生活里把过去的回想一下,就又觉得他连屁本事也没有,还不是书本上的那一套,再加上他自己的“吹牛”。
见面时,他好像对我抱有什么成见,似笑非笑地,那小眼珠里总使我感到有一种轻蔑的阴光。我自然还是跟从前一样,打个招呼就了事了。(注:现在我觉得,当初对老师的评价太情绪化,完全是少年气盛式的,今天我认为这位老师是很不错的,衷心感谢他在课堂里交给我的一切。)
1977年5月27日:
我准备明天到贵阳去,自从来贵州后还从来未专门去贵阳玩过,就连人们最熟悉的喷泉水池也不知道是啥摸样。实际上我去贵阳并不是光玩,主要是想买书,听说有不少文学和科技方面的,现在学习很要紧,时机难得。
今天虽说事情不少,上午担粪浇菜,下午修理自行车,可就在这当间,我还是思考(了)一篇散文,并确定了主题,写好了“新会计小传“这么个题目。最好一两天之内,把它完成好。
1977年5月28日:
今天我果真到贵阳去了。我们乘的那辆解放牌汽车,在崇山峻岭的蜿蜒的公路上行驶,沿途的一座座村庄,一块块原野不断地从眼光中闪去,心情也就象这飞一般的闪电,向那遥远的前方疾(驶)去……
当车快到城区时,突然乌云密布,雷鸣电闪,紧接着瓢泼大雨从天而降。这瞬息骤变,使那火一样的激情顿时减了许多,感到实在倒霉了,因为衣服都湿透了,可就在这雨下来不一会,它又停了,红太阳的金光从乌云间放射出来,把山城照得一派朝气蓬勃。被雨滴洗涤过的天地,到处充满着清爽的气息,街道两旁的林荫更是舞姿婆娑,芳香扑鼻。啊,山城多么美丽可爱!
经常住在乡下,头一次游览贵阳城,该叫人多么惊叹呀。那巍峨的邮电大楼,壮丽的百货商店,光坦的柏油马路,百花的喷水池……怎不使人心旷神怡,情潮澎湃。不少的高大建筑物都插着红旗,挂着横幅标语,路旁张贴着宣传画,或是电影、戏剧广告。这一切又给这座美丽的城市增添了浓郁的政治色彩。总之,我对它还是喜爱的。尽管我只看了很少的一部分。
今天买的书有四本:《胜天歌》、《虎头山放歌》、《第二个春天》(电影文学剧本)、《创业》(电影文学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