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信息资源

2011/10/14   点击数:2167

[作者] 沙漠绿洲

[单位] 沙漠绿洲

[摘要] 了解信息资源的概念和类型;掌握按照不同加工深度和不同出版形式划分的文献信息资源;了解数据库的概念、类型、记录格式、文档结构;了解因特网的历史与发展,以及因特网信息资源的类型、特点。

[关键词]  信息资源 类型 阅读机



第二章 信息资源

目的要求

了解信息资源的概念和类型;掌握按照不同加工深度和不同出版形式划分的文献信息资源;了解数据库的概念、类型、记录格式、文档结构;了解因特网的历史与发展,以及因特网信息资源的类型、特点。

第一节 信息资源的类型

一、信息资源的概念

信息资源是指存贮有信息的各种载体的集合。

二、信息资源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人们将信息资源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划分方法。

1、按照信息的性质分为:自然信息源和社会信息源

自然信息源:自然信息是指自然界发出的信息,它以纯自然物为载体,如天体信息、生物信息等。它是客观物质世界过程的原型。

社会信息源:社会信息是经过人类利用语言、文字、符号、图形、图像等方式加工而成的信息,是人际间传播的信息,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我们这门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

2、按照信息所包含的范围分为:广义信息资源和狭义信息资源

广义信息资源:广义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和与操作信息有关的物理设施、人力、机构、资金和运行机制等的总称。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信息资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具有与信息相关的技能的人;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信息设施,包括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计算机中心和通信网络等设施;信息处理和加工的支持系统。

狭义信息资源:狭义信息资源是指信息本身及其载体的集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源。作为一般信息的使用者,并不需要对广义信息资源进行研究,但应该了解狭义的信息资源的各种情况,以利于信息的检索。

3、按照信息的载体形式划分:印刷型、缩微型、声像型和电子型信息源

印刷型信息源:印刷型信息源是指以纸张为载体,用印刷方式记录知识的文献。印刷型文献因方便实用,是人类交流和传播信息的主要形式。它的优点是阅读方便,利于流通,缺点为存储信息密度低、体积大、分量重、占用空间大,不易保存,难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不利用资源共享。

缩微型信息源:缩微型信息源是指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用缩微照相的方式将文字、图形、影像等信息符号按比例缩小后存储在感光材料上,并借助于专用阅读器而使用的文献。目前最常用的是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它们的优点是信息密度高,且信息位序固定,不会散失弄乱,记录速度快,规格统一,体积小,重量轻,传递方便,拷贝、放大、还原容易,保存时间长,成本低。缺点是制作、保存和使用条件严格,文字图像小,不能直接阅读,必须借助于专用阅读机。

声像型信息源:声像型信息源是指以磁性材料、光学材料等为载体,利用特定设备,使用声、光、磁、电等技术设备记录声音信息和图像信息的文献,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激光唱盘等。声像型信息源形象、直观,有些用文字难以描述的事物,可以录音、录像或拍成电视片,帮助人们观察和认识某些自然现象,探索物质结构及运动机制。缺点是利用时也需要专门设备。

电子型信息源:电子型的前身称机读型,以软盘、磁带、光盘等磁性介质为载体,用键盘输入或光学扫描等记录手段,并通过计算机处理后生成的一类文献。包括计算机文档、光盘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电子邮件和电传文本等。存贮密度高,存取速度快,原有记录可以改变、更新。除具有与印刷出版物相当的文献文本之外还可以提供多维的、有序化的可操作的功能。除检索之外,还可以对文本进行有目的的抽取、排序、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信息产品;可以对文献内容各个知识单元,甚至字频进行计算分析,使文献计量分析得以深化。

4、按信息内容的表现形式划分:文献型、数据型、声像型和多媒体信息源

文献型信息源:文献型信息源的信息内容是以语言文字贮存在各种不同载体上的。文献信息源是目前信息内容最丰富、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信息源。

数据型信息源:数据型信息源的信息内容是以数据形式出现的,并存储在各种不同载体上的信息集合。

声像型信息源:声像型信息源的信息内容是以声音或图像形式出现的,如广播、电视、CD光盘以及VCD光盘等。

多媒体信息源:多媒体信息源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信息源形式,它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多以光盘或Internet网上资源形式出现。

5、按信息内容的保密程度划分:公开信息源、半公开信息源和非公开信息源

公开信息源:公开信息源的信息是公开的、可以共享的。公开信息源的信息量很大,如大量的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生活信息等,这类信息可以作为信息商品进人流通领域。

半公开信息源:半公开信息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部信息,它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

非公开信息源:非公开信息源即保密信息,一般是不能公开使用的。根据保密程度这种信息又分为各种保密级别,并有一定的保密时间,如常说的商业秘密、国家机密等。

第二节 文献信息资源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曾经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他认为世界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其一是客观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的创造物,即“世界一”;其二是主观精神世界,包括人脑中所存储的知识信息,即“世界二”;其三是离开人的主体而客观存在的知识,存储于文献之中,即“世界三”。作为“世界三”的文献是人类最丰富、最宝贵的信息资源和知识宝藏。所以文献信息资源是我们目前收集信息最常用的信息源,也是信息量最大的一种信息源。。按照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将文献信息源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不同加工深度的文献信息源(4种)

1、零次文献信息源:概念、特点、实例

零次文献信息源是指还没有形成正式出版物之前的文献信息。如论文草稿、实验记录、设计草图、谈话记录、书信等。其文献形式是零次文献。零次文献的优点是传递速度快、针对性强、反馈快、真实、直观。缺点是传播面窄,信息稍纵即逝,难以积累和管理。

2、一次文献信息源:概念、特点、实例

一次文献信息源是指作者在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被记录在某种载体上、公开发表的文献信息。这是最基本的文献信息源。如绝大多数期刊论文、科技报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文献、技术档案等。其文献形式是一次文献。一次文献信息是人类经验积累、知识发展的标志,具有新颖性、创造性、系统性等特点。

3、二次文献信息源:概念、特点、实例

二次文献信息源是指人们将大量无序的一次文献信息使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后所形成的信息集合。其文献形式是二次文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检索工具。二次文献信息源将大量分散无序的信息有序化,具有浓缩性、汇集性、有序性的特点,具有按照文献的内部特征或文献的外部特征来报道揭示和检索一次文献的功能,能系统地反映一次文献信息,为读者提供检索所需文献的线索,是检索一次文献必不可少的工具。如目录、题录、文摘和索引等。

4、三次文献信息源:概念、特点、实例

三次文献信息源指的是对一次信息所载内容进行单元层次的选择,经过汇集、综合、分析、评述等深度加工而成的产物。它的文献形式称三次文献。其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系统阐述某个领域的内容、意义、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综述性学科总结等;二是把大量的定理、原理、数据、公式、方法等知识进行浓缩和概括,编写成便于查阅的参考工具书,如字词典、百科全书等。三次信息源内容更集中,针对性更强,系统性好,并有一定的检索功能,参考价值较大。

二、不同出版形式的文献信息源(3种)

1、图书:

图书是文献信息源中历史最悠久、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一种形式。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印刷品统计》文件的规定:49页以上装订成册的印刷品称为图书,5-48页的称为小册子,4页以下的称为零散资料。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文献情报术语国际标准(草案)》(ISO/DIS5127/Ⅱ)规定:凡篇幅达48页以上并构成一个书目单元的文献称为图书。

图书的著作类型有著(述)、编(撰)、(翻)译和(注)释四种。

图书所反映的信息的成熟度高,可靠性强,内容系统,论述全面深入,有较强的知识价值和学术价值,对于了解和掌握某一学科的系统知识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图书的时效性差,不能反映最新的情报信息。

2、连续出版物: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国际标准书目著录(连续出版物)》中给连续出版物的定义为:一种逐次分册发行,通常都编有序号或年代标号,并且打算无限期地连续出版下去的印刷形式的出版物,包括杂志、报纸、年刊、各种机构的报告丛刊和会志、会议录丛刊及单行本的丛书。在众多的连续出版物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是期刊、报纸和年鉴。

连续出版物的主要特点表现在:连续性、及时性和稳定性。

期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期刊的定义是:“凡用同一标题连续不断(无限期)定期或者不定期出版,每年至少出一期(次)以上,每期均有期次号或者注明日期的称为期刊。”我国新闻出版署印发的《期刊管理条例暂行规定》中将期刊定义为:“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成册的连续出版物。”与图书相比,期刊具有出版周期短、时间性强、报道信息及时的特点,正因为如此,期刊成为科技人员利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文献信息源。核心期刊是指刊载与某一学科或专业有关的信息较多,并且水平较高,能够反映该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受到该专业读者特别关注的那些期刊。核心期刊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目前判断核心期刊的主要依据之一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按照期刊的出版频率可分为:周刊(Weekly)、半月刊(Semi-monthly)、月刊(Monthly)、双月刊(Bio-monthly)、旬刊(3 Times a month)、半年刊(Semi-annuals)、年刊(Annual year book)。

报纸: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的连续出版物。在国外,有的将报纸称为新闻纸。它有固定的名称;定期连续出版;出版周期短,多数每日出版,也有隔日或者每周出版的;每期汇集多个作者的多篇文章、报道、消息等;时间性强;内容包罗万象,因其具有时事性、普及性、大众性、服务性和传递信息迅速、信息量大的特点,深受广大读者欢迎,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按照出版周期划分,有日报、双日报、周报、旬报等;按照范围划分,有全国性报纸、地方性报纸、系统性报纸等;按照内容划分,有综合性报纸、专业性报纸等。

年鉴:年鉴是指按年度出版的汇集上一个年度的大事要闻连续出版物。年鉴相当于上一个年度的百科全书,具有信息密集、资料新颖详实、连续出版的特点,属于参考工具书的范畴。年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其作用主要有:提供一年的大事要闻;提供可靠的资料和统计数字;反映学科领域的新发现、新动态;提供国内外概貌及会议资料;提供原始文献、专题资料以及综述性资料;扩大检索范围。年鉴一般可分为综合性年鉴和专科性年鉴两类。综合性年鉴主要是综合述评,报道的内容广泛,反映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进展情况;专科性年鉴只报道某一特定的专业领域的基本情况和统计数字,供有关专业人士使用。

3、特种文献:概念、特点、类型(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技术标准、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科技报告、科技档案、产品资料)

特种文献是指出版形式特殊的非书非刊类的文献。主要有以下类型

会议文献:会议文献是指在各种会议上发表的文献,它是报道最新科技动向的一次文献。会议文献又可分为:会前文献、会中文献和会后文献。会议文献的特点:传递信息及时、涉及论题比较专深、出版形式多种多样。在英文的会议文献中常用的会议词汇有:conference、convention、congress、meeting、general assembly、plenary assembly、symposium、workshop、seminar、colloquium。

专利文献:从广义上讲,专利文献是指与专利活动有关的文献。从狭义上讲,专利文献是指专利申请书、专利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专利公报、专利数据库等等。有关研究表明,世界上90%以上的研究成功首先是以专利文献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专利文献集技术性、经济性和法律性于一体。专利文献的特点体现在:内容新颖,范围广泛;系统详尽,实用性强;报道快速,反映新技术快;著录格式一致,分类方法统一;文字简练,明确严谨;重复出版量大,有一定的局限性;专利文献有时间、内容和地域方面的局限性。

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指按照规定程序制订,经权威机构公认或者主管部门批准的在特定范围内必须执行的规格、规则、技术要求等规范性文献。1901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标准机构,同年世界上第一批国家标准问世。1906年成立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1947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影响最大的2个国际标准化机构。1957年中国成立国家标准局;1958年颁布第一批国家标准(GB);1978年中国国家标准总局成立;1978年9月中国标准化协会(CAS)加入ISO。中国标准的等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政府出版物:政府出版物是指由各国政府及其设立的专门机构所颁发的文件和出版的出版物。就其性质而言,政府出版物可以分为行政性文献和科技类文献两大类。政府出版物对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形势、大政方针、思想路线、科技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等有着独特的参考价值。政府出版物具有以下特点: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资料可靠性强;出版发行方式多种多样;与其它文献有时有重复现象;有些政府出版物具有保密性,要求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售价低廉,有些是免费的。

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中的本科生、研究生为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科学研究、科学试验成果的书面报告。学位论文的质量参差不齐,各个国家的学位论文的收藏机构是不一样的。如英国的学位论文存放在国家外借图书馆,加拿大的学位论文存放在国家图书馆,日本的学位论文存放在国家图书馆(国立大学)和本校图书馆(私立大学),我国的学位论文存放在中国科技信息所。

科技报告:科技报告是记录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或研究进展的报告文献,又称“研究报告”。如科技报告书、技术备忘录、札记、通报等。科技报告的特点有:反映新的研究成果迅速、内容多样化、质量参差不齐、保密性强、每分报告专题性强。世界出版量和影响最大的科技报告是美国的四大报告:PB报告(美国政府出版局出版)、AD报告(美国军事技术情报局出版)、NASA报告(美国航空宇航局出版)和DOE报告(美国能源部出版)。

科技档案:科技档案是指在生产建设和科技部门的技术活动中形成的、有一定具体工程对象的技术归档文件。包括任务书、协议书、技术指标和审批文件;研究计划、方案、大纲和技术措施;有关项目的技术调查材料;设计计算;试验项目、方案、记录、数据、报告;设计图纸;工艺卡片以及应人档的其它技术资料等。它是科研和生产建设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和提高质量的重要依据,有重要的情报价值。

产品资料:产品资料是指对定型产品的性能、构造原理、用途、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等所作的具体说明。产品资料的特点有:新颖性;科学性;直观性;多样性;时间性。产品资料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数量众多,按其内容性质,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产品目录;产品样本;产品说明书;厂商介绍;厂刊。

第三节 数据库信息资源

一、概述

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信息数据库。

数据库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管理工具。

美国是世界上数据库发展最早的国家。

数据库与Internet的结合是数据库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二、数据库的定义

1、概念:可以共享的某些具有共同存取方式和一定组织方式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2、成分:数据、联系、约束、模式

数据是所存储的逻辑实体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表示;

联系表示数据项之间的某种对应;

约束是定义正确数据状态的断言;一种模式描述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和联系。

模式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各部件的使用和应用的安全定义数据库的各种视图。

三、数据库的类型

按数据模型的不同可划分为3种类型:层次型数据库、网状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

层次型数据库:层次模型是较早用于数据库技术的一种数据模型,它是按层次结构来组织数据的。层次结构也叫树形结构,树中的每个结点代表一种实体类型。这些结点应满足: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无双亲,这个结点称为根结点;其他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结点。目前流行的大型数据库系统中,支持层次模型的,最著名的是IBM公司研制的IMS系统,它是世界上最早研制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网状型数据库:在网状模型中,结点间的联系可以是任意的,任何两个结点间都能发生联系,更适于描述客观世界。该模型允许: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结点;多个结点无双亲结点。采用网状模型最典型的数据库系统是DBTG系统。

关系型数据库:关系模型是在层次和网状模型之后发展起来的,它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方法与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不同。所谓关系模型,就是将数据及数据间的联系都组织成关系的形式的一种数据模型。在关系模型中,数据被组织成一些二维表格,一个二维表称为一个关系。在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中,对数据的全部操作都可以归结为关系的运算。由于关系型数据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发展的速度很快,20世纪80年代以来推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大多数是关系型。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中的数据库,一般也都是关系型数据库。

四、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数据库的类型

1、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的数据库,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2、从记录形式的角度将数据库分为两大类:文献型数据库和非文献型数据库

文献型数据库:书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

非文献型数据库 :数据型数据库、事实型数据库、词典型数据库、图像型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

书目数据库:文献型数据库主要是以文献形式将信息存储在磁带或者磁盘上,如一次文献或二次文献。存储二次文献的数据库称为书目数据库,绝大多数文献数据库属于此类。它主要来源于书本式检索工具,内容与原来的检索工具基本相同。像DIALOG系统中的CABI、INSPEC等都是书目型数据库。

全文数据库:存储一次文献的数据库称为全文数据库,它将文献的全文存储在数据库中,用户可以直接检索出相关文献的全文或者其中的某些段落,不必再去查找原文,这就大大方便了用户,也提高了文献信息的利用率。但是,由于全文型数据库需要占用更多的存贮空间,因此,目前的国际联机信息检索系统中,主要还是一些涉及金融、商业、市场或时事等方面信息的全文型数据库,像DIALOG系统的AMERICA BANKER FULLTEXT就属此类数据库,而涉及科学技术的全文数据库还不多。

数值型数据库:数值型数据库的记录存入各种调查数据或统计数据。如各种物理常数、科学实验数据、化学分子式及价格等。

事实型数据库:事实型数据库中存储的是各种有检索和利用价值的事实,如产品数据库、指南数据库、资源数据库等。

词典型数据库:词典型数据库主要存储的是各种名词术语或语言资料。如一些有关公司、团体、或名人的信息,或诸如化学物质名称、结构、俗名和化学物质登记号之类的信息。

图像型数据库:图像型数据库存储的是一些图像信息,如卫星图片、云图、工程设计图等,一般为内部使用。

多媒体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数据库,它集文字、图像和声音于一体。当我们在查找到某一信息时不仅可以看到文字和图像说明,还能听到有关的声音,使所获得的信息更加完整。

五、数据库的记录格式(联机检索数据库)

1、存取号

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为该数据库的每一条记录规定的能被计算机识别的特定号码。在同一数据库中,每篇文献记录只有一个存取号。一般来讲,存取号由6—9位数字组成,出现在每条联机记录的左上角位置。

2、基本索引字段:表达文献内容特征的字段

篇名字段(Title Field,TI):也称题名字段。描述了该记录的名称。如文献篇名、公司名称、化学物质名称等。

文摘字段(Abstract Field,AB):表示该记录主题内容的简明提要。通常出现在书目型数据库的记录中。

叙词字段(Descriptor Field,DE):该字段中标引了有关该记录主题的叙词或其他规范化词,这些规范化词都是由文献标引人员根据原始文献主题内容标引的,能够表达文献主题内容的规范化词语。

自由标引词字段(Identifier Field,ID):由标引人员根据原始文献的主题内容标引的,能够表达文献主题内容的语词,因为它们是非规范化词,所以不一定出现在规范化词表中。这类词相当于我们常说的关键词。

3、辅助索引字段:表达文献外表特征的字段

主要包括:作者(Author,AU);出版年份(Publication Year,PY);期刊名称(Journal Name,JN);存取号(Accession Number,AN);机构名称(Corporate Source,CS);分类代码(Classification Code,CC);语种(Language,LA);专利号(Patent Number,PN);更新周期(Update,UD);文献类型(Document Type,DT);期刊代码(Journal Code,JC);产品分类(Product Classification,PC)。

在联机检索中,辅助检索一般不能单独使用,它们常与基本索引配合使用,起一种限定检索范围的作用。在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中,数据库记录的辅助索引字段种类相当繁多。不同的数据库,记录中包含的辅助索引字段的种类、数量可能有很大差别。即使在同一数据库中,不同种类的文献记录中包含的字段也有可能不完全相同。

六、数据库文档结构

一个数据库应至少包括一个顺排文档和一个倒排文档。

1、顺排文档

将数据库的全部记录按存取号的大小排列而成的文献记录集合,就构成了数据库的顺排文档。这种文档中的所有文献记录之间的关系不用链指示而按顺序排列,所以对它只能按顺序查找,而不能进行有选择性的查找。

顺排文档相当于文摘检索刊物的正文部分,每篇文献款目包括书(篇)名、著者、出版项等著录项目以及供检索使用的标识,如主题词、关键词、分类号等。

2、倒排文档

按记录的文献特征标识的字顺排列的文档称为倒排文档或索引文档。

倒排文档相当于印刷型检索工具的索引部分,从倒排文档中查找到的是文献的顺序号,不知道具体书(篇)名、著者、出版项等。在联机检索数据库中,倒排文档一般都包含基本索引倒排文档和辅助索引倒排文档。

第四节 Internet网络信息资源

一、Internet的历史与发展

Internet发展的时间表大致如下:1969年,美国军用网ARPANET建成;1973年,研究以太网;1978年,TCP/IP技术基本形成;1980年,开始在ARPANET上安装TCP/IP;1983年,支持在Unix中实现TCP/IP;1984年,DNS域名系统;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立NSFNET;1995年,Internet开始由学术网络走向商业网络。由于Internet早期在美国获得巨大成功,各个国家和地区也都纷纷接入。目前,Internet已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6万多个网络,4000多万台计算机,数亿用户在网上进行各种活动。Internet的应用领域也走向多样化,几乎所有领域。目前Internet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用户最多的、影响最广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网络。

二、Internet的概念

从不同的角度给Internet以不同的解释

从提供信息资源的角度看,Internet是将各个国家、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不同信息资源联为一个整体的超级信息资源网,凡是接入Internet网的用户,都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查询工具访问所有的信息资源,查询各种信息库、数据库,获取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料。

从Internet网络管理的角度看,它是一个不受任何政府或某一个管理机构管理和约束的,而是由用户互相协作的组织和集合体。

从网络互联的角度看,Internet可以说是由成千上万个具有特殊功能的专用计算机通过各种通信线路,把分散在各地的网络在物理上连接起来。

从网络通信的角度看,Internet是一个用TCP/IP协议把各个国家、各个部门、各种机构的内部网络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数据通信网。

从信息服务的提供上看,现代的Internet网能够提供广泛的、多层次的、从文本信息到声音图像信息的综合性网络。

三、Internet网络信息资源

1、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Network Information Resource)是指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放在光磁等非印刷型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

2、Internet网络信息资源

WWW信息资源

FTP信息资源

Telnet信息资源

USENET/Newsgroup信息资源

LISTSERV/Mailing list信息资源

Gopher信息资源

WAIS信息资源、

四、Internet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信息量大;以网络为传播媒体,以多媒体为内容特征;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和交互性;信息共享性好;信息的新陈代谢快;信息源分散无序;信息商品化

五、Internet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

Internet上的各种信息资源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Internet已逐步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和改善着人类的工作及生活方式。

Internet网络信息资源在科研、教育中的应用。

Internet网络信息资源在商业中的应用。

Internet网络信息资源的政府应用。

Internet网络信息资源的个人应用。

原文连接:http://blog.163.com/jlugang@126/blog/static/167135320201191495927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