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五树六花是什么模样?(组图)

2012/5/6   点击数:476

[作者] 竹帛斋主

[单位] 程焕文如是说

[摘要] 今年4月外出做植物考察,偶见埃及纸莎草,与同事海阔天空,谈及植物文化,又见无忧树,谈及六祖慧能一花五叶之典故。学植物学的同事说:佛教中有五树六花之说,中山大学康乐园中多有种植,只是比较分散,且鲜有人识。闻此言,斋主甚喜,嘱咐同事做好园林规划,可增加植物标牌和文字说明,可集中种植,规划一个佛学园之类的园林,以增添校园植物文化。

[关键词]  佛教 植物学 植物文化



今年4月外出做植物考察,偶见埃及纸莎草,与同事海阔天空,谈及植物文化,又见无忧树,谈及六祖慧能一花五叶之典故。学植物学的同事说:佛教中有五树六花之说,中山大学康乐园中多有种植,只是比较分散,且鲜有人识。闻此言,斋主甚喜,嘱咐同事做好园林规划,可增加植物标牌和文字说明,可集中种植,规划一个佛学园之类的园林,以增添校园植物文化。

佛教的“五树六花”一般是刻写经文所必备材料和赕佛所必需的贡品。相传佛祖释迦牟尼生于无忧花(Saraca sp.)树下,成佛于菩提树(Ficus religiosa)下、圆寂于娑罗双(Shorea sp.)树下。因此,五树六花是佛教寺院中必要种植的植物。

一、五树(菩提树、高山榕、贝叶棕、槟榔树、糖棕)

1、菩提树:又名思维树,毕钵罗树。桑科、榕属。相传佛祖在菩提树下顿悟得道,创建了佛教,因此菩提树成为人们敬仰的神树。

2、高山榕:又名大叶榕,桑科、榕属。榕树叶和须(气根)的药用功效:活血散瘀,解热理湿,祛风清热,活血解毒。主治跌打损伤,慢性气管炎,流感,百日咳,扁桃体炎,菌痢,肠炎,目赤,牙痛。

3、贝叶棕:贝叶棕为棕榈科多年生常绿植物。贝叶棕的木材过百年都不会腐朽。在古代,东南亚人就开创了用贝叶棕的巨大叶片来记录自己民族文化的文字,因此东南亚文化在历史上有"绿叶文化"之称。佛教上赫赫有名的“贝叶经”就是用贝叶棕叶片制作而成的。把剑形的贝叶叶片经过简单的加工:修整、压平、水煮、晒干,然后装订成册,用特制“铁笔”在上面刻写文字,然后涂上植物油,叶面上就出现清晰的字迹。现东南亚各国博物馆或寺院多有贝叶经收藏,斋主曾多次参观,并携带回广州若干,时常在教学中展示。

4、槟榔树:槟榔是槟榔科植物,其果实是佛教供奉时不可或少的圣品。槟榔为热带雨林植物,树形高大挺拔。

5、糖棕:糖棕也称为砂糖椰子,棕榈科高大乔木,雌花结果,雄花可产糖,人们喜欢用小刀刻划花序,然后花序汁就会顺着刀子流向桶里,其汁液十分甜,像砂糖一般,一个花序可以产出4小桶甜汁液,一株高大的雄树一年可产糖20KG以上。

二、六花(荷花、文殊兰、黄姜花、鸡蛋花、黄缅桂、地涌金莲)

1、荷花:又称为莲花,水芙蓉,是睡莲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荷花自古受国人喜爱,周敦颐更是著名的爱荷花之人,《爱莲说》中有如此一句形容荷花之优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直,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2、文殊兰:文殊兰是石蒜科文殊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毒,以鳞茎最毒。文殊兰生性强劲,容易栽培,而且文殊兰的观赏价值较高,叶片肥大,花姿优雅,十分适合作为园林绿化植物。

3、黄姜花:又名蝴蝶花、姜兰花。属姜科、姜花属、多年生草本花卉,花期为8月份到9月份,花开有淡淡的香味,十分迷人。成熟的黄姜花高度在1米8左右。

4、鸡蛋花:鸡蛋花是夹竹桃科多年生植物。鸡蛋花在华南地区也是很常见的,无论是街道,公园,学校,甚至大厦楼下的小花园也可以看见其身影。鸡蛋花是很香的,并且树形优雅,因此有不少鸡蛋花爱好者

5、缅桂花:也叫白兰花,是木兰科的落叶灌木,夏天为其花期,花香浓郁,在离树30,40米也可以闻到其香气。有些人甚至会买一些鲜摘下来的白兰花放于家中,使其家中布满香气。

6、地涌金莲:地涌金莲为芭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像是从地面涌出来的金色莲花,故美名曰地涌金莲。地涌金莲在傣族人的心目中是善良的化身,惩恶的象征。据说佛祖刚诞生之时,每走一步都会涌出金色莲花,而那就是地涌金莲。

三、其他与佛教有关的树和花

除了五树六花以外,还有一些植物也和佛教密切相关,但不属于“法定”的范畴。

1、无忧树,学名:Saraca dives pierre. 科属:苏木科、无忧花属。传说释伽牟尼就是出生在无忧树下的。据说,只要坐在无忧花树下,任何人都会忘记所有的烦恼,无忧无愁

2、娑罗双树:龙脑香料、娑罗双树属。佛祖圆寂于此树

3、乌墨树:《佛教文化百科》中有“阎浮树”条目。条目释义是植物。梵文Jombu的音译,为桃金娘蒲桃属的植物,中国称“海南蒲桃”,别名“子栋树”。乌墨树,是一种高达七八米的乔木,叶阔,椭圆形,对生,开白色花,有芳香,浆果大如雀卵,熟时为紫黑色,味甘酸。木材质地坚实细密,树皮可作褐色染料。据马鸣所撰《佛所行赞》载:释迦牟尼为太子时,曾在阎浮树下第一次默想到“人生是苦”和“人生无常”的道理,似乎有了出家的预感。后来太子出家成道,创立佛教后,阎浮树成为佛教圣树之一。乌墨树就是佛教圣树,这说明不仅印度有圣树。三亚也有佛教圣树。乌墨树是因其果液紫黑似墨水而得名。华南各地又称“乌口树”、“墨水树”、“海南蒲桃”等,三亚人俗称为“山门”。

3、彼岸花(曼殊萨华):有人认为是日本佛教界的特别花。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8019f0102dx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