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毛泽东没有做过北大图书馆的临时工
2012/5/2 点击数:790
[作者] sinolib
[单位] sinolib
[摘要] 许多年以前,我就怀疑学网上面的横匾“一定要把图书馆搞好”,是包租公捏造的——毛泽东是曾经为了治理淮河而题写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但是以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当临时工的不光彩的甚至可以说是屈辱的经历,他老人家是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题写这样的牌匾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刚才看到包租公2006年年底写的一篇贴子才知道,这一切,包括学网上面的那几个大字都是包租公一个人晚上做梦的时候YY出来的。
许多年以前,我就怀疑学网上面的横匾“一定要把图书馆搞好”,是包租公捏造的——毛泽东是曾经为了治理淮河而题写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但是以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当临时工的不光彩的甚至可以说是屈辱的经历,他老人家是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题写这样的牌匾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刚才看到包租公2006年年底写的一篇贴子才知道,这一切,包括学网上面的那几个大字都是包租公一个人晚上做梦的时候YY出来的。
毛泽东早年做过北大图书馆的助理员,确切的说是叫做“见习书记”(抄写员)——一个管报刊阅览的临时工,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史实。对于这段并不光彩的经历,毛泽东甚至不愿意多提及。后来在延安斯诺采访他的时候,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的地位这样的低下,以至于人们都躲避我。我担任的工作是登记图书馆读报纸的人们的名字,可是大多数人,都不把我当人类看待。在这些来看报的人们当中,我认识了许多有名的新文化的领袖们的名字。像傅斯年、罗家伦,和一些别的人,对于他们我是特别感兴趣的。我打算去和他们开始交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忙人。他们没有时间去倾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土话。”由此可见,毛泽东当时受到了知识分子的冷落,而且据台湾出版的图书记载......(此处省略五百字)。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是受了很大的委屈的,这就使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毛泽东后来对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态度冷淡、不闻不问了。
反观国外的领导人,特别是列宁(虽然我不愿意举前苏联的例子),热爱图书馆事业,对图书馆抱有深厚的感情。我们可以从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的回忆录中找到许多列宁利用和热爱图书馆的例子,也可以找到不少列宁论苏联图书馆事业的文章。在《列宁全集》第26卷310页中,列宁曾提出要以“瑞士和北美合众国早已实行的原则”来改革苏维埃的图书馆事业;为了发展苏联图书馆事业,列宁又规定,国内出版的新书必须在半个月最迟一个半月之内分送到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否则就要惩罚相关人员。我们没有统计过列宁到底写过和说过多少有关图书馆事业的篇章,那个数量应该不在少数——1984年,中国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曾经出版了《列宁论图书馆事业》,长度达216页,列宁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图书馆事业受到领导人的冷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以往的文献记载中,我们顶多是把周恩来的批示搬出来作为国家领导人关心图书馆事业的说辞。从这个意义上说,包租公YY的毛泽东为图书馆题词之事,只是国内图书馆界和图书馆学人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在作祟。可以这样说,如果毛泽东没有在北大图书馆做过临时工,如果他没有在北大图书馆有过这样不愉快的经历,他一定会关心和关注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馆事业,中国图书馆界就不会有今日贫穷落后之面貌。可是这一切都已经成了事实,已经无法改变。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做临时工,造成了今日中国图书馆人地位卑微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