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上苏州
2013/4/1 点击数:861
[作者] 西北老汉
[单位] 西望图腾:西北老汉的博客
[摘要] 仔细算算,距离上次发博文居然已经快两周了。自从老汉开博以来,少有地偷懒了一次。原因嘛,不说也罢。
仔细算算,距离上次发博文居然已经快两周了。自从老汉开博以来,少有地偷懒了一次。原因嘛,不说也罢。
好几年前,听邱冠华馆长介绍,他们已经陆续接待了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学专业研究生的挂职实习,老汉很是心馋,于是小心翼翼地问邱馆:能不能也安排我们学生实习实习?爽快的邱馆自然答应了老汉的请求,而且在研究生学习、工作、考察、生活等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于是,连续四年,我们的图书馆学专业研究生基本上都能有一个月的实践机会。我们给研究生提出的要求是:(1)通过参与苏州图书馆服务实践,体会专业学习和专业研究中的理论原理;(2)学习苏州图书馆主分馆体系建设经验和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经验,体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内涵;(3)结合自己学位论文研究,搜集实际案例和数据。苏州图书馆提出的要求只有一个:实习结束的时候要提交一份实习报告,以专业的眼光提出苏州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好建议。当然,作为老师,在这一点上,我给研究生略微做了一些修改。哈哈。
去年研究生去的时候,带去了一块“实习基地”的牌子。邱馆和现在的金馆都要求老汉去一次,搞一个简单的挂牌仪式。老汉向学院汇报了此事,学院领导班子很是支持,而且有意在所有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加以推广。于是,趁着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的好时节,老汉和我们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系黄新荣主任上周来到苏州,完成了这项拖了一年的任务。
古人云“阳春三月下扬州”,而我们则是“阳春三月上苏州”。之所以用了个“上”而不是“下”,一是因为当初使用“下”字的人是一国之君,而我们只是百姓草根儿;二呢,苏州乃天堂,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只能用“上”字更加贴切一些。
上周二,先飞到了南京,只有一个目的,看望一下我们系正在南京大学攻读档案学博士学位的孙老师。多年兄弟,尽管天气已经很晚,温度低得惊人(离开西安机场气温为28°,晚上落地南京气温为3°!),满大街都是紧裹羽绒服的人。没有敢惊动南京大学任何同行朋友,弟兄三人就在南大附近一酒馆小聚一顿,品尝了江南的黄酒。
老汉两边,左侧为孙俊华老师,右侧为黄新荣老师,同为南京大学档案学专业在读博士生。
周三上午,和黄老师一起参观图书馆。本想去看相对新一点的金陵图书馆,但核查路线后估计时间上来不及,就选择了相对较近的南京图书馆。时间紧迫,我们也没有去联系许建业馆长、彭老图大编辑等朋友,就和其他读者一起等候图书馆保安上午9点准时开门后我们才进去走马观花搬考察了一番。
隔着马路,从西南角拍摄早上8点半时分的南京图书馆。
临近规定开门时间,保安大叔已经缓缓走下楼梯。
离正式工作(上午9点)还差几分钟,尽责尽职的保安大叔和耐心等候通过自动扶梯上二楼阅览室的读者们。
俯瞰一楼大厅。
图书馆居然就建筑在金陵古城遗址之上,这是保留在大厅地面下的遗址及其全貌图。
读者自助还书系统,安放在图书馆大门之外。
有一个好玩的事情。老汉我出了南京图书馆东门,遥对着马路对面的总统府拍了张照片。而学档案学出身的黄教授则笑着告诉我,他去年也在南大上博士课程时参观总统府,则是出了总统府后同样“遥对”南京图书馆拍了张照片。哈哈,不同的专业出身,不同的兴趣使然。
从南京图书馆东门外遥拍马路对面的“总统府”。
模仿黄老师做法,从“总统府”遥拍马路对面的南京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附近街道的街景,依稀可见民国时期的金陵风情。
南京大学附近小巷里的“西安特色面馆”,据说是西大负籍南大求学或挂职教师们的最爱(教育部部署,南京大学对口支援西北大学,故每年都有干部在南大挂职、教师在南大进修或攻读学位)。
周三中午乘高铁到达苏州,下午4点到苏州图书馆4层会议室参加实习基地挂牌仪式。苏州文广新局徐局长和苏州图书馆金馆长、许馆长、宋馆长还有部分部门主任都出席了仪式,黄教授代表学院率领老汉我及正在实习的几个研究生一起出席。双方先就彼此间过去和今后的合作做了交流,然后共同探讨了公共文化发展和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教育之间的关系。最后,徐局和黄主任一起为实习基地揭牌。
研究生实习基地揭牌仪式座谈会现场。
2009年第一次研究生实习时赠送的锦旗和“待字闺中”的实习基地牌匾。
苏州文广新局徐春宏副局长和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系黄新荣主任为实习基地揭牌。
和老友邱馆热情相拥。
本次在苏州,我们还考察了吴江区图书馆和吴江区档案馆,体会了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对基层实实在在的推进和完善。另外,老汉我还受苏州图书馆学会邀请,与苏州地区图书馆同仁就公共图书馆职业理念和职业素养话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对话。对了,还参加并主持了毕业后再苏州图书馆已经工作5年的研究生杨利清的新婚答谢晚宴。当然,还少不了在太湖西山品尝正宗的明前碧螺春。
第二次参观吴江图书馆,不过这次“吴江市图书馆”变成了“吴江区图书馆”,一群美女馆长和馆员,外带一个党代表。
熟悉的少儿阅览室。
新看到的盲人阅览室,盲人用电脑。据介绍,每半月集中组织一次盲人服务,有专人接待。
令西部地区图书馆羡慕的吴江地方文献陈列室。
同一幢大楼北侧的吴江区档案馆。
吴江街头抓拍,到底是书香姑苏,居然连羊肉汤面馆都以“藏书”冠名!询问后方知,此处一镇名为“藏书镇”。即使如此,也同样反映出江南自古藏书成风名不虚传。
苏州图书馆学会学术活动现场(苏图网络图片)
一脸病态的西北老汉(苏图网络图片)
非常遗憾的是,由于受不了江南反常的天气(彷佛我们是由炎热的南方来到了天寒地冻的北方),老汉受了风寒,只好取消了原先由苏州早早乘高铁到上海虹桥与老范等一干上海图林朋友的聚会,多休息了半天后由苏州图书馆小刘师傅直接送到了机场候机厅。辜负了范兄的一片好心,辜负了上海图林朋友的一番好意,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