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有好坏吗?
2013/3/26 点击数:3458
[作者] 雨禅
[单位] 雨禅
[摘要] 书有好坏吗? 这显然是一个问题。很多人会认为图书是由好坏优劣之分的。他们往往从自己的价值观和个人喜好出发来判断图书的好坏。我不喜欢厚黑学,就认为厚黑学是坏书。这当然是无可非议。从个体的人的角度看,人们可以有也必须有自己对图书的判断,这既是一种个体的本性又是一种个人的权利。
书有好坏吗? 这显然是一个问题。很多人会认为图书是由好坏优劣之分的。他们往往从自己的价值观和个人喜好出发来判断图书的好坏。我不喜欢厚黑学,就认为厚黑学是坏书。这当然是无可非议。从个体的人的角度看,人们可以有也必须有自己对图书的判断,这既是一种个体的本性又是一种个人的权利。
但是公共图书馆就不同了,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公共空间,那么它就不能为个体的意志所左右。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机构,其对图书的价值判断就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了,而是需要经过特定程序的社会决策过程,由社会来决定。公共图书馆不能,也无权对任何具体的图书作出价值判断,而只能保持价值中立,为社会各界服务。这就是“书无好坏”之说的基本含义。
图书馆是由图书馆员来运行的,为了确保图书馆的价值中立,图书馆员这个职业必须价值中立,也就是说,图书馆员不对图书做任何价值判断,这是图书馆员职业性的基本要求。但是,图书馆员又是个体,具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这样图书馆员的个体角色和职业角色之间是由距离的,一个人在担当图书馆员职责是,必须放弃个人的价值判断,而保持价值中立。图书馆员在进行馆藏建设和其他服务时,必须作出专业判断,而不是基于个人价值观的个体判断。比如,一个图书馆员不能因为自己反对同性恋,而不为图书馆购买同性恋的书。你为自己家的书价买书,可以拒绝一切同性恋的书,但在为图书馆购买图书时,你不能拒绝这样内容的图书。很多反对“书无好坏”之说的图书馆员,往往在个人和职业之间出现模糊,将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带入其职业判断中,从而导致判断失误,这样的失误任其发展,很可能会危害到整个公共图书馆事业。
在讨论“书无好坏”过程中,涉及了很多问题,既涉及到具体的图书馆微观问题,如采购、剔旧、导读等服务;又涉及到宏观的社会问题,如图书审查,争议等,以此会扩展到更为广泛的表达的自由等基本问题。每一个问题的深入讨论,都会有助于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如果这个讨论深入开展起来,可能会重新审议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为新一代公共图书馆奠定基础。同时,在讨论这些基础问题时,必然会带动制度设计、重构等实践层面的探索,从而建立起新的公共图书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