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金陵图书馆编《被湮没的篇章》(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即将出版)序
2013/6/12 点击数:2552
[作者] 秋禾话书
[单位] 秋禾话书
[摘要] 所谓“美”,在于朴素自然。以文章而论,则当重视真情实感,修辞语法。有些“美文”,实际是刻意修饰造作,成为时装模特。另有名家,不注意行文规范,以新潮自居,文字已大不通,遑谈美文!……本来一句话,一个词,就可以说清的意思,他一定连用许多同类的词,像串糖葫芦一样,以证明词汇丰富,不同凡人,这样的美文,也是不足称的。近年“五四”散文,大受欢迎,盖读者已发见新潮散文,既无内容,文字又不通,上当之余,一种自然取向耳。
《被湮没的篇章》序
徐 雁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
二十一年前的春天,当贾平凹在西安为创办《美文》杂志向孙犁先生约稿时,孙先生给这位为他素来看重的文坛小友回了一封长信,推心置腹地表述了自己的“美文观”:
所谓“美”,在于朴素自然。以文章而论,则当重视真情实感,修辞语法。有些“美文”,实际是刻意修饰造作,成为时装模特。另有名家,不注意行文规范,以新潮自居,文字已大不通,遑谈美文!……本来一句话,一个词,就可以说清的意思,他一定连用许多同类的词,像串糖葫芦一样,以证明词汇丰富,不同凡人,这样的美文,也是不足称的。近年“五四”散文,大受欢迎,盖读者已发见新潮散文,既无内容,文字又不通,上当之余,一种自然取向耳。
显然,在孙先生的心目中,所谓“美文”的第一要义,是以通顺文句表达真实情感,以构成一种朴素而又自然的文风。他认为,当日“五四”新文学散文得以为读者认同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他们在心理上,对所谓当代名家和新潮作品的厌弃。
如今,试以此种标准来看因各式各样的缘故曾被“湮没”,而今又为本书编者所推重,得以选入书中的这些篇章,那么,无论是陈独秀《江南乡试》,还是李大钊《五峰游记》;无论是鲁迅《风筝》,还是朱湘《打弹子》;无论是郑振铎《蝉与纺织娘》,还是林徽因《蛛丝和梅花》;无论是孙福熙《清华园之菊》,还是杨振声《圆明园之黄昏》;无论是郁达夫《钓台的春昼》,还是徐蔚南《快阁的紫藤花》;无论是夏丏尊《幽默的叫卖声》,还是梁遇春《又是一年春草绿》;无论是王统照《旅途》,还是罗黑芷《乡愁》;鲁彦《父亲的玳瑁》,还是石评梅《父亲的绳衣》;无论是陆蠡《囚绿记》,还是宋之的《新芽》;无论是朱自清《冬天》,还是庐隐《异国秋思》……无不是文通句顺,朴素自然,表情达意,真实亲切的“五四”新文学文风的载体。因此,它们能以《被湮没的篇章》的书名,被以“锦绣文章”为修饰词的出版社接受出版,应该说是彼此的幸事,是名至而实归的。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和文献研究者,我自己不仅盼望着能够尽快悦读这些虽非名篇的“五四”新文学佳作,而且乐观本书早日上市,并能够成为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的漂流读物。更期待本书发行和流通之后,会有更多的读者向编者提出自己素心喜好的“被湮没的篇章”,既让文学的光华不断发扬,更让本书的内容愈益丰盈,从而不负当日那些锦心绣口、立言作文的文坛先辈们。是为序。癸巳端午日写于金陵江淮雁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