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地铁图书馆与出版《半小时阅读文库》的设想
2013/9/13 点击数:3637
[作者] 耄耋少年
[单位] 耄耋少年的BLOG
[摘要] 日前和出版界的一些朋友谈到手机阅读的事,有些编辑以“三低”、“三不”语之:低文化水平,低思想素质,低俗内容;不是正式读物,不可持续,不屑一提。我表示,这可是相当大的一部分读者群,出版人有责任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为他们提供经过选择,编审,校对的读物。不能让阅读阵地这样地自流,要主动开展活动。
关于建立地铁图书馆与出版《半小时阅读文库》的设想
日前和出版界的一些朋友谈到手机阅读的事,有些编辑以“三低”、“三不”语之:低文化水平,低思想素质,低俗内容;不是正式读物,不可持续,不屑一提。我表示,这可是相当大的一部分读者群,出版人有责任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为他们提供经过选择,编审,校对的读物。不能让阅读阵地这样地自流,要主动开展活动。
近日又闻,国家将以立法手段推进全民阅读。如何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成为关键。为此我到居处的村子走了走,这儿有农家书屋,但锁着门,只在领导来检查时开放。另有一农民工子弟阅览室,是家商业公司办的,主要为农民工子弟服务。这里居住着近万名农民工,文化生活很贫乏。他们早出晚归,一天在路上要花费2-3个小时,多的需要4个小时,农家书屋即使开放,他们也无暇光顾。我有时和他们一起乘坐公交、地铁,多数人都是用手机消磨时间,阅读,游戏,聊天,个别有看印本图书的,多为应试准备。
目前,我们国家约有1亿多人处于这种状况,他们是书面阅读的死角,有的成为手机一族,更多的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不能享受社会的文化服务。若能为他们提供适应的读物,方便的使用方法,既可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也对社会的文化建设有所推动。因此,利用公交、地铁提供阅读服务,就是实现全民阅读一个值得考虑的事情。
首先要有适应这种环境的读物:篇幅不能长,半小时能读完;字号要大,至少是4号字;插图(或照片)要多,至少占三分之一;纸质需光亮,装订要结实,封面耐磨损;内容要生动有趣,能吸引人,可以是文学读物,也可以是科普读物,城市介绍,生活常识,思想教育,古今人物,多种多样。组织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执笔,深入浅出,由有关出版单位编辑出版。这些图书还可以在网上发布,丰富网上阅读的内容。
由地方公共图书馆与公交、地铁部门合作建立图书馆。由图书馆出资购买图书,公交、地铁部门负责具体管理。先在北京地铁试验,成功后再逐步全面推广。
这些图书只限在地铁内阅读,具体借阅管理的方法可以有3种形式:
一是入站后,可自行在地铁图书馆取阅,出站前归还(在任一地铁站均可借还)。
二是办理地铁通用借书卡(收或不收押金均可),凭卡借书,还书退卡(此卡为地铁内通用)。
以取第一种方式为好,虽然会有相当部分图书不能还回,但第二与第三两种方式都需相当人力成本,可能高于图书丢失的费用。且第一种方式有利于人们文化素养与诚信品质的提高。
建立地铁图书馆需有相当投入,能否采取国家投入,社会捐赠,企业赞助相结合。初始最好由国家投入,启动运行,逐步完善。估计初始投入需3000万元,可购置600万册《半小时阅读》读物。还可以利用首都图书馆已有资源,发动社会捐赠与企业赞助。如今年能着手准备,明年可投入运行。以后每年需要有几百万元的维持费,用以补充新的图书。
在进行阅读服务时,还可以配合开展各种其他的文化活动。
如果这一亿劳动大军,每人每年因此举措能多读3-5本图书,那将是我国阅读史上的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20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