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图书馆这一行的专业性
2014/10/9 点击数:3089
[作者] 王启云
[单位] 淮海工学院图书馆
[摘要] 近段时间,圕人堂关于图书馆这一行专业性话题讨论较多。源于两位身在美国深造的Nalsi与飏非常重视“专业性”,其中飏还旗帜鲜明宣称为“专业性的坚定鼓吹者”。Nalsi出国前做过一段时间公共图书馆馆员,飏则是国内读完图情专业硕士之后进一步到美国攻读博士。
近段时间,圕人堂关于图书馆这一行专业性话题讨论较多。源于两位身在美国深造的Nalsi与飏非常重视“专业性”,其中飏还旗帜鲜明宣称为“专业性的坚定鼓吹者”。Nalsi出国前做过一段时间公共图书馆馆员,飏则是国内读完图情专业硕士之后进一步到美国攻读博士。
其实于我个人真的不了解真正的专业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否有一些关于美国的专业力量事例?从图情刊物上读到一些零星介绍,所获信息非常有限。美国的图情学术期刊本身较少,风格与国内大不同;国内的图情学术期刊部分介绍,个人认为好些介绍本身属于似懂非懂,一知半解。飏先回答我:“最俗的例子就是菜场卖肉的师傅,人人都说会切肉,但是专业性不如菜场师傅。如果切肉是一门学问,那么就该从庖丁解牛开始。”我说那类表述还是太抽象了,而且可以说也是国内较为擅长的,还是需要用事例或案例说话。飏说:“人的认知行为系统分为知行意三部分,所谓专业性就是认同专业(意),知道什么是专业(知),按照专业的做(行)。要说案例那就是体现在方方面面。”
紧接着以图书馆规划进行举例说明。飏说:“所有图书馆都会有Mission statement,他们的Statement需要与ALA的Mission相符合。Mission,Goal,Action组成美国各个图书馆制定规划最基本要素。他们需要收集社区居民的各种资料做大量的调查来制定规划,规划制定非常细节,每一条都要证明说是如何符合上位类,规划需要有社区居民来审核。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马上有非常震撼与直观的感受了。”我是打心底认为飏说得好,切入点也抓得准。我对图书馆规划的制定算不陌生,在2006年的数字图书馆高级研讨班上也学习过相关实践课程,该课程由来自美国的图情专业教师授课。我故意抬杠:“规划执行力不知道怎么样?这些年国内大大小小的图书馆也在做种种规划,形式上很美。有句带调侃性质的话:规划皆鬼话。我们的规划好些只是‘例行公事’,缺乏监督与评估。好些规划可以说是模仿英美图书馆,模仿得还有模有样。”Nalis说“我想飏同学说的是专业性差距不是体现在规划看上去是不是专业。作为稍微做过一点这件事的人来说,我觉得重要的是规划后面是不是认真执行,尤其评估的那部分。看规划差距当然不大,就是一张纸。但是做出来的东西以及效果,总体而言真的就差太多了。而且项目管理也只是专业性的一个体现罢了。”之后,飏对专业性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专业性我觉得是对个体非常全面和综合的评价,包括技能判断态度三观的综合体。”国内讨论专业性这个话题,以各省的技术职称资格条件作为观察视角,也许会是挺好的视角。我们缺乏好的“科普”,“专业性”的提升还须从“科普”做起。
国内图书馆这一行专业性的提升,个人认为真是任重道远。我国的图书馆事业,近些年貌似空前繁荣,其实或许为一种假象。原因之一是:近些年图书馆这一行的专业性不仅未见提升,甚至由于一定程度上信息技术进步的冲击,有所弱化。在我国,图书馆这一行远未形成一种职业,图书馆法似乎有些“难产”。
以一个具体的图书馆来“说事”,体现图书馆专业性的工作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人员有多少?专业力量发挥了多大作用?图书馆有多少行业技能?图书编目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这块人员比例下降,甚至不少馆“外包”(或整体或部分)了;图书馆信息技术力量这块,个人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信息技术队伍是在萎缩的,好些图书馆的信息技术人才“流失”了,种种原因,总体看来当前图书馆信息技术队伍可作为空间很小(比如有好些高校图书馆的“中心机房”撤销了,改由与图书馆同级的机构统一管理,真正属于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屈指可数,甚至有的馆是“真没有”,这种境况是挺糟糕的!);中国特色的科技查新服务专业性原本强,开展了近30年,发展至今天,批评的声音不少,处境亦颇为尴尬。
专业性的差距或许还可以有这么一个视角。中国图书馆协会与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对比。ALA年会参会人数2014年为18626人,2013年为26362人;ALA会员,2014年为55316人,2013年为56756人。中国图书馆年会,早些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时期)不超过一千人,近年出现鼎盛年份为3000余人(2014年据说注册人数为1300余人)。中国图书馆学会的会员数,我没能在在其网站上找到有关数字,但查到江苏省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2008年8月为647名,据此推算会员数要比ALA的会员少很多。中国图书馆从业者人数,我估计会比美国多很多。
其实也不乏专业性方面做得好的。比如飏告知,某名校有位教图书馆学的老师对这个专业一点信心没有,也打心眼不觉得图书馆有啥专业性很悲观,有位公共图书馆馆长对他说,你来我这里我告诉你什么叫做专业性的正能量。我亦相信专业性具有正能量,只是觉得专业性尚有待进一步提升,正能量更有待进一步释放。
我国图书馆这一行专业性的提升,审视历史,展望未来。昨天,凝聚诸多前辈的努力,这些前辈中包括杜定友、洪范五、李小缘、刘国钧等等,通过学习借鉴,制定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文机读目录格式(Marc)等等,他们的“洋为中用”大大提升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专业性。今天,张晓林、吴建中、于良芝等等,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专家学者,发挥了并正发挥着积极作用。明天,一方面期待包括飏和Nalsi们的努力开花结果,另一方面有待更为广泛的图书馆利益相关者凝心聚力共谱新篇。
原文连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3646&do=blog&id=83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