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解析——在“2014华夏阅读论坛”上的报告(摘要)(图)
2014/10/29 点击数:4111
[作者] 喧暄轩
[单位] 深圳图书馆
[摘要] 正如我们经常强调的,当今的社会是阅读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各种新技术在阅读领域的应用,使阅读的概念越来越宽泛,阅读的内涵和外延日益在扩大。因之我们可以称之为“大阅读”时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民阅读时代”。
[关键词] 全民阅读 报告 江苏无锡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华夏阅读论坛
一、国内外全民阅读的形势和潮流
正如我们经常强调的,当今的社会是阅读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各种新技术在阅读领域的应用,使阅读的概念越来越宽泛,阅读的内涵和外延日益在扩大。因之我们可以称之为“大阅读”时代,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民阅读时代”。
那么什么是“全民阅读”,什么又是“全民阅读时代”呢?我们平常所说的读书也好,阅读也好,包括个人阅读、图书馆阅读、学校阅读等等,都不能等同于全民阅读。我们今天所说的全民阅读是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特定的时代特点的。
一般说来,今天的全民阅读有如下几个特征:
1、动用国家和政府的力量,促进社会阅读活动。在国外包括一些有广泛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在中国也包括一些身居高位领导人的个人号召,都具有这个作用。
2、具备制度的保证。在国外主要指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中国有政府的红头文件,以及其它公认有效的成文的制度。
3、具有社会联动作用。全民阅读不囿于小范围、小团体,或是某个单位、某个行业,而是具有社会整体性的联合行动。
4、形成全社会范围的影响力。其效果是长久的、全社会的,而不是一时一地的。
具备这些特征,就大体符合我们今天所说的全民阅读的概念了。
二、全民阅读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全民阅读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时代的产物。
从历史发展看,人类阅读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外文明都是如此。但当代社会的阅读潮流,亦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全民阅读”的兴起,则肇始于上世纪90年代前后,其标志性事件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5年建立的“世界读书日”(即4月23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这一旨在鼓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的日子已演变成为世界性的读书盛会。每年这一天,世界上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多种多样的阅读促进活动,美、英、法、日、俄、新加坡等诸多国家都设立了全国性的读书节,而举办相应读书节庆活动的城市更是数不胜数。许多国家和城市都把促进阅读上升到法律高度,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使之成为不折不扣的国家工程、全民工程。这就是当代意义上全民阅读的由来。
国内的全民阅读兴起并蔚成风气,也始于上世纪末期,与世界潮流基本同步。其标志就是1997年1月《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的颁发,这个通知是九个部委联合发出的,包括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广播电影电视部、新闻出版署、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可谓声势浩大,各界动员,发动了一场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为目的文化系统工程。九部委中牵头的实际上是文化部,具体操作是文化部图书馆司,当时我就在文化部图书馆司任职,自始至终参与了这件事。到2004年 4月23日,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和文化部联合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国家图书馆承办的以“倡导全民阅读、建设阅读社会”为主题的“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拉开序幕,算是正式与国际接轨。此后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前后,全国各地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
此后,全国其它部委和各地方政府也积极推行全民阅读,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法规和政策。在中央和国家政府层面,已经明确把推动全民阅读列为重要的立国方针,包括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党的十八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突出地提倡全民阅读。地方政府的举措就更多了,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已经有四百多个城市开展了读书日、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月、读书季的活动。
另外,原新闻出版总署牵头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经列入立法日程,各地方也在积极促进阅读立法。
再看图书馆业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已经在国内外图书馆界形成高度共识。《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年版)将开展阅读活动列为图书馆的重要使命,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之一。国际图联(IFLA)等国际组织的相关宣言、文件,都把全民阅读放到重要和突出的位置。2009年,中图学会出台的《中国图书馆服务宣言》则说得更为明确:“图书馆努力促进全民阅读。图书馆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保障,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正是在全民阅读的潮流下,2006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了“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北大王余光教授出任首届主任,我出任副主任。2009年换届时更名为“阅读推广委员会”,我担任主任。多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现在已经成为全国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活动的中坚力量,也是从事有关学术研究的主力军。
三、全民阅读的社会意义
说道这里,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我们为什么要搞全民阅读,我国和世界诸多国家的政府,以及各个国际组织,为什么要下这样大的气力和成本推动全民阅读,其原因何在?
大家都知道,佛兰西斯·培根曾有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而知识是什么?知识最为主要的来源就是阅读,或者说,知识的主要载体是文献,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是阅读。阅读是人们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取信息的根本途径,事关整个社会的文化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我们也可以说:阅读就是力量。一个人阅读的力量,决定个人学习的力量、思考的力量、实践的力量;那么所有人阅读的力量加在一起,就决定国家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创造的力量。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著名阅读倡导人朱永新先生曾经这样概括阅读的社会作用: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她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美丽的精神家园;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拥有共同语言共同价值共同愿景。
这是理想的社会阅读愿景。那么现实的社会阅读状况又如何呢?我曾经这样形容当下的社会阅读:“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这里借用的是英国大文豪、大作家狄更斯的名言。这句名言也适用于今天的阅读。
关于“最好的时代”,我们已经阐述过,现在已经形成了世界范围的阅读潮流。问题在于,现在也是阅读“最坏的时代”。表现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阅读风气的萎靡、低落,乃至消失,不读书或是极少读书的人群仍有相当的数量;信息攫取“碎片化”,缺少系统的阅读学习;以治学为主的知识分子,急功近利,读书浅尝辄止,热衷于制造学术垃圾。为此有人提出了“伪阅读”的概念,意谓许多人不是真的在读书,而是假读书,尤其是一些大部头书、古文书、外文书,不愿意下功夫,只是走捷径,浅尝辄止,或是看一些零星的二手资料。因此,现在既是“大阅读”时代,又是“伪阅读”时代。
更深刻的危机,还来自各种新技术的涌现及其在阅读领域的普遍应用。新技术是一把最好的和最坏的双刃剑。新技术拓展了阅读的领域,但也给图书馆以及社会阅读带来了冲击。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社会信息渠道日益多样化,读者对图书馆依赖程度的降低甚至流失,致使图书馆面临消亡的危机,也给整个社会的阅读带来了诸多的冲击和困惑。
因此我们可以说,推进全民阅读,既是图书馆界及社会各界的迫切需要,也是全世界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广大民众的共同要求。
四、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的作用
无论阅读的形势、形态如何变化,图书馆依然是全民阅读的主体。
为什么要这样说?如同大家所知,今天的社会阅读是个很大、很宽泛的概念。正襟危坐,“红袖添香”,固然是阅读,但在路边买份书报刊翻阅也是阅读,打开手机刷微博、看微信同样是阅读。全民阅读活动并不是图书馆一家的事情。为什么当前还是要强调图书馆要在全民阅读中承担起独有的社会责任,要唱主角,完成他人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呢?至少有三个理由。
首先,现代图书馆是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民主、公民权利、社会平等和信息公正等现代人文意识成熟的结果。我们办图书馆,不仅仅是办一个机构,而是在尽一种社会责任,完成一个历史使命,图书馆存在的意义超过了图书馆机构的本身。因为图书馆的存在,使每一社会成员具备了自由、平等、免费地获取和利用知识信息的权利,代表了知识信息的公平分配,从而维护了社会的民主和公正,向全社会宣示了现代民主、公民权利和人人平等重要的价值观念。这也正是全民阅读的基本前提、中心内容与核心目标,与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
其次,我们可以从阅读本身来看图书馆的作用。阅读虽然多种多样,但我们还是要提倡深入的、学习型的阅读,通过阅读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而知识就是力量,穷则丰富人生,达则改造社会。即使是大众型、消遣性阅读,也要提倡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通过有计划、有系统地读书,创建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要进行深入系统的阅读,完整全面地掌握知识,图书馆是最好的场所,甚至是唯一的场所。只有图书馆,才具有完备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才能为读书人提供全面系统的文献服务;也只有在图书馆,才能领略到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全部的人类文化遗产,从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看这个世界。所谓“巨人肩膀”,实际上就是前人成果,就是文献,就是图书馆。目前还没有任何社会机构在阅读这一功能上可以取代图书馆。
第三,进入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之后,图书馆独特的、不可替代社会作用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强化了。图书馆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实用的数字资源。图书馆收藏和提供各种的数据库,如同图书馆的藏书一样,是经过精挑细选和专业化整理揭示的,因此是最重要、最实用、最具价值的信息资源,而且大都是免费提供使用的。在现代社会,无论是普通读书人,还是读书治学者,图书馆数字资源都是基本资源和首要选择。在目前社会上,还没有其它社会机构拥有这样完备的数字资源,这样系统的数字阅读保障,这样全面无偿的服务。
因此,在当今社会,图书馆是社会阅读的主体,也是全民阅读的主要场所。
五、图书馆与阅读推广活动
既然全民阅读离不开图书馆,那么图书馆如何推进全民阅读呢?其主要方式就是进行阅读推广。
这种基于全民阅读的阅读推广工作,是图书馆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任务,体现了其一贯的指导方针,带有根本精神、宗旨圭臬的性质。
从图书馆历史、尤其是公共图书馆的历史看,阅读推广活动的出现与普及,是图书馆发展到一定层次、一定水平的产物。纵观我国百年来图书馆的发展(也就是近现代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一是从封闭到开放,二是从对部分人开放到对全社会普遍开放,三是从被动的接受服务到主动的推广服务。这个过程进行得漫长而艰难,可以说,直到进入本世纪以后,我国公共图书馆才大体完成了前二个阶段的使命,亦即基本实现了对全社会普遍、均等、免费开放。现在正在迈向第三个阶段,亦即进入了大力开展阅读活动,向全社会主动推送图书馆服务的新时期。因此,今天的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历史发展之必然,是图书馆发展的历史趋势。
从图书馆服务上看,图书馆专业服务工作可划分为三个主要内容,或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也可以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一是文献服务,即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如外借、阅览;二是信息服务,如参考咨询、信息检索等;三是阅读推广,表现为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阅读推广可以说是集文献服务和信息服务之大成,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和手段将文献服务和信息服务送达到读者身边。可以说,阅读推广是图书馆服务的新趋势,也是服务工作的新方向。
目前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学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已进入迅猛发展的高潮。各种阅读推广活动丰富多彩,遍地开花,包括讲座、展览、读书会、演讲会、朗诵会、报告会、主题论坛、专题陈列、新书推荐、网络竞赛、音乐欣赏、影视观摩、参观考察、学术研讨、技术体验、科普教育,等等。很多图书馆都设立了读者活动部或类似部门,或者由专人负责阅读推广活动。如果说从前图书馆的类似工作还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话,当前已经成为核心的工作任务。
有专家指出,从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发展趋势看,“融合趋势”或是“综合发展趋势”(Development of Metropolitan Libraries)是今后图书馆发展的主流。什么是“综合趋势”或“融合趋势”?通俗地解释,就是今后的图书馆不可能再按照老模式运作,满足于每日借借还还,看摊守点,必须全方位、多方面的开展工作,必须要做那些不是传统图书馆工作的事情,做那些似乎是其它部门做的事情。既是图书馆,又是信息资源集散地(ICP),还是学校、展览馆、博物馆、音乐厅、文化讲坛、影视观摩厅、新书推介中心、学术交流场所、新技术体验中心,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和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提升和强化图书馆的服务品质,增强和扩大图书馆的服务影响。这种“融合趋势”或是“综合发展趋势”,主要就是通过阅读推广工作来实现的。
七、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内容和目标
根据范并思教授的归纳,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工作中要做的主要有以下内容,或者说是实现如下目标:
1. 引导。对于缺乏阅读意愿的人,公共图书馆通过生动有趣的阅读推广活动,引导他们感受阅读的魅力,享受阅读的乐趣,并逐步形成阅读的意愿。
2. 训练。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中存在许多有阅读意愿而不善于阅读的人,包括尚未学会阅读的人,如少年儿童、青年学生,还有因各种原因成人后失去继续学习机会的人。图书馆阅读推广可以训练他们,使他们学会阅读。
3. 帮助。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中还存在阅读困难人群,也称图书馆服务的特殊人群。对公共图书馆来说,此类特殊人群包括残障人士、阅读障碍症患者等;对学校图书馆来说,主要是那些缺凡阅读知识和辨别能力的低年级学生。图书馆需要对他们提供阅读帮助,阅读推广服务是最好的帮助。
4. 服务。传统图书馆服务目标人群的主体是具有较好阅读能力的人,即所谓高层次读者。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为他们提供阅读的便利,丰富了为他们服务的方式。对于学校图书馆来说,除了专业阅读之外,还要引导他们了解和学习专业之外的知识,丰富他们的阅读视野,拓展他们的知识范畴。
2014年10月23日
江苏省无锡市无锡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