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CID中国服务与科学家国际化识别暨中国ORCID注册平台iAuthor签约与启动仪式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成功举办
2014/11/25 点击数:3900
[作者] 图书情报工作
[单位]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ORCID共同主办的“ORCID中国服务与科学家国际化识别——暨中国ORCID注册平台iAuthor签约与启动仪式”,于2014年10月28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成功举办。共有来自全国图书馆界、出版界、文献数据库等100多位相关领域和嘉宾参加了本次活动。
[关键词] 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ORCID 注册 iAuthor 仪式
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ORCID共同主办的“ORCID中国服务与科学家国际化识别——暨中国ORCID注册平台iAuthor签约与启动仪式”,于2014年10月28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成功举办。共有来自全国图书馆界、出版界、文献数据库等100多位相关领域和嘉宾参加了本次活动。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2013成为ORCID会员,为中国科研人员提供ORCID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心开发了iAuthor系统,目前已经在中国科学院院内开放注册,注册人数据达到12000多人,共有5500多名科研人员获取了ORCID ID。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与大学、出版社、期刊协会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进ORCID在中国的服务与应用。
会议邀请了ORCID执行总裁 Laurel L. Haak博士、以及战略合作伙伴代表,包括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协会理事长颜帅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张奇伟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钱庆研究员、汤森路透中国区代表、微生物所黄春龙研究员,以及中心领导等参加并致辞。张晓林教授在致辞中提到,个人识别及著作关联问题,是困扰着科研人员以及各类信息机构的难题,ORCID的出现能够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贡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将致力于推动中国科学家国际化识别,并将在更广的范围内寻求合作。
仪式现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ORCID签署了正式合作协议,并且与四家战略伙伴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之后,张晓林教授邀请Laurel L. Haak博士、战略合作伙伴代表等,共同启动了iAuthor系统,标志着iAuthor系统正式上线运行(http://iauthor.cn)。
签约与启动仪式过后,Laurel L. Haak博士及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刘筱敏研究馆员分别做了题为《ORCID in the Authoring Process》和《科学家国际化识别与iAuthor服务》的学术报告。Laurel L. Haak博士介绍了ORCID的主要合作机构,包括出版商、基金会、大学等,并提出,基于这些合作,可以推动实现数字学术化交流时代,科研人员及其著作、所在机构和其它的ID之间机器可读的互联。同时,她也着重介绍了ORCID科研论文发表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作为ORCID的执行总裁,Laurel L. Haak博士用图表等方式展示了ORCID从2012年成立后的发展状况以及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合作情况。最后她在报告中还简要介绍了ORCID的使用方法。刘筱敏研究馆员详细介绍了iAuthor系统功能,与大学、出版社合作情况等。在报告中她提出,iAuthor系统要融入国际、突出特色;详细介绍了iAuthor可以快速便捷地帮助中国科学家获取ORCID唯一身份标识、与ORCID进行关联,同时还能关联其在IR、CSCD、Web of Science中的著作,并提供科研产出分析等增值服务。两场报告过后内容以及ORCID和iAuthor系统,纷纷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ORCID系统或者iAuthor系统对作者填写内容,以及个人作品认领真实性和规范性的保证;中国的期刊如何与iAuthor合作;iAuthor与大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相结合;iAuthor与ResearchGate等学术社交网站的区别等。两位主讲嘉宾也就观众的提问做出了详细解答,并配合进行了iAuthor系统的演示。
本次活动,还在会场外设置了iAuthor系统体验区,参会嘉宾可以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亲自体验iAuthor系统。体验区吸引了众多参会人员长时间的驻足使用,大家都表示,iAuthor系统的出现顺应了当今学术交流的潮流,未来也必将能在中国科学家国际化识别方面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