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工作》口述历史栏目序言与征稿
2016/7/20 点击数:2526
[作者] 此方月的博客
[摘要] 从2016年7月开始,我们将在《高校图书馆工作》(ISSN: 1003-7845,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2014-2015 CSSCI扩展版)开设“口述历史”专栏,本栏目将长期征集来自相关研究者的研究论文、最佳实践和书评;也欢迎以口述历史形式操作、有一定主题的相关访谈(目前阶段主要围绕图书馆学史、图书馆史、信息史和传播史),联系邮箱:cifang87@126.com。
[关键词] 口述历史 图书馆学 情报学 口述资料 高校图书馆工作
从2016年7月开始,我们将在《高校图书馆工作》(ISSN: 1003-7845,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2014-2015 CSSCI扩展版)开设“口述历史”专栏,本栏目将长期征集来自相关研究者的研究论文、最佳实践和书评;也欢迎以口述历史形式操作、有一定主题的相关访谈(目前阶段主要围绕图书馆学史、图书馆史、信息史和传播史),联系邮箱:cifang87@126.com。
“没有一丁点历史感就试图规划未来,恰好比栽种无根的花朵。”这句话出自丹尼尔·布尔斯廷(Daniel J. Boorstin),一个信奉过共产主义、当过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写过《美国人》三部曲,喜欢打领结而不是领带的历史学者。
倘若无视这位学者繁复的成长经历、交错跨越的领域经验,那此话便只是历史学家力证自身价值的又一次申辩罢了。适逢布尔斯廷成长、成名的20世中期,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受一波又一波社会和思想浪潮的冲击:冷战与对峙、人性与反抗、底层与变革,还有信息爆炸和互联网的雏形,或许是试图在这个世代栽下一株根枝曼长的 启蒙之花,他指明,“……历史学家往往倾向于为其他的史学者写作。我则想要为全人类而书写,这便是我心所愿。”这样的豪言壮语如今说来,多半要让人哂笑, 然而,这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情怀——这样的情怀,这种改革、启蒙和倾听底层的意愿,某种程度上是那年头诸多事物的共性,之于同样萌发其时的“口述历史”事业,也正中其最关键的精神内涵。
从彼时而今,至少就图书馆与信息科学这一领域而言,口述历史的相关研究和工作多少吸引了眼球、但远算不上成功。概念的交错让人如堕云中,学科定位鲜有阐述,过于拔高的论述失之宽泛,案例指向和对象也不甚明确……以上种种阻碍了口述历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本栏目着重发力的要点。
但是,比之上述各类“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值得关注的,恐怕是潜藏于这一概念背后的人文传统和人文关怀,这似乎正是本领域在悄然消逝的东西。我们有更大的野心、甚至不切实际的期许,是借由这些技术层面的精研而直至信息社会的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