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四天考察民营数字图书馆(图)
2018/4/29 点击数:1651
[作者] 西北老汉2011
[单位]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 由于各种历史的原因,陕西有些地方至今还没有独立建制的市级图书馆,陕北榆林就是这种情况。好几年前,有个在西安从事IT业的榆林民营企业老板,抱着为家乡做一些实事的朴素想法,在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开办了一家“书香榆林数字图书馆”,陆续建设了一些数字资源,为榆林百姓提供网络阅读服务。去年,他们和榆林市教育局合作,又搭建了一个“榆林教育数字图书馆”平台,市教育局提供一部分资金,数字图书馆提供80万册图书、6000多种期刊、300多种报纸、有声读物15000多种的数字阅读资源和服务,在全市近5万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中开展阅读活动,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由于各种历史的原因,陕西有些地方至今还没有独立建制的市级图书馆,陕北榆林就是这种情况。好几年前,有个在西安从事IT业的榆林民营企业老板,抱着为家乡做一些实事的朴素想法,在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开办了一家“书香榆林数字图书馆”,陆续建设了一些数字资源,为榆林百姓提供网络阅读服务。去年,他们和榆林市教育局合作,又搭建了一个“榆林教育数字图书馆”平台,市教育局提供一部分资金,数字图书馆提供80万册图书、6000多种期刊、300多种报纸、有声读物15000多种的数字阅读资源和服务,在全市近5万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中开展阅读活动,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为了能把这项工作做的更好,同时进一步完善“书香榆林数字图书馆”,企业老板贺总邀请我和陕西省图书馆原馆长马民玉一起赴榆林做实地考察。我们于25日驱车北上,先靖边再榆阳最后吴堡,先后和县级电化教育馆馆长、县公共图书馆馆长、高校图书馆馆长、政府官员、中小学老师等进行了交流,实地观摩考察了数字图书馆工作场地并和那里的年轻工作者做了交流,搜集了一些第一手资料。一路上,与贺总(他也喜欢大家称呼他为“贺馆长”)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他们是如何做这件事情、以后准备如何持久做好这件事情等话题,都做了深入的交流。前天出发,沿着新开通的沿黄公路,夜宿延川县,昨天下午返回到了西安。
搜集到的信息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整理,看到的东西还需要做一些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前一阶段时间里,老汉我结合《公共图书馆法》的实施,就公共图书馆办馆主体多元化和社会力量如何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做了一些理论研究。这次实地考察,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入一步的思考。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主导力量,同时欢迎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并应该建立一种社会激励机制,这些,都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但是,政府如何更好地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这件事情,如何保护社会力量(比如民营企业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积极性,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看待和处理这些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社会力量,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待这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民间力量(包括政府购买),都还值得深入研究、认真对待。同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社会力量(比如民营企业),也应当明确和坚持自己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初心,以为当地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心态处理和解决一切障碍和困难,要以一种有别于企业自身经济行为的方式来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老汉我也需要静心思考、理顺其中的道理。先发一些照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