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隧道里追思三十年图书馆岁月的情怀
2018/10/22 点击数:2618
[作者] 王梅的图书馆
[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
[摘要] 一般来说图书馆员与图书馆学接触的几个渠道,一是在与图书馆学有关的书籍和刊物,二是在与图书馆学有关的学术会议及论坛,三是在与图书馆学有关的网络信息载体。通过这三个渠道获取图书馆学知识和感受的方式,主要是本人阅读和听专家们的现场讲座。如果现在出现一种特殊情况,即作为一名普通的图书馆员,当有同行在播讲你出版的图书馆学书籍时,你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一般来说图书馆员与图书馆学接触的几个渠道,一是在与图书馆学有关的书籍和刊物,二是在与图书馆学有关的学术会议及论坛,三是在与图书馆学有关的网络信息载体。通过这三个渠道获取图书馆学知识和感受的方式,主要是本人阅读和听专家们的现场讲座。如果现在出现一种特殊情况,即作为一名普通的图书馆员,当有同行在播讲你出版的图书馆学书籍时,你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一天,当我进入彩云之旅阅读推广QQ群,看到群友图林胖猴(安徽省委党校图书馆的王险峰老师)在插播一则广告,让我感到特别的震撼:近期“图书馆学有趣有味有力量”系列播讲将继续进行,这一批次有两个特点,一是“巾帼作品”专场——播讲的内容包括王梅,刘欣,七色花三位图书馆女性从业者和研究者的作品,二是“齐鲁大地”专场——三位老师都是来自山东这片魅力无穷的区域,给我们展示山东地区图书馆人的热情和风采。首先“登场”的是来自于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彩云之旅”阅读推广研究团队骨干成员王梅老师的作品《图书馆学研究的理性与感性》,请各位老师多多支持三位老师和她们的作品。
我的《图书馆学研究的理性与感性》于2013年11月出版后,我几乎没有再翻看,似乎是把它忘记丢在了一边。当有图书馆员同行给我的这本图书馆学书籍播讲,而且是作为一个模块在系统的播讲,自己又是亲耳听着,对我真的是特别的吃惊。这对我来说,的确是一个温习图书馆学知识全新的方式,对我的内心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冲击波,呈弥漫的状态久久不能散去。
其实在这之前就听说有一个叫图林胖猴的图书馆员在播讲图书馆人的图书馆学著作,但一直没有机会进去听听。今年春天在合肥参加第十二届全民阅读年会期间,听到惠涓澈和张鑫向安徽农大图书馆员推荐图林胖猴在喜马拉雅音频平台上的相关播讲,更是引起了我的浓厚注意和极大兴趣。回到淄博后我就马上进入到喜马拉雅音频平台,找到温情小胖猴的页面,做家务和散步的时候,还有每晚临睡前听温情小胖猴播讲王波老师等人的图书馆学著作,从温情小胖猴的播讲中再次温习当代图书馆学的名作,更上层楼,自己的认识水准又提高了一步。
众所周知,喜马拉雅空中播讲是当前网络载体中最大的音频平台之一,这里播讲的各类知识与信息可谓是浩如烟海。早几年我到里面逛了一下,听了一些,收获也很多,但从没想到在喜马拉雅这个大平台里会有专门的图书馆学知识的播讲,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隐约的想到除了图书馆员,也许不会有其他人收听,而且,会有人去自觉而倾情播讲受众面比较窄的图书馆学著作吗?因为图书馆学毕竟不是一门热门学问呀!但现在的事实是,在喜马拉雅这个音频世界的大平台里,不但有许多专门的图书馆学知识的内容,而且还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图书馆员温情小胖猴,在一直倾情的播讲图书馆人的图书馆学著作。尤其是我的这位图书馆员同行现在要播讲的是本人的图书馆学拙作,这本书似乎已经是尘埃落定,但我对它仍然是记忆犹新,忘不了。这不能不让我想了许多许多。
因此当我进入喜马拉雅音频平台收听温情小胖猴播讲本人拙作,像是起了某种化学反应一样,我的心里顿时感觉很奇妙,听着听着,我变得很激动起来,我甚至感到很奇怪,难道这是我写的吗?听上去也蛮不错嘛!而这之前当我想起或者是偶尔翻看一下我的这本图书馆学的书籍,感觉总是不太美妙,几乎没有任何激动的感觉,这并不是什么谦虚之说辞。现在听同行播讲自己的书籍,和自己阅读的感觉就是很不一样。尤其是我的这本旧书被温情小胖猴认为是彩云之旅阅读推广团队骨干成员的作品,我感到更为荣幸,它给我的拙作找到了一个新家,好的归宿,那就是彩云之旅阅读推广团队。
听温情小胖猴播讲的蒋永福老师为我的拙作写的序言,我真的是不敢也不好意思听第二次,脸红啊!与此同时,我感动的要哭了。蒋永福老师过奖了。说实话,那时因为刚刚进入到图书馆工作不久,自己学习图书馆学知识的步伐太快,我并没有品味到序言中十分深刻的哲理。现在听到播讲,如蒋老师所说,如果从哲学上发问,图书馆和图书馆学到底是什么,当时我也许还不甚理解,但现在我似乎是顿悟了,起码是认识与理解上向前迈进了一步。图书馆是知识收藏与分享的快乐大本营,图书馆学是知识交流与互动的快乐进行时。从哲学的终极意义上来说,图书馆和图书馆学是图书馆人与读者获取知识快乐的体验过程。
对我而言,2013年出版这本图书馆学拙作之前的十余年,可以说是头都不抬读图书馆学书刊资料,手都不停写图书馆学的论文网文微博博文等等,无暇顾及内心宁静的瞬间和诗意的追问。从2013年出版本书到2018年在喜马拉雅这里听自己的这本拙作,过去了4年多,才真正理解了蒋永福老师给我写的这个序言的内容,每个字儿,都那么弥足珍贵,让我倍加感动。从那时到现在,从图书馆到图书馆学,从日常图书馆实践工作到图书馆学研究的论文与出版的图书馆学书籍,从馆内读者工作到馆外的彩云之旅阅读推广团队的精神之旅,我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走来,最深刻的图书馆职业和图书馆学研究的体验就是快乐的分享。
的确,当我的图书馆学心血之作被人在波及面广的平台上播讲,不说有什么效果,就是自己的心理感受方面就是非常微妙。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全新的图书馆职业和图书馆学研究的体验。而且在音频平台上,想听就可以听到,随时随地可以听到,可以不去翻书。正因为是听,是听别人播讲,所以,有了距离,按照距离产生美一说,你会更会反思,回味与本书有关的所有细节,是对自己书籍的重读,对知识与职业情怀的反刍,相当于对本书进行二次再创作一样。
当初我排除万难出版这本书的时候,是打算把它压在天下图书馆的藏书楼里,永久留下一个普通图书馆员的图书馆精神之旅的历史痕迹的。绝没有想到几年后会有图书馆员的同行在空中播讲。尤其是我在收听中,对我的心灵产生了回想与回音。这难道不也是出版这本书的收获方式之一吗?所以我忽然间感到特别巨大的满足。战地黄花分外香,使我自然而然的在时光隧道里回味自己三十年如一日的图书馆岁月,和这份岁月里的情怀与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