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初景利,男,1962年11月生,辽宁东港人,中共党员,现任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编辑出版中心主任,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二级研究馆员,《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社长、主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常务副主编。[1]
行业影响力
初景利的影响力指数:
图情语录
原来的图书馆主要是资源依赖的发展方式,以后要转型为服务驱动的发展模式,这是转型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
——语出e线图情专访《初景利:难在改变 赢在改变》[1]
教育背景
2004.4-2004.9:美国Seton Hall大学图书馆访问学者,从事图书馆服务研究
2000.9-2003.7: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1985.9-1988.1: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
1981.9-1985.7: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本科生,获文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3.10至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常务副主编;
2013年9月至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学位委员会主席
2011.6至今:《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主编
2010.6至今: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文献情报中心)编辑出版中心主任
2006.6-2010.6: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筹)学科咨询服务部主任,博士生导师
2002.1-2006.6: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教育与研究发展部主任,硕士生导师
1993年被破格聘为副教授,1998年被聘为教授
1988.2-2000.8:辽宁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教师,历任科研秘书、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
主要职务
学术兼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
国际图联(IFLA)“信息素质”专业委员会常设委员
中国图书馆学会“用户研究与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国外文献编译出版专业委员会”主任
全国文献与信息标准化委员会第八分会副主任委员
《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学刊》等学术期刊编委
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南开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兼职教授暨硕士研究生导师
科研项目
1.现代化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辽宁省教育厅.1999.10—2001.10
2.高校图书馆管理研究(主要成员).省教委科研项目.1989~1991
3.社科情报人才结构与培养途径研究(主要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95~1997
4.西方现代图书馆学及其借鉴(主持人).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1994~1997
5.高校文献信息服务能力研究(主持人).辽宁省教委科研项目.1996~1998
6.辽宁省中学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执行负责人).辽宁省教委科研项目.1993~1995
7.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读者调查与分析(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0-2001
8.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主要成员).科技部.(2001.5-12)
9.网络信息服务系统与电子商务研究(主要成员).科技部.2002.8-12
10.国内外图书情报机构比较研究(主持人).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2000/10~2001/4
11.一流图书馆评价标准(主持人).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2002.8-12
12.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研究(主持人).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2002.8-12
13.分布式参考咨询服务系统(主要成员).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2002.4=2003.2
14.知识创新单位年度评价标准(主要成员).中国科学院出版委,2002.4-2002.11
15.新世纪图书馆学人才培养研究(主要成员).国家社科基金,2001.10-2003.12
16.制度创新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主要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1-2005.12
17.复合图书馆理论与我国复合图书馆建设研究(主持人).国家社科基金.2003.10-2005.8.
18.我国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主要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04.1-2005.8
19.支持开放获取的国家与机构政策研究(主持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前瞻性研究项目,2004.12-2005
20.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综合信息系统(主持人).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2003-2005
21.科学信息开放获取的运行模式与政策机制研究(主要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6-2009
22.国家科学图书馆综合评价研究(主持人).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2006-2008
23.开放信息素质教育平台(主要成员).中科院规划战略局.2009-2010
24.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执行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2010-2014
25.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主持人).中国科协.2011-2012
26.中国科协科技期刊资助方式改革研究(主持人0.2011-2012
27.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典型事例汇编(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协.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8.中国科协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典型事例汇编(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协.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9.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1、2012、2014(主持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012,2014
30.基于学术评价导向的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政策研究(主持人).中国科协.2013-2014
31.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的动力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主持人).中国科协.2014-2015
32.“十三五”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力和竞争力研究(主持人).中国科协.2015.1-2015.12
荣誉奖励
2014年9月获 “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2011年11月获“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工作创新服务优秀个人”。
学术思想
用户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根本,图书馆能不能发挥作用从根本上取决于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取决于服务能不能得到用户的认可,取决于服务能不能真正产生效果。今天的图书馆已经不仅仅是建筑,不仅仅是资源集聚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图书馆的作用和功能更多地是通过服务来体现的。因此,我认为,服务的研究是很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图书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图书馆学应该通过对服务问题的深度理论研究推动图书馆实践的创新发展。
开放获取不仅仅影响的是学术期刊,也对图书馆诸多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包括对资源建设、采购模式、服务能力等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冲击。开放获取所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深刻的。就期刊出版而言,开放获取是一种新的出版模式,打破了原来的基于订购的出版发行模式。其运营费用完全由作者或其他经费支持,但对读者则是完全免费的,打破了影响学术交流的障碍,用户(读者)可以自由、免费、没有障碍地获取研究成果的全文,其目的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图书馆发展战略关系到图书馆的未来。图书馆不仅仅要关注现在做什么、过去做什么,更要关注今后做什么,今后的3年、5年、10年做什么。尽管战略研究带有预测性质,也不一定完全准确和可靠,但是没有预见,就不知道未来发展的方向。要通过战略研究更好地规划今后发展的路线,动态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战略问题非 常重要,不像分类、编目、资源建设,这不是一个具体的业务问题,而是影响整个图书馆发展的全局、重大的方向性问题。如果方向错误,付出再多的努力都是没有意义的。
我认为下面几个方面是图书馆比较重要的发展趋势:
第一,从注重文献保障走向服务能力提升。传统图书馆有钱就去买资源,资源越多越好,资源越多图书馆的能力越强。实际上这不是绝对的。在今天这样一个数字化、数字资源占主导的时代,资源的保障并不是最难的问题,因为总是可以通过购买、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网上搜索引擎等很多途径获取资源。只要用户提出需求,总会有办法解决的。不应该是有钱了就全部花在资源上,再有钱也不可能实现资源100%的保障,能达到90%就算相当好了,能达到70%就不错了。这一点,在认识上需要转变。资源还是很重要的,是基础,但不要把我们的精力、经费全部投入到资源保障上,我们的重点和重心应该转到服务能力的提升上,把对资源的保障转化为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上,这是我们需要加大力度去做的事情。要更好地去了解和把握用户的需求,更好地揭示和发现用户的需求,更好地围绕着用户的需求来提供服务、组织服务,去设计面向当前用户需求的服务体系。将来想到一个图书馆,不是想到这个馆拥有多么丰富的资源,而是图书馆能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第二,从印本资源转向数字资源。图书馆利用资源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服务,而今天的用户特别是科技用户基本上不看印本,而是通过网络来阅读数字资源,所以数字资源对用户来讲更为重要。国外的图书馆已经把很多经费投入到电子资源上,有的图书馆在电子资源的投入比例是相当高的。而国内的图书馆基本处在50-60% 的水平上。实际上对于图书馆而言,有了电子资源才能更好地去适应用户在桌面及时、方便获取信息的需要。用户不希望去查看印本是因为太过于费时费力。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上也必须适应这样的转变。另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是出版市场的变化。出版商在出版政策方面已经并且将继续做出调整,原来主要出纸版,现在越来越多的 出版商在转向电子、数字化。数字化资源的成本更低,而且传播的速度更快、更广。
第三,从图书馆员转变为情报专家。以前说图书馆员的工作就是借借还还,很多人对图书馆员的认识就是这样一种认识,这可能是物理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比较典型的形象。在数字化、网络化、知识服务的时代,图书馆员本身的学历、知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拥有学科背景高学历的图书馆员,完全有可能成为学科的情报专家。这种学科情报专家要能够深入到研究课题之中,能够成为课题研究的顾问、情报分析专家,能够对研究的课题提出分析,比如研究的热点或前沿、竞争力比较、国外其他机构的研究动态和战略等,深入到课题的研究过程之中,真正解决课题研究中信息支撑的问题。
第四,从到馆服务走向泛在服务。所谓到馆服务就是用户到图书馆接受图书馆员所提供的服务,这个工作还是要有的,毕竟还是有用户特别是本科生愿意到图书馆去享受图书馆的环境和服务。他们到馆的话,我们还是要提供非常好的服务。国内外有很多图书馆在提供学习共享空间、信息共享空间,就是为到馆的读者创造良好的环境,但这还是不够的。如何引导图书馆员走出图书馆的围墙,走向用户的空间,实现融入和嵌入,与科研过程更好地结合,这是今后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很多研究生、老师、科研人员、领导是不到图书馆中去的。如何把服务的前线推向用户的身边,这是今后图书馆要解决的问题。图书馆员的职业定位不是在图书馆里工作,而更多的是在用户的空间中,包括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与用户合作,这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
第五,从手工转向工具。现在所谓的智慧图书馆、智能图书馆等等,都是在强调技术、工具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能够用计算机、技术系统解决问题就不要用人工。上海图书馆吴建中馆长说过一句话,“图书馆能力的大小不在于规模而在于智慧”。将来的图书馆不是馆藏规模大、馆员人数多就是一个大的、有能力的图书馆,而在于能不能很好地解决用户的问题。如何加强工具的利用、工具的研发来解决、替代馆员的手工劳动,从而更有效率地开展服务,更加体现服务的深度。如果没有工具,很多分析完全靠手工是做不到的,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工具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这方面今后可能还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更大的服务空间。
第六,更加重视馆员能力培养和提高。我们以前比较重视物质,有了钱就买资源、买设备或者建立一个馆舍,今后应该把对人(馆员)的培养、使用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图书馆的未来取决于图书馆员的能力,就像医院的能力是由医生的水平所决定的。只有把馆员培养成知名的学科情报专家,图书馆才会有显示度,有影响力,有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培养馆员成为学科情报专家,这是今后应该着力推动解决的首要问题。如果一个图书馆能够有一批学科情报专家,更好地去支撑一个机构的科研教学、发展战略规划,图书馆就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1]
著作目录
一、文章(未标注合著者为独著)
1.《公共关系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环节》.黑龙江图书馆,1987.(2)
2.《西方图书馆管理研究述略》.图书馆学研究,1987.(3)
3.《论图书馆管理中的公共关系策略》.周庆山,初景利.图书情报工作,1988.(6)
4.《论图书馆馆长的新模式》.图书情报工作,1988.(6)
5.《馆长的沟通艺术》.图书情报工作(增刊十一),1989
6.《文献资源共享与现实选择》.图书与情报工作,1991(1)
7.《图书馆目标管理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图书馆学刊,1991(3)
8.《北美情报产业对中国的影响》.王晓力,初景利译.情报科学,1992(1)
9.《馆长与沟通.怎样当好馆长》.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2.5
10.《管理与服务关系的本质—课堂讨论综述》.图书馆杂志,1992(6)
11.《在实践与理论之间架起桥梁》.大学图书馆学报,1992(6)
12.《第二次白宫图书情报工作会议及政策提案》.(译)情报资料工作,1992(6)
13.《国外关于馆藏经济问题的研究》.图书馆学研究,1993(1)
14.《我国图书馆公共关系的研究与实践》.初景利,那春光.中国图书馆学报,1993(4)
15.《论图书馆管理思想的八大变革》.图书情报工作,1993(4)
16.《走向21世纪的图书馆中文目录》(译).图书馆学刊,1993(6)
17.《鲍士伟与中国图书馆的发展》(译).图书馆学刊,1993(6)
18.《试论图书馆的自我发展能力》.中国图书馆学报,1994(4)
19.《图书馆临时工的使用与管理》.初景利,文甲龙.图书馆界,1994(1)
20.《辽宁省中学图书馆现状与发展构想》.初景利,于保业.图书馆学刊,1994(4)
21.《关于学校图书馆发展政策的联合声明》.(译)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1994(4)
22.Self-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ome Problems. LIBRARY REVIEW,1994(8)
23.《图书馆的生存挑战与变革》.中国图书馆学报,1995(1)
24.《八十年代以来美国学校图书馆的新发展》.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1995(1)
25.《英国的学校图书馆》.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1995(2)
26.《战后日本的学校图书馆》.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1995(4)
27.《加拿大学校图书馆概况》.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1995(5)
28.《论图书馆学专业的管理教育》.教育科学.1995(增)
29.《图书馆在为残疾人服务中的作用》.图书与情报工作,1996(1)
30.《澳大利亚中小学教师馆员》.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1996(1)
31.《现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特征》.中国图书情报文库.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6
32.《国外三所大学图书馆学与信息专业改革透视》.初景利,杨沛超.大学图书馆学报,1996(5)
33.《关于加强图书馆学专业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思考》.吴云志,初景利.图书馆学刊,1997(1)
34.Public Relations of Libraries in China. LIBRARY REVIEW,1998(4)
35.《论制订《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吴冬曼,初景利.图书情报工作,1998(11)
36.《试评图书馆学系更名》.于鸣镝,初景利.图书情报工作,1998(7)
37.《CI与图书馆的发展》.吴冬曼,初景利.图书馆建设,1998(3)
38.《图书馆案例研究与案例教学》.缪园,初景利.图书情报工作,1998(4)
39.《应用SERVQUAL评价图书馆服务质量》.大学图书馆学报,1998(5)
40.《关于信息管理专业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2)
41.《西方图书馆评价理论评介》.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3)
42.《知识经济与图书馆发展战略》.图书馆学刊,1999(1)
43.《论图书馆的名牌战略》.图书馆杂志,1999(7)
44.《图书馆服务评价的新理论》.图书情报工作,1999(11)
45.《用户满意论》.情报资料工作,1999(4)
46.《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趋势与变革》.中国图书馆学会1999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47.《图书馆实施创新简论》.图书馆杂志,2000(7)
48.《变革中的西方图书情报学教育》.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5)
49.《论信息识知标准与信息识知教育》.海峡两岸第五届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2000.8成都
50.《复合图书馆的概念与发展构想》.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2000.10北京
51.Recent Chang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LIBRARY REVIEW,2001(1):34~37
52.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China (book review),LIBRARY REVIEW,2001(1):42~43
53.Western Librarianship in China: the Spreading and the In fluences. Library Management,2001(4/5):177~180
54.There naming of library schools in China and the effects. New Library World,20001(7/8):274~277
55.《复合图书馆的概念与发展构想》.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3)
56.《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2000年研究进展(一)》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1)
57.《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2000年研究进展(二)》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2)
58.《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2001年研究进展(一)》.初景利等.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3)
59.《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2001年研究进展(二)》.初景利等.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5)
60.《国外对数字图书馆概念的认识》.图书馆,2001(6)
61.《因特网不能代替图书馆的10个理由》.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1)
62.《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2001年研究进展(三)》.初景利等.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1)
63.《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2001年研究进展(四)》.初景利等.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4)
64.《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服务的若干创新点》.图书情报工作,2002(2)
65.《欧洲国家图书馆立法的指导思想》.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2)
66.《教育与科研要为知识创新工程保驾护航》.中外科技信息,2002(4)
67.《情报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台)资讯传播与图书馆学,2002(3)
68.《信息资源管理从理论到应用的奠基石——评《企业战略信息管理》》.(台)资讯传播与图书馆学,2002(3)
69.《努力成为出思想成果、出人才的基地》.图书情报工作,2002(6)
70.《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趋向与问题》.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2(3)
71.《国际图书馆发展态势》.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2(6);2003(1)
72.《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2002年研究进展》.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6)
73.《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2002年研究进展》(续).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1)
74.《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与问题》.初景利,孟连生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2)
75.《参考咨询工作的数字化挑战》.图书馆建设,2003(3)
76.《数字参考咨询的挑战与变革》.沈阳师范大学学报(《中国科协年会专刊》),2003
77.《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近期研究热点》.初景利,常唯.中国图书馆年鉴,2003
78.《国际一流图书馆的若干特征》.初景利等.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3(3)
79.《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2003年研究进展》.初景利等.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5)-(6)
80.《开放使用——种新的学术交流模式》.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4(8)
81.《建立数字参考咨询管理及运行机制》.初景利,王战林.图书情报工作,2004(1)
82.《Google Answers与图书馆网上参考咨询》.杨永生,初景利.图书情报工作,2005(2)
83.《美国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初景利,李麟.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3)
84.《复合图书馆研究评述》.李麟、初景利.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4)
85.《开放获取出版模式研究》.李麟,初景利.图书馆论坛,2005(6)
86.《复合图书馆建设目标与实施策略》.图书情报工作,2005(11)
87.《美国国家和机构开放获取政策研究报告》(译).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5(3)
88.《国内外电子图书评价研究进展》.李平,初景利.图书馆建设,2006(2)
89.《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及发展策略》.李麟,初景利.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3)
90.《国外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政策及启示》.李平,初景利.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5)
91.《开放获取的发展与推动因素》.图书馆论坛,2006(6)238-242
92.《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近期研究热点(2003-2004)》.初景利,李麟.中国图书馆年鉴.2005年卷.现代出版社,2006
93.《从IFLA第72届大会看国际图书馆界关注的问题》.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6(9)
94.《新一代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3)
95.《从国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看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3)
96.《用户需求嵌接、流程驱动、情景敏感型9-9网络参考咨询服务》.周宁丽,初景利,张志雄.图书情报工作,2007(11)
97.《面向泛在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范广兵、初景利.图书情报工作,2008(1)
98.《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新发展与新特点(上、下)》.图书馆论坛,2007(6);2008(1)
99.《引领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持续创新——吴慰慈先生图书馆学思想探微》.新世纪图书馆,2007(6)
100.《在变化的环境中寻求图书馆变革——国际图联2007年大会解读》.图书馆建设,2008(1)
101.《第二代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初景利,张冬荣.图书情报工作,2008(2)
102.《论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初景利,吴冬曼.图书馆建设,2008(2)
103.《国外对图书馆员能力与核心能力的研究评述》.杨永生,初景利.国外社会科学,2008(3)
104.《2007年国外图书馆学研究综述-面向新信息环境的用户研究与服务创新》.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3)
105.《自存储的需求分析》.何燕,初景利,张冬荣.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03),428-431
106.《我国科研人员自存储态度调查——以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为例》.何燕,初景利,张冬荣.图书情报工作,2008(5)
107.AD is course on the Curricular Integration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al Program with Professional Practicum—A Case Study of National Science Library of CAS. 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08(1)
108.《关于复合图书馆若干问题的再认识》.图书馆论坛,2008(6)
109.Innovation of Subject Librarian Service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Library. 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08(3)
110.《科技信息开放获取的内涵演变、责任意义和实施战略》.张晓林等(第7作者).图书情报工作,2009(5)
111.《科技信息开放获取的历史进程》.刘兰,李麟,王丹丹,王秀华,张晓林,初景利,刘细文.图书情报工作,2009(7)
112.《国内外开放获取的新发展》.图书馆论坛,2009(6)
113.《国内外读者服务研究进展》.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4)
114.《国际图书馆界开放获取的研究与实践》.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11)
115.《在新的信息与技术环境中感受图书馆的律动──2008年的中外图书馆事业和理论研究》.范并思,李超平,俞传正,于良芝,肖希明,郭凌辉,初景利,刘炜,黄晨.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
116.《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一、二、三、四)》.初景利,吴冬曼.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1);(2);(3);(4)
117.《《信息与文献图书馆统计》国家标准解读》.李玲,初景利.新世纪图书馆,2010(4)
118.《1998-2007年国内外大学图书馆岗位变迁对比分析》.叶兰,初景利.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2)
119.《大学图书馆学术交流与机构库的岗位设置分析》.叶兰,初景利.图书情报知识,2010(5)
120.Adecade of job realignment movement at large Chinese and American academic libraries from 1998 to 2007. YeLan,ChuJingli.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0(3)
121.《国外新一代用户网络信息行为研究进展》.陈成鑫,初景利.图书馆论坛,2010(6)
122.《以制度保障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权益》.李东来,蔡冰,蒋永福,程亚男,初景利,韩继章,熊剑锐.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4)
123.《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研究》.蔡冰,熊剑锐,韩继章,李东来,蒋永福,程亚男,初景利.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6)
124.《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考察报告》.初景利,阎军.数字图书馆论坛,2011(1)
125.《在变革的环境中寻求图书馆的创新变革——美国7大图书情报机构考察调研报告》.初景利等.图书情报工作,2011(1)
126.《图书馆的未来与范式演变》.图书馆论坛,2011(6)
127.《在创新变革中实现图书馆的自我超越》.第四作者.图书情报工作,2011(21)
128.《嵌入学位论文撰写过程的信息素质教育研究》.张玲,初景利.图书情报工作,2011(13)
129.《中国科协科技期刊OA政策状况调研与分析》.初景利,翁彦琴,林晶晶等.数字图书馆论坛,2011(5)
130.《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进展》.初景利等.中国科协学科发展报告(图书馆学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131.《新世纪10年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初景利等.中国图书馆年鉴2011.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
132.《加快推进公共图书馆普遍均等的公共服务》.数字图书馆论坛,2012(1-2)
133.《图书馆服务要实现战略重心转变》.城市图书馆研究,2012(1)
134.《学科馆员对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认知与解析》.图书情报研究,2012(3)
135.《学科服务的难点与突破》.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4)
136.《国外文献信息服务机构知识服务实践研究》.李麟,初景利.图书情报工作,2012(15)
137.《日本和韩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特点及启示》.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6)
138.《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第五章2011年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初景利等.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
139.《我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出版发展态势——基于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调查》.初景利等.图书情报工作,2013(1)
140.《图书馆的未来发展与现实挑战——国际图联第79届年会部分报告与论文综述》.数字图书馆论坛,2013(11)
141.《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的理论突破》.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6)
142.《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进展》.初景利等.图书情报工作,2013(22)
143.《开放获取期刊的评价与遴选:质量水平、开放程度和服务能力》.顾立平,张晓林,初景利等. 图书情报工作,2013(1)
144.《国外开放获取图书出版模式》.魏蕊,初景利.图书情报工作,2013(11)
145.《《信息与文献图书馆绩效指标》国家标准解读》.李玲,初景利.图书情报工作,2013(14)
146.《转型期的图书情报工作:挑战与变革——《图书情报工作》2013年发文评述》.初景利等.图书情报工作,2014(1)
147.《欧洲三国科技期刊质量与影响力建设的特点与思考》.刘兴平,初景利等.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1)
148.《学术图书开放获取与美国大学图书馆出版服务》.魏蕊,初景利.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
149.《中国学术期刊对机构知识库存缴政策调查分析》.初景利等(第五作者).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4(6)
150.《持续推动图书情报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图书情报工作》2014年发文评述》.初景利等. 图书情报工作,2015(1)
二、著(译)作
1.《高校图书馆管理》.单行、于鸣镝、初景利合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
2.《奇妙的视错觉—欣赏与应用》.初景利、吴冬曼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2
3.《大连地区图书馆事业50年》.副主编.大连出版社,1999
4.《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5.《图书馆知识服务战略研究》(第一主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6.《图书馆创新服务战略研究》(副主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7.《国外科技期刊发展环境》(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8.《复合图书馆理论与方法》(第一著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9.《图书馆发展变革与服务转型》.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
10.《读者权益与图书馆服务研究》(合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