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教学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教学

作品简介:

潘懋元(1920 -2022),著名教育家、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本书精心遴选相关文献24篇(含央视优质影像资源3部),分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不能动摇”、“大学教师发展与教育质量提升”、“教师发展的理念、方式与动力”三章,可作政府职能部门、普通高等学校的学习资源,也可供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有兴趣的社会人士参考(教学建设项目“地方高校省级教学名师突破机制与管理服务研究”创编成果)

更多
收起
苗老师东坡学堂
教师是天底下最幸福的职业

教师是天底下最幸福的职业

潘懋元(1920 -2022),著名教育家、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厦门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潘懋元教授在上世纪50年代就倡议建立高等教育学新学科,以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198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高等教育学正式列为独立的二级学科,潘懋元教授所主编的《高等教育学》奠定了这一新学科的基础。1999年,英国Hull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2001年,他坚持数十年的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成就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先生拥有传奇从教经历——从15岁开始教书,100岁“师说课改”公益讲坛网课“主播”;从小学老师当到厦门大学副校长,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

本书精心遴选相关文献24篇(含央视优质影像资源3部),分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不能动摇”、“大学教师发展与教育质量提升”、“教师发展的理念、方式与动力”三章,可作政府职能部门、普通高等学校的学习资源,也可供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有兴趣的社会人士参考。

《芳草满江山:潘懋元先生论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数智化多媒体电子书为校级教学建设项目“地方高校省级教学名师突破机制与管理服务研究”创编成果。

收起
第1章 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不能动摇
1.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资料之六
潘懋元
一、政治活动与教育活动蔡元培(1868—1940),是近代具有代表性的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与教育家。他一生的活动时间很长,横互中国近代政治与思想剧变的几个重要阶段。蔡元培,字孑民,浙江绍兴人。出身於钱庄经理的家庭。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前,他就中翰林、授编修。饱读红史、专治小学、崇拜宋儒、笃...     详情>>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5年第04期 作者:潘懋元
2.鲁迅的教育思想——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资料之七
潘懋元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在其思想宝库中,留下了卓越的、丰富的教育思想。鲁迅不仅以他的理论来表达他的教育思想,而且以他伟大的人格和革命斗争实践来表达他的教育思想,以他实际教育活动和对青年、儿童、劳动人民的深刻的爱来表达他的教育思想。     详情>>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6年第05期 作者:潘懋元
3.王亚南教授是如何以研究的态度来进行教学的
潘懋元
在案头,一本虫蛀斑驳的课堂笔记把我引向三十多年前的岁月。一九四五年,王亚南同志到山城长汀来当厦门大学的客座教授。那时,我是厦门大学教育系学生,以经济系为付系,已经修满付系规定的三十二个学分,正在开始写毕业论文,我还是挤出时间,选修了他所开的两门课程之一《高等经济学——中国经济问...     详情>>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79年第01期 作者:潘懋元
4.杨贤江青年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关于“全人生指导”的...
潘懋元
杨贤江同志是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大革命时期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人们往往以为他的理论与贡献,只有教育史和青年运动史的意义。去年10月,在天津召开的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上,与会同志联系当前教育改革的实际,对杨贤江的青年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一致认为,他的思想与实...     详情>>
来源:《天津教育》 1988年第02期 作者:潘懋元
5.《陈嘉庚教育文集》序
潘懋元
陈嘉庚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这不仅由于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在国内和南洋兴办了几十所大、中、小学,树立捐资兴学的典范,更由于他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对发展中国教育事业有其深邃意义的教育思想。陈嘉庚的办学事迹,已有颇多记载,他的办学精神,广为后人颂扬;但是对于他的...     详情>>
来源:《教育评论》 1989年第04期 作者:潘懋元
6.《中外著名教育家事典》序
潘懋元
辽宁教育出版社发起编写一部介于教育人名辞典和人物评传之间的大型教育家辞书,命名为《中外著名教育家事典》。为此,组织了一批研究教育学与教育史的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在主编沈国经先生主持下,于1992年春,假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开会讨论了编辑宗旨、体例和收录名单。我有幸列席这次会...     详情>>
来源:《教育评论》 1993年第06期 作者:潘懋元
7.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不能动摇
潘懋元;王伟廉
一、教育改革与教学改革的关系 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课题,大体可以分为密切相关的两大部分,一是教育体制的改革,包括教育制度(学制)、教育结构、管理体制等等;一是教学改革,包括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等。 教育体制改革与教学改革的关系,体现在当前的一个提法上:“体制改革是关...     详情>>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1995年第04期 作者:潘懋元;王伟廉
第2章 大学教师发展与教育质量提升
1.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
潘懋元;吴玫
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不仅仅是概念的转变,更蕴涵着观念的更新和制度的变革。专业、开放、一体化是教师教育区别于传统师范教育的几个显著特征。围绕着这几个特征,教师教育的各项改革已经、正在并将继续进行下去。笔者通过比较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观念上的不同和转变,分析了当前教师教育领域的...     详情>>
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2004年第07期 作者:潘懋元;吴玫
2.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潘懋元
在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培养中,选好才是成功的一半。导师要积极为博士生们提供条件,创设一个师生互敬、教学相长的学术环境,激励他们自我成才,让他们在治学上达到深入浅出、由博返约的境界。     详情>>
来源:《医学教育探索》 2006年第10期 作者:潘懋元
3.高校教师发展简论
潘懋元;罗丹
良好的高校教师发展制度是保障教师质量,进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教师发展与教师培训不同,它强调教师的自主发展和自我提高,其内涵包括学术水平的提高、教师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以及师德修养的提高。当前在中国,建立高校教师发展制度,既要注重向西方国家借鉴和学习,也必须重视实际情...     详情>>
来源:《中国大学教学》 2007年第01期 作者:潘懋元;罗丹
4.大学教师发展与教育质量提升——在第四届高等教育质量国...
潘懋元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决定于高等教育所培养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而高等教育的质量主要决定于大学教师的素质,从而也就对大学教师发展提出了新理念与新模式。从理念上看,大学教师发展不同于一般所说的教师培训,它更重视教师的自主性和个性化,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并在内涵上强调教师的...     详情>>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2007年第01期 作者:潘懋元
5.长汀时期的厦门大学与西南联大之比较
潘懋元;石慧霞
长汀时期的厦门大学与西南联大,是抗战时期坚持在后方培养人才的两所著名高校。两校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都在艰难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出安定而自由的学术环境,都汇集了一批学术大师和优秀学生,培养出大量的杰出人才。但两校校长的教育理念同中有异,两校也有各自的办学特色。比较和探讨两校之异...     详情>>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8年第05期 作者:潘懋元;石慧霞
6.教育事业家陈嘉庚教育思想新探
潘懋元
陈嘉庚的教育事业,蕴含着明确而深邃的教育思想。陈嘉庚教育思想,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精华,兼采西方现代文明思想而形成的,其对发展中国教育事业有其现实指导意义。     详情>>
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2007年第10期 作者:潘懋元
7.文化的创新与保守——大学教授的艰难选择
潘懋元;刘小强
文化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强音,引领社会文化创新与发展成为大学的重要使命。大学承担着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双重职能,大学是保守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大学教授徘徊在创新和保守的十字路口,面临艰难的选择。走出困境,要树立坚定的信念,以引领社会文化创新与发展为己任。化解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     详情>>
来源:《教育研究》 2008年第03期 作者:潘懋元;刘小强
第3章 教师发展的理念、方式与动力
1.九十感言
潘懋元
2010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创始人、高等教育研究奠基者潘懋元教授九十华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在2010年9月出版了《潘懋元文集》,共8卷10册,包括卷一.高等教育学讲座(专著),卷二.理论研究(上下),卷三.问题研究(上下),卷四.历史与比较研究,卷五.序文,卷六.讲课录,卷七.昔年作品及其他,卷八....     详情>>
来源:《高教探索》 2010年第06期 作者:潘懋元
2.大学不应只比“大”不比“学”
潘懋元
高校同质化,是中国高校发展中应该认真解决的问题。同质化,首先表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同质化。许多高职院校想"专升本",升本之后想招硕士,招了硕士又想招博士,最终都想办成研究型大学。这样大家都在一条道上走,势必形成"千     详情>>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 2011年第27期 作者:潘懋元
3.孔子是时中之圣,儒家要与时俱进——潘懋元先生访谈录
潘懋元;魏彦红
2016年12月21日上午,《衡水学院学报》主编、董子学院执行院长魏彦红教授到厦门大学采访了我国著名教育家潘懋元先生。潘懋元先生的学生陈斌博士陪同采访。     详情>>
来源:《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第06期 作者:潘懋元;魏彦红
4.大学教师发展论纲——理念、内涵、方式、组织、动力
潘懋元
提高教育质量的任务,最后要由教师承担。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学的基本工程。大学教师发展是教师教育的新概念,不同于传统的教师培训,体现了教师的自主性、个性化而不是被动地被培训。大学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在一定的基层组织中,不断地自我提高学科专业水平、教育知识、教学能力和师德。教师发展的...     详情>>
来源:《高等教育研究》 2017年第01期 作者:潘懋元
5.“互联网+教育”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潘懋元;陈斌
"互联网+教育"是生产力与科技发展的产物,是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运用,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互联网+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坚持开放理念的教育新模式,是一种对师生要求更高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推动智慧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育民主化进程。目前,"互联网+教育"对大学生的学习影响尚...     详情>>
来源:《重庆高教研究》 2017年第01期 作者:潘懋元;陈斌
6.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访潘懋元先生
潘懋元;夏颖
教师培养是整个民族的事业,新时代的教育事业需要大量的卓越教师来支持。师范生想要成为一名卓越教师,不仅要学习学科知识、教师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有崇高的师德修养。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卓越教师,教师教育应该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通过外部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内在价值的实现。师范大学应...     详情>>
来源:《当代教师教育》 2018年第01期 作者:潘懋元;夏颖
7.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的期待、鼓励和鞭策
潘懋元
作为一名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我十分高兴地读到教育部颁发的第一个有关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的颁发,体现了教育领导管理部门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重要性的肯定,并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同时,也体现了...     详情>>
来源:《教育研究》 2019年第11期 作者:潘懋元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