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纽约,一座流光溢彩的城市,她繁华喧嚣,也不乏温暖;她包容万千,也有现实的残酷一面。在纽约,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而电影人也一次次将纽约的故事搬上大屏幕。只因这座城市充满了奇遇与传奇,而电影的艺术魅力也让那些发生在纽约的故事更加神秘……
更多
收起
+关注
第1章 《纽约,我爱你》:爱在纽约
1.《纽约,我爱你》
<正>导演: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 Johansson、扎克·布拉夫Zach Braff、姜文、艾伯特·休斯Albert Hughes、艾伦·休斯Allen Hughes、伊万·阿达勒Yvan Attal、乔舒亚·马斯顿Joshua Marston、米娅·奈尔Mira Nair、朴赞郁、布莱特·拉特纳Brett Ratner、安德烈·萨金塞夫Andrei Zvyagintsev...
详情>>
来源:《电影世界》
2008年第05期
作者:
2.纽约,我爱你 “这将是一次跨时最长,最令人兴奋的旅行”
<正>五点一线牵的大party对于"大苹果",无数影人都曾在此驻足留影——老爷爷马丁·斯科塞斯讲述爵士乐手与女歌手之间爱恨交织的歌舞片《纽约,纽约》(1977);约翰·卡朋特在80年代初对十年后的城市充满大胆假象的《纽约大逃亡》(1981)…而这一次,离开了三年前停靠的浪漫之都
详情>>
来源:《电影世界》
2009年第10期
作者:赵欣
第2章 《布鲁克林》:纽约有女初长成
1.《布鲁克林》:神秘与朴实的奇妙结合
<正>形象上而言,罗南和亲切有礼的格里森十分般配,那冷峻的野海和面色白皙的红头爱尔兰人民更是相得益彰。然而,这种"显而易见的般配"对于在人世间漂泊的个体最终寻得真正的"故乡之感"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吗?《布鲁克林》Brooklyn导演:约翰·克劳利编剧:尼克·霍恩比、科尔姆·托宾主演:西尔莎·...
详情>>
来源:《电影世界》
2016年第01期
作者:菲德里戈
2.评《布鲁克林》 大城市和小镇子
<正>在本届奥斯卡提名影片里,有一部平淡细腻的老式浪漫电影,它既不追赶喜剧的潮流,也不迎合当下高概念、大制作的口味。相反,故事如同小溪流,看似平淡无奇,但清澈透亮一线贯穿。平铺直叙,却饱含深情,一如影片中美丽的女主角,感性且动人。好的叙事不一定非得轰轰烈烈,平淡有平淡的好处。生活本...
详情>>
来源:《环境经济》
2016年第Z2期
作者:张晋辉
第3章 《安妮·霍尔》:伍迪·艾伦眼中的纽约
1.《安妮·霍尔》:燃烧了一个时代的火焰
<正>快感缺乏症艾伦最喜欢同样也最不喜欢的电影很符合他最初的想法,就如1975年底在列克星敦和麦迪逊大道游览期间他和马歇尔·布瑞克曼一起创作的。"伍迪很想冒险,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布瑞克曼解释说,"第一个剧本讲的是一个生活在纽约的家伙的故事,他有四十岁,一直重复着自己的生活。那种...
详情>>
来源:《电影世界》
2015年第12期
作者:
2.探析电影《安妮·霍尔》中的人文主义
电影《安妮·霍尔》获得了奥斯卡四项金像奖,是导演伍迪·艾伦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影片,拍摄于1977年。影片以纽约和洛杉矶为背景,没有太多的人物角色,没有大的场面和滑稽的搞笑场面。影片中散布着个人回忆、生活片段、闲散戏谑、偶发感触,等等。但是这样一部影片中突出了浓郁的生活味道,不...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4年第16期
作者:席加蕾
3.“高雅文化”喜剧的难题:《安妮·霍尔》缘何令伍迪·艾...
<正>引言:喜剧及风格娜塔莉·克雷森斯和亚历山大·德霍斯特在两人新近发表的论文"喜剧品位:高雅/低俗喜剧和文化资本"中总结了对大众流行媒介中所谓的"高雅文化"喜剧和"低俗文化"喜剧之间异同所做相关研究的学术脉络。文章中,二人以喜剧电视为研究对象,在皮埃尔·布尔迪厄~①的代表作《区隔:...
详情>>
来源:《世界电影》
2014年第06期
作者:艾利克斯·西蒙斯;芈...
第4章 《穿普拉达的女王》:时尚女魔头的纽约进阶路
1.在生活的历练中成长——评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
《穿普拉达的女王》讲述了女主人公安迪在职场生活的历练中成长的故事。安迪证明了自己,但不愿改变自己,最终为坚守道德底线和人生原则回归平淡真实的生活,给处于价值观困惑的人们以深刻的启发和感悟。
详情>>
来源:《青年文学家》
2013年第12期
作者:杨丽
2.安迪的人生法则——评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
《穿普拉达的女王》以强烈的现实感展现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勾勒了一幅白领阶层精神地狱的图景,展示了"美国梦"的破碎。面对这种魔鬼般的压制、激烈的竞争、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影片特意设置了两个截然相悖的人物:丧失自我、丧失个性的第一助理艾米莉,有独立精神、聪颖能干的第二助理安迪,这两个...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07年第13期
作者:张薇
3.《穿普拉达的女王》的女性主义意义
从19世纪中叶至今,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妇女有意识地研究自身、解放自身的思潮,逐渐发展成为一场遍及全球的运动,对全球妇女的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进行分析,分析其体现出来的女性主义特征,从而使观众对这部电影有进一步的了解。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0年第24期
作者:史玮璇;佘婷
第5章 《蒂凡尼的早餐》:纽约寻梦人
1.从《蒂凡尼的早餐》谈现实主义的温情关怀
杜鲁门.卡波特在小说《蒂凡尼的早餐》中创作了霍莉这样一个光彩迷人又有着轻佻与势力的矛盾综合体。电影透过这个人物的命运:她一步步地走向幻灭,从而又获得了人性的回归和温暖的力量,从而实现了小说中所没有的人文主义关怀。电影中的霍莉有着小说中那些慵懒邋遢又迷人的特点,同时她的痛苦和...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2年第08期
作者:李燕
2.真诚收获爱情——《蒂凡尼的早餐》女主角穿着心理与行为...
《蒂凡尼的早餐》描写的由赫本饰演的霍莉·戈莱特利是个农家少女,从乡下来到浮华都市纽约当高级交际花,一心想过上流社会的生活。本文从服装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电影《蒂凡尼的早餐》女主角穿着心理与行为进行了探讨。解析了霍莉·戈莱特利将自己局限在财富里,是寻找不到真正的爱情的。最后她...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09年第04期
作者:卢亦军
第6章 《出租车司机》:新好莱坞时代的纽约
1.《出租车司机》:黑夜街头踽踽独行的孤胆浪子
<正>1976年彩色片113分钟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出品编剧:保罗·施拉德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摄影:迈克尔·查普曼主演:罗伯特·德·尼罗(饰特拉维斯·比克尔)
详情>>
来源:《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
2010年第06期
作者:隋红
2.孤独与愤怒的行者——关于《出租车司机》的评析
《出租车司机》是一部影史巨作,也是一部颇具争议的电影。关于它的荣耀无需赘言,而它的对城市边缘人员孤独与愤怒的描述以及产生原因的思考是本文分析的重点。孤独与愤怒相伴相生,一方面是犯了七宗罪里面的"angry",另一方面却是城市孤岛中的流浪人。这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都市人的现状与处境。
详情>>
来源:《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2年第08期
作者:范锌
3.黑夜纽约街头的独行者——对电影《出租车司机》的解读
<正>影片《出租车司机》男主人公特拉维斯是一名曾经参加过越战的退伍老兵。回到纽约后,他找到了一份夜间开出租车的工作,一边维持生计,一边排解自己因深夜失眠而带来的痛苦。纽约嘈杂污浊的夜生活让他感到厌烦:妓女、皮条客、毒贩子、黑人暴乱等随处可见。后因在总统竞选总部工作的白领阶级贝...
详情>>
来源:《电影评介》
2013年第Z2期
作者:苏二萍
第7章 《了不起的盖茨比》:纽约,美国梦开始的地方
1.美国梦的时代挽歌——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解析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最为频繁被翻拍的题材。电影重现了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呈现了盖茨比悲剧的一生。盖茨比已经成为美国梦这一文化符号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对电影进行分析,试图对电影的呈现思路进行总结,并着重分析电影中所呈现的美国梦,探讨电影中呈现出来的主流价值观。
详情>>
来源:《当代电影》
2015年第05期
作者:张莉
2.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多重叙事时间探析
1925年出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它极具开创性和思想深度的叙事艺术使其成为20世纪美国文学中的经典,它也因此先后五次被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风靡全球。在最新的2013年版电影中,编剧巧妙地运用了多重叙事时间模式,以故事的叙述时间和故事的发生时间为主线,辅以...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4年第02期
作者:陈勇
3.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二元对立
2013年,著名导演巴兹·鲁曼把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改编为3D版电影,好莱坞一线影星莱昂纳多、凯瑞等加盟演出。电影极尽奢华地再现了20世纪20年代"喧嚣"的美国中上层社会骄奢淫逸、纸醉金迷、浮华如梦的生活。本文试用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理论剖析电影《了不起的...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5年第13期
作者:郭伟平
4.论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反讽叙事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本文从叙事角度切入对改编成电影、由巴兹·鲁曼执导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行论述,分析了电影中的戏剧性反讽、多重视角与象征。电影主要运用通篇性反讽或戏剧性反讽展现反讽叙事,采用多重视角把电影中的人物逐...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4年第07期
作者:陈文玉
第8章 《华尔街之狼》:浮华纽约的背后
1.《华尔街之狼》的叙事策略
《华尔街之狼》是马丁·斯科塞斯的作品,影片改编自华尔街传奇人物乔丹·贝尔福特的回忆录。影片选取乔丹的发家史作为重点,同时辅以乔丹奢靡混乱的生活,将"华尔街之狼"的生活立体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华尔街之狼》是一部故事片,斯科塞斯无疑将其讲得绘声绘色,这得益于导演在叙事策略上的运用...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6年第08期
作者:王柯芦
第9章 《香草的天空》:纽约梦一场
1.梦幻与现实的迷宫——《香草天空》的叙事艺术
美国电影《香草天空》是一部叙事结构相当复杂的电影,它以大卫的生活为线索,将现实和梦幻融为一体,交织互现,在梦境中讲述梦境,营造了一个梦幻和现实交错的奇异空间,给人以全新的观影体验,极大的挑战了观众的判断力。同时,这种复杂结构在叙事策略和叙事主题上也体现出了一个个悖论。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08年第24期
作者:张周
2.是现实还是梦境——对《香草的天空》男主人公的精神分析
《香草的天空》是2001年上映的一部对西班牙电影《睁开你的双眼》的翻拍片。影片刚一上映,就吸引了如潮的影迷,跻身周末北美票房冠军。电影主要讲述一个帅气的花花公子(汤姆·克鲁斯饰)因为一场车祸毁容后的人生转变。由于影片中大量出现主人公的梦境,因此,作者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对男主人公进行...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08年第24期
作者:郭蕾
第10章 《美国往事》:纽约传奇
1.追忆《美国往事》
《美国往事》是已故意大利导演莱昂内的巅峰之作。《美国往事》沿用了经典好莱坞电影的情节结构框架,但影片却显示出在这一全球通用的叙述结构之下,革新仍然具有诸多可能性。其在脚本构思上严谨、充实,人物性格塑造上立体、丰满,场面调度上精益求精。《美国往事》凭借完整而复杂的情节结构、精...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0年第13期
作者:杜安
2.电影《美国往事》的叙事风格与象征意蕴
作为著名电影导演塞尔吉奥·莱昂内的"往事三部曲"之一,《美国往事》以特殊的叙事风格及象征意蕴成为黑色影片的经典之作。《美国往事》在延续好莱坞传统黑帮电影叙事构架的基础上,以更具开放性、创新性的叙事情节、人物设计、镜头语言让整部电影更加立体而特殊,同时电影在影片中借用了大量的...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16年第02期
作者:舒娅
3.《美国往事》中的色彩运用探析
色彩是电影视觉语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且参与影片的意义建构,发挥着独特的隐喻功能,增强了画面意义的纵深感。《美国往事》中暗灰的环境色调奠定怀旧的抒情基调,利用重要场景中的道具、服饰、环境、造型等色彩的设置传达深层次的内涵。红色具有时空过渡和情...
详情>>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
2016年第02期
作者:黄晓丽
4.浅谈音乐在《美国往事》中的作用
《美国往事》是一部好莱坞经典影片,它蕴涵了很多沉重的东西,从人们反抗大环境到人性光辉的体现,从友情到爱情,有很多残酷的东西。本文就该片中的音乐运用进行了全面分析,深刻了解了这部影片二十多年来一直让人不能忘怀的主要原因:就是音乐在这部影片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09年第18期
作者:秦婉丽
第11章 《闻香识女人》:发生在纽约的别样邂逅
1.颠覆、救赎与教化——评影片《闻香识女人》
《闻香识女人》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经典影片。影片讲述了"两个男人"和"男人与女人"的故事,以一次意外的邂逅、一场"性感"的探戈、一出恣意的飙车和一段酣畅淋漓的演讲为我们完整地勾勒出生命从"毁灭"到"重生"的整个过程,最后,以弗兰克为查理在听证席上极力辩护将故事推向高潮。
详情>>
来源:《电影评介》
2008年第09期
作者:刘金龙;刘晓民
2.生命没有黑暗 灵魂没有假肢——赏影片《闻香识女人》
《闻香识女人》讲述的是一个盲人中校弗兰克与学生查理互相帮助和救赎的故事。基于此,主要对"一次意外的邂逅、""一场性感的探戈"、"一出恣意的飙车"以及"一段酣畅淋漓的演讲"四个精彩的电影片段中人物成长经历进行分析,剖析了人性中所应具备的品质和人生的价值,从而完整地勾勒出生命从"毁灭"...
详情>>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08期
作者:马玉红
3.浅谈《闻香识女人》的对话艺术
恰当的语言运用和语言技巧是一部电影深入人心的关键。电影《闻香识女人》通过主人公之间耐人寻味的对话为我们讲诉了一个失明军官与一个穷学生互相帮助和救赎的心路历程。本文就是通过对影片对话艺术的分析,以期使观众能更好地了解电影情节的发展和塑造的人物特点。
详情>>
来源:《电影文学》
2007年第16期
作者:徐建纲
第12章 《特别响,非常近》:纽约第六区
1.在集体创伤视角下解读电影《特别响,非常近》
《特别响,非常近》是后九一一作品中较有影响的一篇,并在近些年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本文作者主要从集体创伤视角方面探讨主人公及相关人物的受伤及疗伤过程。
详情>>
来源:《科技信息》
2013年第06期
作者:王金艳
第13章 《醉乡民谣》:皇后区之声
1.《醉乡民谣》导演科恩兄弟访谈:音乐动人,荒诞依旧
<正>《醉乡民谣》Inside Llewyn Davis导演:乔尔·科恩、伊桑·科恩主演:奥斯卡·伊萨克、凯瑞·穆里根、约翰·古德曼、贾斯汀·汀布莱克类型:剧情、音乐、传记出品:CBS电影上映日期:2013年12月6日(美国)科恩兄弟磨砺了三年的新作《醉乡民谣》传神复活了1961年的纽约民谣音乐圈,借助奥斯卡·...
详情>>
来源:《电影世界》
2013年第12期
作者:柯尔特;Liz
2.电影《醉乡民谣》的音乐人形象及片型浅析
<正>电影《醉乡民谣》是美国著名导演科恩兄弟的代表作品,这部电影在2013年成功上映,并获得许多本土奖项。虽然本片曾获得很多提名,但最后没能得到较好的结果,只是在对艺术旨趣上颇为讲究的欧洲电影节上则获得了评审团大奖。本文通过对电影《醉乡民谣》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对其中的音乐人形象...
详情>>
来源:《电影评介》
2015年第14期
作者:饶军
价格:¥10.0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