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启示录(91)信息化是手段还是目的?
2010/7/29 点击数:508
[作者] 建中读书
[单位] 建中读书
[摘要] 昨天在市政协小组讨论会上我作了一个发言,主要讲上海“十二五”发展的瓶颈和突破口问题。会上,有的委员提出上海应把发展速度降下来,着力提高生活质量,也有的委员提出上海不适宜种植优质小麦,应当减少小麦耕种面积等,而我认为应该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到当地政府可以办到的事情上,因此提出了上海应重新思考信息化发展理念的问题。
昨天在市政协小组讨论会上我作了一个发言,主要讲上海“十二五”发展的瓶颈和突破口问题。
会上,有的委员提出上海应把发展速度降下来,着力提高生活质量,也有的委员提出上海不适宜种植优质小麦,应当减少小麦耕种面积等,而我认为应该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到当地政府可以办到的事情上,因此提出了上海应重新思考信息化发展理念的问题。
信息化是目的还是手段?如果信息化是目的,那么信息系统建起来后任务就算完成了,实际上,近年来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是把建立信息系统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完成的。结果,系统规模越来越大,电脑数量越来越多,有些单位甚至还建了几套不同的信息化系统,结果造成“人伺候计算机”而不是“计算机伺候人”的局面。相反,如果把信息化看作是一种手段的话,人们就会思考系统建设的目的,即为什么而建,为谁而建的问题。两者的出发点完全是不同的。
上海的物流、交通流等硬件建设与国外发达城市已不相上下,但上海缺乏通畅的信息流。不仅信息资源分散,而且知识资源配置也不尽合理,大学、科研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专业设置和资源分布基本上呈封闭和分散状态,资源重复、闲置和浪费的现象极为严重。
因此,“十二五”要思考的不是钱的问题,而是理念的问题,如果这些闲散的资源充分开发和释放出来的话,将会是一笔很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