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课学习20100905

2010/9/8   点击数:204

[作者] 左右

[单位] 左右

[摘要] A、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包括三主要的元素:事物、数字、法则。a事物,指的是我们要测一的对象,更准确地说,就是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b数字,是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c法则,代表的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法则有好坏之分,而事物、数字无好坏之分。

[关键词]  心理咨询课 元素 测量



01、测量元素与测量要素

A、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包括三主要的元素:事物、数字、法则。a事物,指的是我们要测一的对象,更准确地说,就是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b数字,是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c法则,代表的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法则有好坏之分,而事物、数字无好坏之分。

C、任何测量都应该具备这样的两个要素:即参照点和单位。

a参照点,有两种,一种是绝对零点,另一种是人定的参照点,即相对零点。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点。但在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用人为标定的绝对零点(相对零点)b单位,是测量的基本要求,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为有确定的意义,二为有相同的价值。

02、斯蒂文斯对量表的分类

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斯蒂文斯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即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心理测量一般在顺序量表上进行。在心理测量中,相等单位也是很难获得的。不过,利用某种统计方法,可以把这种顺序量表得到的数据换算为等距数据来进行统计。

03、心理测验与心理测验的分类

心理测验(mental test)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生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工具,心理测量在心理咨询中能帮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情绪、行为模式和人格特点。

心理测验种类较多,可以这样分类:

A、按测验的功能分类: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人格测验;

B、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文字测验、操作测验;

C、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客观测验、投射测验;

D、按测验的方式分类: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E、按测验的要求分类:最高作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

04、心理测验的产生与发展中的高尔顿、卡特尔、比内

纵观心理测验的发展,人们常说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十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十年,20世纪头十年则是比内的智力测验十年。

A、高尔顿: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其是达尔文的表弟,提出人的不同气质特点和智能是按身体特点的不同而遗传的。为了研究差异的遗传性,便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

B、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在此文中,卡特尔写到“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上,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准确性。”又说:“心理测验如果有一个普遍的标准,则其科学的与实用的价值都可以增加。”

C、1904年,法国教育部委派许多教育家、医学家和其他科学家组成一委员会,专门研究公立学校中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方法。作为委员之一,比内极力主张用一种测验的方法去辨别和发现智力落后的儿童。经过他与助手西蒙的精心研究,次年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在这篇文章中他介绍了一个包括30个项目的量表。这个量表很粗糙,但它在心理测验史上极其重要,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05、常模团体的条件

A、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

B、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一般采用随机取样或分层取样的方法,有时可把两者结合使用。样本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要有代表性。从一个较小的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所获得的分数通常比来自较大的但定义模糊的团体的一组分数还要好。

C、样本的大小要适当。总体数目小,只有几十个人,则需100%的样本;如果总体数目大,相应的样本也大,一般最低不小于30--100个。全国性常模一般应有2000-3000人为宜。

D、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的产物。在选择合适常模时,要注意选择较为新近的常模。

06、智力年龄

智力年龄,简称智龄。一个儿童在年龄量表上所得的分数,就是最能代表他的智力水平的年龄。智龄是年龄量表上度量智力的单位。求智龄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将儿童在测验上的分数与各年龄组的一般儿童比较,便可给予一个年龄分数。另外一种计算智力年龄的方法是不把题目分到各年龄组。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根据被试在整个测验中正确反应的题数或反应时间而得一原始分数,而将标准化样本中每个年龄组的平均原始分数作为年龄常模。通过将原始分数与年龄常模对比,便可求得每个人的智龄。

07、图P.345

08、测验的信度与效度

A、测验的信度:指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如果一个测验在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几次测量的分数也大体相同,便说明此测验的性能稳定;反之,几次测量的分数相差悬殊,便说明比测验的性能不稳,信度低。

在测量理论中,信度被定义为: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分数方差与总方差(实得分数的方差)的比率。

B、测验的效度:在心理测验中,效度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效度是科学测量工具最重要的必备条件,一个测验若无效度,则无论其具有他任何优点,一律无法发挥其真正的功能。

在测验理论中,效度被定义为在一组测量中,与测量目标有关的真实方差(或称有效方差)与总方差的比率。

09、信度评估方法与效度评估方法

A、信度评估方法: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评分者信度;

B、效度评估方法:内容效度、构想效度、效标效度。

10、影响信度的因素与影响效度的因素

A、影响信度的因素有:

a、样本特征:a样本团体异质性的影响;b样本团体平均能力水平的影响;

b、测验长度:测验长度,亦即测验的数量。a测验越长,测验的测题取样或内容取样就越有代表性b测验越长,被试的猜测因素影响就越小;

c、测验难度:难度对信度的影响,只存在于某些测验中,如智力测验、成就测验、能力倾向测验等,对于人格测验、兴趣测验、态度量表等不存在难度问题,因为这些测验的题目没有正确工错误答案之分。

d、时间间隔:时间间隔只对重测信度和不同时测量时的复本信度(重测复本信度)有影响,对其余的信度来说不存在时间间隔问题。

B、影响效度的因素很多,凡能产生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因素都会降低测验的效度。

a、测验本身的因素:a测验材料必须对整个内容具有代表性;b测题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容易引起误差的题型(如是非题);c测题难度要适中,具有较高的区分度;d测验长度要恰当,即要有一定的测题量;e测题的排列按先易后难顺序。

b、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a主试的影响因素;b被试的影响因素。

c、样本团体的性质:a样本团体的异质性b干涉变量

d、效标的性质。

11、选择题的结构

A、题干所提的问题必须明确,尽量使用简单而且明晰的词语;

B、选项切忌冗长,要简明扼要;

C、每题只给一个正确答案,其他属诱答;

D、各选项长度应相等,尽量不要有长有短;

E、避免题干用词与选项用词一致,否则成了选择答案的线索;

F、选项最好用同一形式。

12、报告分数的具体建议

A、不应把测验分数直接告诉被试本人或家长、学校班主任等有关人员,应告诉的是测验分数的解释和建议。

B、避免使用专业术语。

C、要保证当事人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什么。

D、要使当事人知道他是和什么团体在进行比较。

E、要使当事人知道如何运用他的分数。

F、要考虑测验分数将给当事人带来什么心理影响。

G、要让当事人积极参与测验分数的解释。

(09月05日忙于工作没有去听课,此课堂笔记整理来自:A、吕传波同学传达;B、中华心理网视频中收听)

左右2010年09月08日22:00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3059d60100l5j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