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语丝与哲思之六十九
2012/10/9 点击数:155
[作者] 王梅的图书馆
[单位] 图书馆员:王梅
[摘要] 在图书馆与哲学之间,在图书馆学与哲学之间,都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联系与融合!
在图书馆与哲学之间,在图书馆学与哲学之间,都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联系与融合!
而图书馆学在某种程度上无疑就是哲学,或之一种,所说的科学的哲学,无不是在说图书馆学的哲学!
图书馆就是一种现象学,就是一部哲学的教科书,它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透露着一股哲学的气息!
我知道,中国图书馆学和图书馆学家们,除了自恋和把玩,还要多一些自我批评——反思与批判吧! ——看到蒋心独运的博文《我知道……》有感而发的评论。
“图书馆思想史论”这样的论题,因为太局限于图书馆,可能让人没信心。 ——看到蒋心独运的博文《图书馆学研究:以后研究什么(之二)》有感而发的评论。
长假结束后的第一天,读者还回来的书很多很多,忽然想到孩子怎么没有从学校图书馆带回书来呢?这孩子,好像不怎么爱读书。
沉下心来读一本本的大书,一篇篇的大文章,构思然后准备也如此这样的写作,只需要安静——孤独与寂寞里的安静。
十一长假,新华书店的火爆与公共图书馆的冷清,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闭门谢客,形成的是怎么样的一种鲜明的对比?
我知道我没有太多的知识和所谓的理论素养,但我还是有个直观的感性的标准,到底什么是研究和如何进入到必要的一种研究的状态,例如对图书馆学对象的研究来说,你如果能撇开一切功利性和书本上专家学者们的引导,梦幻与激情一般的想研究,如果你能在心底产生一股难抑的冲动,那你离纯粹的研究就不远了。
以往,感觉图书馆只是一个建筑物,文化的标本,知识与信息的宝库。图书馆里的人只是读者和工作人员等信息人,静静的在听故事而已!而当你通过阅读把图书馆不是看在眼里,而是流淌在心中,生长在灵魂里,图书馆的整个建筑,连同它的灯火通明,就像是老奶奶在动情的讲述图书馆所有时光中的故事,是思想。
当在暮色中走向图书馆大象与河马一般的建筑,对于一个图书馆员的心灵感应世界来说,如果他在读了《图书馆学是什么》和《现代图书馆学理论》一类的书之后,感觉一定是不同以往。
对图书馆员来说,整理好这些刊物是太容易的事儿了,关键是能常到这些刊物前翻翻,读读,思思,写写!中国的图书馆员非常幸福,如果仅做这个工作而无需做各种参考咨询工作就是图书馆员的话,那图书馆员的确无法成为一门被公认的职业!
简单不该是图书馆员物质的保温杯与俏花瓶,更不该是图书馆员精神的篱笆桩与紧箍咒!拥有简单,但更要拥有对简单的透视,质疑与反思.把它丰富化个性化,复杂化,应该看到简单的实质其实是复杂的一个方式和途径!应该把握住简单里的复杂追求与价值, 否则,我们就会被名正言顺的扼杀在图书馆员简单的谎言和误解里.
也许我们自己和外界天然的就认为图书馆的工作就是很简单的嘛!但是,作为一个图书馆员,如果你爱好人类的知识积累,信息组织,情报交流,如果你由衷的对人类的文明事业经由图书馆这个载体的传承怀有眷恋之情,如果你对人,对人文和对人文精神更为感兴趣的话,那么你就不会任由简单在你工作生命之春里置之度外了.
既然我们避免不了图书馆员的这个简单而舒服的工作,或者莫不如说我们是慨然笑纳这样的工作,那么我们就仅仅拥有这简单,就不往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那口复杂的天井里望望云霞吗?我们当然爱这份简单,因为它给图书馆员带来的也许是零压力.但是,也许正是这份简单,渐渐扼杀了图书馆员爱好复杂和压力的价值追求.
在借阅台办理借还书,工作看上去特别的简单,而我们的工资收入却并不低!如此简单但是却工资收入不低的图书馆员的工作,也许会让谁都认为图书馆员的工作真舒服!谁都认为,只要是个人都能做这个工作!如果仅凭这一点,真的很难让外界对我们有什么赞美!因此,关键是我们自己怎么看待这个简单和不低收入里的自己!
我觉得图书馆学跟在别人和别的学科后面忙乎半天,还是那么回事儿!还是井底之蛙那么一点空间,图书馆和图书馆学就是拼尽全力,也无法与外部世界单打独斗!
如果说图书馆技术多数是学人家的,理念也是学人家的,那么,我们自己到底拥有什么呢?关键在于我们自己要理论创新!而理论创新的关键则是我们自己到底在想什么,我们在干什么!从自己想的和干的事情中挖掘价值和快乐!对它们有一种理论的追求和兴趣与快乐,这就是我们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理论!
这学期到总馆工作了,依然是还是图书馆,依然还是图书馆人!高兴的是,能和姐姐一起到总馆工作!
信息蕴含知识,知识蕴含感性与理性,而这就是思想。
乔欢的《信息行为学》在家中很长时间,最近开始翻看,真是爱不释手:信息和信息管理,一是它们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二是如果和人文结合起来,也是大有天地的。
当把《现代图书馆学理论》从头一个字儿一个字儿看到尾,才真正的感知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理论有多么系统和厚重!而这类书除了图书馆员,其他读者是很少碰的。但是,即使是作为图书馆员,例如我,碰碰它也是时间隧道在图书馆员职业的路途上过去了二十年啊!
对图书馆人来说,图书馆学就是哲学,图书馆学家不是图书馆学家,而是哲学家!
今明两天2012级新生报到,校园里很热闹,对书馆来说,图书馆又有了9000多的新读者!但他们,都能成为图书馆的新读者吗?会有不来图书馆的吧!
昨晚上看了王子舟老师网上的一些文章,很受启发:图书馆人的图书馆职业的所有的感性的理性的概括,都因为内在的和谐的美的存在,都有着可以诉说的理由和可能。如何真正的面对自己的图书馆实践和内心的情况,写写这些东西,侧重精神和心灵分析而不是侧重资料的堆积和只是对别人的赞美,该调整该行动了。
从工作之初延续,从事一门职业达到二三十年,乃至更长,其实这时间就是职业的和人生的一笔最大最好的精神财富。人生能有几个二三十年呢?当你不计较利弊得失,只是把这个过程当成自己的对立统一物一个分析物和自己心中的一项关乎生命的科学研究,那么其中的现象、本质与规律该是多么美好的呈现和诗意。
秋凉了,外面下雨了,休息在家,图书馆在远处,在雨中,在心里——
看到孩子所在大学的新图书馆正式启用,很高兴!是替孩子替学生们高兴,还是替图书馆和同行们高兴,具体说不清,总之是高兴!
静下心来,对论文,只是读书,只是读,然后思考,就是不写,真是神仙的享受!
一大早到图书馆来,专门搜索论文的选题,这在我还是第一次:选题很重要…才知道。
多希望继续在分校区工作,这样往返图书馆和家庭之间,有一条长长的街道可供诗意的、历史的穿越。
开学了,回到了熟悉的图书馆,看到了熟悉的图书,与熟悉的读者熟悉的交流,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不是知识与知识的交流。
百转千回之后,对写文章碉堡式的推进,才得知和获得其中的乐趣与乐趣。
回顾与反思,概括与对比,基于自己的职业实践的认识与理解,真情实感,透彻心扉,无疑就是这样的的一种吐出…正因为图书馆和图书馆学对图书馆人具有着无限的魅力与美丽,所以图书馆员对图书馆和图书馆学才不单有吸纳,更要有吐出。
如果说你用二十年来吸纳图书馆和图书馆学,期间的酸甜苦辣,得与失,失与得,都是一种必然的呈现,那么,是不是到了该吐出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时候了呢?
一天之计在于晨:上午网上图书馆学,中午看意难忘吃嘎达汤,下午一个人去访古:到齐国故园和古车博物馆去看看。晚上吃大排档,到长辈家探望。风雪夜归来——暑热夜归来。
喜欢阅读的人真应该搞清楚一下阅读的原理。就好比是数学的原理、力学的原理那样。因此,当发现曾祥芹的《阅读学原理》时,如获至宝,网都不上了读读解渴。好久了,才断断续续的读了不到一半儿!这个焦躁的世界让人焦躁的多少本书都是只读了一点点儿,读了开头就没了结尾啊!
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要打开积极的内心空间,有多种方式和角度,那么图书馆员的方式与角度就很可能是图书馆和图书馆学了。而且,越发的觉得,这个方式和角度非常称职的。
好久没读读图书馆学的刊物与书籍,趁着结束暑假返回图书馆的这几天,重拾旧梦吧!刻意的保持一段距离,空余一段时间,为的就是让距离和沉默产生美!曾经是多么的紧锣密鼓马不停蹄,虽然欲速则不达,适得其反,但是对于曾经的那份紧张、忙碌与激动,还是值得回味,因为它是一段历史的痕迹,是美的星辰。
在整理书橱,真让我无所适从:拿下一本看看放下,再拿下再看看再放下,很多的书,都读了一点儿,但是都读的不透,因此,不知道该读什么,怎么读——
暑假马上就要结束了,这个假期,过的真郁闷——因为对图书馆的微博发的少了的缘故吧,忽然间不怎么爱说话,就透彻的享受一下郁闷的感觉了!
谢谢蒋老师回复!您说的很有道理,说出了绝大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喜欢或者不得不闭门读书的心愿。这大概也是中国特色之一吧!即使是:任何书籍阐述的那些道理... ——看到蒋心独运的博文《我是如此的笨拙——如果不读这些书……》有感而发的评论。
可是多年来在校园里,已经习惯于从家到图书馆的路途,其他的似乎无暇顾及,美在身边,也许感动也在身边,生机与活力在身边,可是这却被严重的忽略!
真是风景如画,何必跑到外面去领略什么风景呢!
可是读了这些书,有了自由的欲望,到哪里去体验呢? ——看到蒋心独运的博文《我是如此的笨拙——如果不读这些书……》有感而发的评论
图书馆,图书馆里的那青春,那青春的恋爱情结——欲说而止,欲罢不能。
多读多思考多对比,少写——这个理性理想的状态,最近我才开始真正的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