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图书馆30年的感悟
2012/12/20 点击数:888
[作者] 难得“湖图”
[单位] 难得“湖图”
[摘要] 1978年,满身裹着乡村泥土气息与新邵烟厂烟草味,我有幸进了湖南大学,选择了图书馆学专业。我们班上同学年龄参差不齐,有60后,也有经历复杂而“传奇”的50后与40后。
“泡”图书馆30年的感悟
彭一中
1978年,满身裹着乡村泥土气息与新邵烟厂烟草味,我有幸进了湖南大学,选择了图书馆学专业。我们班上同学年龄参差不齐,有60后,也有经历复杂而“传奇”的50后与40后。
岁月倏忽,一转眼我们毕业已30年。30年写满故事,有同学坚持学术,桃李撒布天下;30年,有同学换了“码头”,书写政绩,昂首指点河山;30年,有同学转战商海,搏击时代浪头。也许是个性使然,也许是命运安排,30载春秋如旧,我却始终“泡”在图书馆,一“泡”30年,有所遗憾,亦有感悟!
然而,回首自己数十年人生路上那些坑坑洼洼,也有过欢歌,有过忧伤;也有过收获,有过失意。数十年,自己与恬淡结缘,不求轰轰烈烈之高远,只求平平淡淡才是真纯;数十年,体味“难得糊涂”的真谛,也有不甘平庸的追逐。
1982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湖南财经学院图书馆工作,直到2000年4月。1989年,我奉命创建了湖南财经学院“文献检索与利用教研室”。自己第一次上讲台的情景尽管过去23年却清晰依然,因为紧张而拿粉笔的手抖动历害,邵阳普通话说得也不流畅,但讲课内容却获得了学生的赞许。此后,我与三尺讲台结缘,从事文献专业教学,直至2011年。
从1983年起,我将大部分业余时间放在日语学习与翻译上面,1983年—1986年即在当时的《国外财经》(省级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日文译作4篇。有了这种尝试,才有我和付予行老师、李必祥同学合作译著的《信息经济论》于1987年12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后,我又出版了8部本人或独著或主编或参编的著作,并在省级、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了专业论文40多篇。相关论文2007年8月获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学术论文一等奖,2012年11月获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学术论文二等奖。
2000年4月,湖南财经学院与湖南大学合并,我以“教师”的身份重回母校,站在母校的讲台上。同时,我也继续着“泡”图书馆的生涯。2002年1月,我有幸被评为研究馆员。此后,我和郑章飞同学一起,实现了湖南大学图书馆历史上几个零的突破,例如,2002年第一次获省社科基金立项;2005年第一次获国家社科基金立项。2003年时,郑章飞同学已是馆长,我负责协助他成功申报创建了“教育部科技查新湖南大学工作站”,当时与湖南大学同是第一批获准设立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全国仅有29家高校,其中包括老牌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2006年8月,我因“泡”图书馆“泡”出味,获湖南省高校图书馆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一年之后我将退休。以前除了上课和“泡”图书馆,业余无特别爱好,散步、登山、打乒乓球占据了大部业余时间。退休后,干什么呢?去老年大学活动活动,和夫人一起牵着孙子的手,漫步于湘江边的柔风暖阳中,闲游在公园里的梧桐绿荫下,我想,那情那景也是令人神往的,我亦期盼着。
2012年12月18日于湖南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