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新的学期 新的开始

2012/10/11   点击数:1235

[作者] librarypaper_jju

[单位] librarypaper_jju

[摘要] 一个漫长的暑假已经悄然过去,迎来的是一个收获的秋天。在这丰收的季节,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迎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又重新回到美丽的校园,开始了新一学期的征途。

[关键词]  暑假 开始 同学



本期主题:新的学期 新的开始

编者按:

一个漫长的暑假已经悄然过去,迎来的是一个收获的秋天。在这丰收的季节,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迎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又重新回到美丽的校园,开始了新一学期的征途。

在过去的征程中,曾拥有过欢笑,拥有过阳光,这都已成为永远的记忆,现在加上一把锁将它封锁起来,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切都是新的,看呀?新的学期正在向我们招手。

带着美好的期望,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经过六月的洗礼和漫长的等待,步入了向往已久的大学殿堂。在这里,翻开的将是人生中崭新的一页,也许在想,大学生活该是一幅怎样的新画卷?似水年华里该怎样在这里谱写无悔的青春之歌?

当你扇动着翅膀,准备起飞去寻找真爱时,一个声音仿佛在天际回荡。疑云在你的羽翼间穿梭,你不知所措地望着远方,耷拉着脑袋把那个声音在心底重复了一遍又一遍。

大学里天空里有很多气球,有的气球被抓住了。有的气球飞走了,有的气球胀破了。飞走的,或许还能抓回来,就像大学。失之桑榆,收之东隅。而胀破的,反而更能释怀了。

新学期寄语之新同学篇

新学期开始了,喧闹声再次打破了校园的沉寂。

对于新同学,来到了大学,首先要明白的是,今后所要学到的、看到的、听到的和知道的,将与以往大为不同。你是否做好了准备?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至少毕业后能够自食其力的人,必须要思考的是,读书为了什么?读书,涵盖很广泛,并不是仅仅拿着一本书坐在图书馆中这么简单的,你要多问,多听,多留心,这些你不曾知道的东西始终都是个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不要对“机会青睐有准备的头脑”报有任何的疑惑。

做事情准备好了,做人呢?家庭生活20多年,学校教育20多年,但是,遗憾地是,很多人还是没有思考应该如何做人。做人的涵盖更为广泛,当你看到自己的父母为自己跑前跑后注册交费的时候,你应该如何做?当你第一次和同寝室的同学及其父母打招呼的时候,你应该如何做?这些都是细节,很小很小的细节,但是正是这些东西决定了你走上一条什么样的做人的道路。和陌生人相处,才能显露出一个人真实的做人的水准。

短短几年的大学生活,都将直接影响到你以后的价值观念的塑造。当然,如果你已经觉得自己已经不需要再多的认知了,或者不屑于这种观点。但是,你一定要保持谨慎和思考的状态,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反思一下,这样做到底对不对,这样说到底对不对,到底该不该做,到底该不该说?是否还能做得更好?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要被别人的美妙的描述遮挡住眼睛,看不到这个世界的美丽之处,更不要被别人对现实世界的种种诟病而厌恶、排斥整个世界,很多观念都要经过自己的咀嚼和思考才能吸收,否则盲从和盲目地标新立异都是很幼稚的做法,会让一个人走很长的弯路。

要想四十岁之后做到“不后悔”,那么现在就要多反思。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个人领域的?什么是集体领域的?什么时候需要思考,什么时候需要行动,什么时候需要沉默,什么时候需要聆听。

新学期寄语之老同学篇

对于在学校中的老同学们,你们将在学习、考研或者寻找工作中煎熬很长一段时间,甚至面临一个、多个的选择,这个时候,心态最重要,很多时候,拼的不是学历和能力,而是谁对待生活更加积极、乐观、自信,谁能够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谁能够准确地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人,都是要成长的,只有被打倒的,不要被吓倒。

大四阶段,是人生转折的过渡时期,紧张而充满希望;求职,更是从未经历过的新鲜“历险”。惟其新鲜,才具备挑战的意味;惟其“历险”,才需要智勇双全,青春永远是不会被拒绝的。或者你要面对的是老师的步步紧逼,或者你面对的是招聘经理的重重责难,或者你面对的是父母的耳提面命。不要崩溃,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最不缺少的就是崩溃的理由,无论如何生活,始终是要生活下去,希望总会有的。当你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某一次不慎跌倒而哭泣,但是周围并没有任何人帮助你的时候,你就已经应该意识到,路,还是要自己走。

卧薪尝胆,韬光养晦,对于大三的同学,在明确专业方向后,你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深化专业知识,这是你获取专业知识最重要的一个学年。就请你现在就抓紧时间学习,相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志者,事竟成”,一展你寒窗苦读多年来的积淀与凌云之志吧!

面对压力,淡定从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经历了几次大学考试后的大二同学们,想必你们已经明白大学的学习压力。大学校园的环境你已不再陌生———深入的课堂讲说、丰富的课余生活、绚丽的校园舞台、多元的校园文化环境……这一切都将会积淀成你丰富的学识和包容的心怀。但是学长的经历会告诉你若没有坚韧勤奋的努力,最后的成功将会远你而去。请淡定从容地过好每一天,你会知道,你的勤奋与刻苦会丰富你的人生履历。

大学新学期学会三件事

在新的学年里,一大批90后,甚至不少95后都开始踏入高校大门。对他们来说,这是中学生到大学生身份的转变,这也是成人后独立生活的第一步,这转变的一步走踏实了,将给未来大学四年甚至是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提醒大学新生,需要让自己尽快在半个学期内,学会独立生活、学会集体生活、学会面对挫折。

学会独立与融入

进入大学之后,他们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在实际中,很多大一学生,因为离开中学学习环境,有些茫然,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虽然在大学里能得到老师的辅导和同学的帮助,但是绝大多数人需要靠自己适应转变的过程。新生应该培养自我管理,自我规划的能力,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学会在集体中生活

和过去的生活不同,到了大学,在寝室中生活,在班级中学习,离不开集体中的其他人。这需要新生能够理解和包容集体中的他人,在鼓励个性发展的前提下遵守共性的要求,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统一。“这一步也是为将来成为社会人,走向社会打下基础,需要他们具备职业人的素质能力,在集体中和他人协调相处。”

学会应对挫折和困难

很多考上大学,特别是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都拥有一个相对顺利的成长过程。而到了大学以后,同学们重新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那就势必会有人走得快一点,有人走得慢一点,有的人在某一方面走得快,有的在另一方面发展得更快。所以新生必须要学会去面对不可避免的挫折。

新生要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更有意义,必须要调整心态,并不是拿第一的才是最好的学生。只要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付出努力,在大学中学会为人之道。

新生适应期究竟有多重要?这将是大学四年非常重要的打基础阶段,新生们必须去积极应对。如果这一步转化得好,则大学四年都会走得比较顺利,而很多掉队的同学,就是在大一出现问题,找不到方向和目标,不能集中精神学习,带来心理上的障碍。

新生的过渡期到底有多长?大约是在入学后两个月左右,在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前。在刚刚入学时,新生往往都延续中学时的惯性,基本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而半学期后就会开始有不同的大学发展道路。这时候,不同的学生就会有多样化的选择,有的对科技创新有兴趣,而有的对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有热情。所以新生必须在入学后第一个半学期内思考自己的理想,找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不是走一条标准化的成长路径。不见得要把成绩作为唯一和最重要的目标,但是也要保证学习上不能掉队。

过渡期出现彷徨的心情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中学的时候目标比较单一,大学是人生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会有很多新的烦恼和问题。遇到这样的情况,要主动和任课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去聊天,如果怯于求助师长,那么可以多和学长学姐聊一聊,他们都走过这段时间,会有很多自己的心得。

在九江学院的大学生活

记得大概是在九江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吧,那时候和爸爸一起送妈妈去广州,完了回来不知怎么的从火车站那边一直走,就走到了现在的九江学院大门那边,那时候应该不是叫九江学院。

我记得特清楚,当时爸爸告诉我说那是一所大学,我想,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里面看看,看看大学是什么样的。没想到的是若干年后,我居然来到了这里。说真的,高考完了以后出来没有考虑九江学院,只是在填报志愿时咨询了老班的意见,带着和九江学院的不解之缘,我来到了这里开始了我九江学院的大学生活。

进入大学以后,开始了一种步调悠缓、与高中截然相异的学习生活。零散的课程取代了曾经由清晨至深夜的匆忙,再也不会为了做不完的习题而奔波苦恼,忽然降临的清闲让自己无所适从,虽有电脑,但还未沉迷于网络与电影的世界。

身体里奔腾的喧嚣,一时找不到倾泻的出口,直到遇见了九江学院图书馆。之后只要是闲来无事,便会来到这里,寻找自己心仪的书,找一个角落坐下来精心阅读。那些或质朴或华丽、或清艳或浓郁、或细微或雄浑的字句,交织成一幅又一幅摇曳多姿的画面,印刻进曾经被应试教育磨得灰寂死板的大脑里,蒸腾起千丝万缕或淡青或明蓝的灵气。

清晨,湖边以及羊肠小道两旁会有许多九江学院晨读的同学,不同音调的英语飘荡穿行在相映成趣的湖水和柳条间,仿佛声音也被浸染上淡淡的绿,充满着生气与活力;夜晚,便是情侣们出没的最佳地点,那些温言软语,情意绵绵的话语,浮在夜的静谧里,交织成一幅恬静安详的画面,没有浓墨重彩,却也赏心悦目。

我也偶尔邀几个好友,来到湖边,择一处席地而坐,随兴地聊着,若没了话题,就让沉默蔓延,这时只需要抬头看看朦胧月或闭眼闻清风,也是享受。 时光飞快,原本对于九江学院模糊的印象,也在这不长不短的光阴里,借由无数的嬉笑怒骂、言谈行止聚成心里鲜活而不可磨灭的印记……

(来源:http://www.sooxue.com 2012-2-1)

因为阅读,爱上图书馆

外语A0921 徐丽华

哀伤的不会忘却,那只是一些片段,忘却的无法消失,他们藏在字里行间。每个人是每个人的过客,每个人是每个人的思念,眼中的星辰月光,消失在心中的光年。然而即使所有的一切,在我们的记忆里变得稀薄,淡忘,最终无迹可寻,却始终留在那单薄的一笔一画之间。可能这就是书本的魅力了,纵然这一切的感情,曾经你怎样幼稚的想法,永远留在你的笔下。

因为阅读,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天地,因为阅读,发现一个不一样的生命以及自己。为什么我们喜欢阅读,莫不是因为这一切熟悉的共鸣或者太新奇于这样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无论是因为怀旧的记忆还是新鲜的东西,都让我们感到阅读的意义。

上大学之前的动力就是因为在大学有个图书馆。因为没有接触过,总是好奇于和高中时所接触的书社,书店到底有何不同。然而在进入大学之后,发现书确实很多,各种类型都有,但是当这么多的选择一下敞开在你面前的时候,反而觉得失去了当初读书那样的乐趣了。

所谓的书非借而不能读也大概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即使是有再多的书,再好的条件让你去读书,人一旦浮躁了,怎么样都是白搭。我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空虚,没有目标,没有看书的念头。专业课的相关资料不看也就算了,连曾经最喜欢的“乱七八糟”的书都不看了。那个时候想不通到底是我的问题还是该抱怨图书馆的书没有之前那么有意思?

随着时间慢慢的流逝,开始冷静地思考我自己的问题。白岩松:“书有两个定义,一个是生命前行时候的推动力;一个是生命回望时候的坐标。”这句话告诉我们的不仅是读书的重要性,更是思考的重要性。而阅读对于思想的重要性不必我多说。再次以一种新的心态走进这书籍的家园,就有了不一样的感悟。总觉得阅读必须是课堂外的和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关系并不十分紧密的书。

理想中的图书馆是什么样子?最初的样子还真的是挺让人失望的。文学类的书限借两本,然后自己的包和书什么的还不能带进去。不让我带包,不让我在里面自由的喝茶看书,那这图书馆有什么意思?!但是算是幸运的,很短的时间内,这一切全部都改变了,有点出乎意料之外。不过确实是因为这些贴心的改变,才让我愿意去图书馆看书。

带上一杯水,背着你的日记本,看看书,碰到喜欢的句子抄几句,在阳光下写写日记,累了趴在桌上小憩一会,在图书馆这样气氛单纯的地方这些都让人品出了些幸福的味道。

对于图书馆的在意,相信只有看书的人才懂。

因为阅读,爱上图书馆。

原文连接:http://blog.163.com/librarypaper_jju/blog/static/7045880520129115345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