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记于心,宣之于口
2013/1/30 点击数:56
[作者] 书图同归
[单位] 书图同归
[摘要] 今天有一位图书馆老师发来信息,内容为我在大学时代和同学搞的班级博客当中一篇小记的链接,点开浏览,忽生感动。当时大二,同为图书馆学专业的大家正值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年纪,几个人凑成一伙就搞了个班级博客,期望启发大家的讨论,以互相磨砺,共同进步。奈何终是年少轻狂,意志不坚,并未坚持下去。
今天有一位图书馆老师发来信息,内容为我在大学时代和同学搞的班级博客当中一篇小记的链接,点开浏览,忽生感动。当时大二,同为图书馆学专业的大家正值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年纪,几个人凑成一伙就搞了个班级博客,期望启发大家的讨论,以互相磨砺,共同进步。奈何终是年少轻狂,意志不坚,并未坚持下去。
如今,这几位同学或已转专业另奔他途,或继续读研以求精进,或出国留学开启新生,而唯独我就像沿着命运安排好的轨迹一样,毕业找工作。这一晃两年已逝,当初的激情竟也不知不觉中消退。点开链接,再看当初的稚拙文字,竟然相见不相识,徘徊良久,才恍然知晓正是当时的拙作,甚至算不上“作”,仅是些只言片语。我压抑不住心中的激动,遂将自己散落在“网海”的粗略文字整理下来,系于“书图同归”之下,已祭奠我那逝去的求学时代。
前几天,有朋友造访广州,送我一盒包装朴质的礼品,我打开一看是一支钢笔,朋友建言希望我继续写点东西,不要懈怠。我当时满面羞愧,想起自己这么长时间亟亟于实习、兼职、工作,连读书思考的时间都吝于支出,何谈动笔写作。但现在再读当时的文字,字里行间皆显拙劣,说话无遮无拦,反而更生亲切。似乎只有那一段时间的生活充实并且真实,现下的生活反而显得虚妄。
我一直坚信积少成多、聚腋成裘这条道理,一件事情开始很难,但是一点点做下去,终有收获。因此,上学时代,我本口拙不善发言,但还是强迫自己必须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后来发现,宣之于口也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如果不从外部吸收一点东西,自己凭空是造不出来有根基的房子的,就像空中楼阁,平白遭人耻笑。后来就强迫自己读书,我读书也是显得比较笨拙,达不到别人的一目十行,只能一字字,一句句阅读,不然就会出现云里雾里的情况,因此读书很慢。想要记住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就必须反复阅读,这也是我经常摇摆不定,意志薄弱的原因。有些书读到一半,经常出现兴趣缺缺,读不下去的情况,然后又怀着猎奇的心里开始另一本新书,读到不明的地方又返回来继续读未竟的书目。我不知道该种读书方法是好是坏,既不似精读又不是泛读,虽然比较消耗时间,但是也给我留下了独自思考的间隙,让我能够插入一段自己的思绪。通过不同书籍之间观点的比较,加上对一些重要观点的识记,我也勉强能够“宣之于口”了。
识记于心比较容易,多多涉猎,知道的东西定然就多了,但是宣之于口就有诸多顾虑了。一怕自己口拙舌笨,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二怕见识浅薄,被人耻笑;三怕语言不当,失了分寸。但终归,人是要向前进的,一味的停滞只能让自己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空虚,竟至虚度光阴,无所事事。所以万分感激老师给我敲响了警钟,也感谢朋友对我的默默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