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研究:科学主义思潮的非理性倾向
2013/3/13 点击数:1160
[作者] 王梅的图书馆
[单位] 王梅的图书馆
[摘要] 叶鹰先生是抽象图书馆学的倡导者和研究者。他在《抽象图书馆学的理念与方法》一文中说:“希望抽象图书馆学的思考和方法能为当代图书馆学理论注入生机和活力,使图书馆学走上精密科学的发展道路。”他又在《抽象图书馆学的分析化》一文中指出:“能否像精密科学那样用一个模型或一组方程把图书馆学的核心理论统一表达出来?并通过模型进行分析或对方程进行求解来统一研究包括传统图书馆和现代图书馆在内的图书馆学?”
1 争鸣:热潮中泾渭分明的两种见解
叶鹰先生是抽象图书馆学的倡导者和研究者。他在《抽象图书馆学的理念与方法》一文中说:“希望抽象图书馆学的思考和方法能为当代图书馆学理论注入生机和活力,使图书馆学走上精密科学的发展道路。”他又在《抽象图书馆学的分析化》一文中指出:“能否像精密科学那样用一个模型或一组方程把图书馆学的核心理论统一表达出来?并通过模型进行分析或对方程进行求解来统一研究包括传统图书馆和现代图书馆在内的图书馆学?”【2】
这种思想是当代图书馆学研究中科学主义思潮的主要内容之一。它首先受到黄俊贵先生的质疑。在黄俊贵先生的反响激烈的《丑陋的图书馆学》一文中指出:“有人对国外代表性的传统图书馆学的著作归纳为‘面向过程’、‘面向实体’、‘定性向导’,进而提出实行当代转换—— ‘从具体到抽象’、‘从定性到定量’,主张采用精确数学方程式,以抽象图书馆学理论,并用了不少数学方程式,达到图书馆学理论抽象化的目的。与此同时,还主张采用逻辑方法,计算机方法以逻辑建构、仿真建构。本人略懂数学,对如此故弄玄虚异常反感,认为既不必要,亦不科学。因为这种表述对一般图书情报专业人员纯属对牛弹琴,再者科学也不能以简单的数学公式去注释。为此,我还特别去请教学术专家(曾从事图书馆工作),结果博得冷笑,谓日:‘这不是理论,也代替不了理论;数学不是万能的,方程式不应该作为图书馆学论文的主要内容。”
在随后的文章中,黄俊贵先生对此又做了分析:“有人热衷数学方法,把统计数据视为概括规律的唯一方式,诚然,我们应该肯定定量研究确实是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一个特点,但如果把它强调到绝对化,以它作为优于一切的方法,试用数学方法去代替甚至取消逻辑和哲学的方法,显然是不妥的。”【】
除黄俊贵先生外,程焕文、罗德运、程亚男、储流杰、阎立中、鲍振西等学者及其他一些图书馆研究者也先后发表见解,展开讨论。在争鸣中取得的基本共识是:“图书馆函数是浮躁的”、“图书馆函数是图书馆学的新装”、“图书
馆方程是不可解的”、“图书馆函数和图书馆方程怪异”、“图书馆函数与图书馆方程与图书馆实践无关”、“这个数字模型是有问题的”【5]。这些结论与抽象图书馆学的主张是截然不同的。
2 观点:科学主义思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代图书馆学的危机
“科学主义产生于自启蒙主义,成于实证主义,是建立在牛顿范式的科学之上的一种思想观念。长期以来成为主流话语体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6】持科学主义观点者认为科学和技术是万能的,或者说是潜在万能的,科学和技术无所不能;认为科学是真理,是正确的乃至唯一正确的知识;认为只要是科学或者运用科学,所有未认知领域的疑难和困惑都能解决。分析科学主义的实质,不难发现科学主义是纯粹的技术论,它过分抬高了科学的地位和能量,甚至曲解了科学的含义和本意。把它应用到社会科学领域,就很容易被一些技术论者用数学函数或数学方程式一类的东西试图来解决问题。
科学主义思潮在图书馆学界也很有影响,它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各种形式的技术论。从原始的施莱庭格的“整理说”到杜威的“学徒色彩的技术实用论”,再到现代西方图书馆学主要流派之一的“信息技术派”,无不是科学主义思潮的表现。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几乎全球范围内所有相关领域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图书馆受到的冲击尤其大,图书馆的技术论再度热潮涌起,人们似乎更加相信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和作用。因而图书馆学也再一次陷入种种技术论的争论中。抽象图书馆学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技术论,其纯粹科学色彩十分浓厚。从抽象图书馆学的主张、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子。抽象图书馆学是当代图书馆学科学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
由于图书馆学先天营养不良,虽历史悠久且长时间争论不休,到目前仍缺乏独自的研究对象、独立的概念体系、独特的研究方法,所以它很容易受时代变化的影响,也很容易受其他思潮和学科的影响。具有这种科学主义倾向的图书馆学研究就很容易把自己的研究对象定位为信息,企图使图书馆学定位于纯粹的自然科学,甚至希望从数据、函数和方程式一类的东西中得到图书馆学的新答案。因而在研究中只见信息、技术、图表,而不见人,不见实践,沉迷于研究体系的结构优美,热衷于完美的逻辑演绎,而不关注图书馆的人文状况,甚至从根本上忽略人,忽略馆员和读者的存在,从而使图书馆学步人科学主义的迷宫。如下
面这种思想主张,在学界就很有市场:“强调和强化实证主义的方法范式在定性与定量研究方向,大力弘扬文献计量学这类图书情报界独有的方法,更多地借鉴数学的方法、统计的方法,合理移植与图书馆的社会功能研究相关的、有效的其它方法,也许能使我们的图书馆学研究尽快地走出假象的误区,步入学科发展的正常轨道。”[7]许多图书馆学的研究成果也在大量借鉴这种科学主义的方法,甚至认为这是主流图书馆学的根本所在。尤其是许多图书馆学理论批评者盲目拿西方的科学范式来评价图书馆学,殊不知这些西方的范式主要是自然科学的范式,不适合评价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要特点和内涵的图书馆学。
应当说,现代图书馆学是一个科学群落,有自己比较复杂的组成体系。既有科学的研究,又有人文的研究,这是正常的。合理地吸收、借鉴其它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相关成果,例如定量与定性分析数理方法等,是必要的。但图书馆学作为与人关系密切的社会科学,对人的研究则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就更应提倡。早在2O世纪3O年代,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巴特勒就指出:“图书馆作为一个专业,和其他任何一个专业一样,有技术、科学、人文这3个层面。以往的图书馆过分强调了技术的层面,而忽视了人文学的层面,今后应强调图书馆学的人文学层面。”【8】美国另一著名图书馆学家谢拉在其代表作《图书馆学引论》的前言中,旗帜鲜明地指出:“尽管图书馆学在逐步地利用各门学科的研究成果,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密切的关系,但其实质仍然是人文主义的。”[9】谢拉晚年时又强调指出:“我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在我有生之年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我不反对科学,也不轻视它,科学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我想现在应该是人文主义者说话的时候了,应该告诫你们,在应用数学方程式时不要忘记人这个人文大方程式,这才是最重要的。”【10】我国图书馆学研究者杨立文和赵文华先生也认为“图书馆学要在学术层面上回馈社会、关心平民大众,即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否则图书馆学便只能称为一门技术科学了。”【11】
但现在,图书馆学的单向度发展趋势十分明显[12I。我们的期刊也大多在过分宣泄人们的技术激情,技术类文章过多,研究人文方面的文章却少的可怜,这虽不能说不正常,但也反映出我们人文意识的不足,反映出我们人文图书馆
学底蕴的欠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领域的全面渗透,使科学和技术作为一种制约力变得异常有利和独断起来,“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技术色彩非常浓厚的诸多概念学说竞相登场,“技术决定
论” 附和者众,科学精神受到过分推崇,甚至于有人主张“图书馆学应建立在键盘操作之上”【13】。这自然会对充满人文底蕴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学产生猛烈冲击,对图书馆学的人文化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害的。
3 分析:科学主义思潮体现了当代图书馆学的非理性倾向
图书馆学的科学主义思潮受到很多图书馆研究者的批判,抽象图书馆学的各种主张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尤其是图书馆实践界的人们的质疑。图书馆学的科学主义思潮自身也存在着危机,由于其不能恰当地解决图书馆学的诸多困惑问题而不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笔者认为图书馆学的科学主义思潮集中体现了当代图书馆学的非理性倾向。从一般性的哲学意义上说,人类的方方面面的实践,在对相应事物产生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在以不同方式产生负面作用,这就是实践的非理性。对图书馆实践而言,非理性是指在图书馆的整体实践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图书馆主体消极而否定性的意见与作用。具体体现在,怀疑、否定、非议图书馆学的现有及以往成果盲目和无限扩大图书馆学的研究范围和学科体系;以不负责任的态度来妄下种种不利于图书馆健康发展的断言;纯粹的科学论技术沦不顾实际的种种空谈等等。这些都是图书馆及图书馆学发展到一定时候必然或偶然出现的。从实质和根本上说,这是图书馆实践的非理性的表现,也是图书馆学非理性的表现。
在图书馆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图书馆学的非理性体现的内容和特点也不同。例如图书馆学建立之初的单纯的“整理说”和“技术说”,它们不认同图书馆学的理论性,降低了图书馆学的身份和地位;再如2O世纪7O年代末8O年代初,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相对萎缩,图书馆学研究出现了相对沉闷的局面,图书馆学整体上表现为危机、低迷、徘徊的形态,用程焕文先生的话说:“学术研究的浮躁,事业发展的妄动,使得图书馆事业已经游离了本体,进入了一个整
体非理性的时代。”【14】
在人类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环境下,受全球信息数字化的影响,图书馆及图书馆学也凸显其信息技术性。抽象图书馆学主张的再度复活,科学主义思潮的再度泛滥,实质就是依附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大背景,在图书馆学遭遇诸多困惑的前提下,企图寻求一个更符合于时代特点的避风港,或另辟途径,解决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等困惑问题。这是图书馆学非理性倾向的当代表现。
但人类的任何一次巨大的进步,例如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便捷和繁荣的同时,也使人类感觉到迷失方向,并为此付出代价。在带来理性的同时也带来非理性。事实早已经证明,如果我们沿着以抽象图书馆学为主要内容的当代图书馆学的科学主义思潮的种种主张走下去,只能使我们自己不断产生新的困惑,将发现我们的本意是想接近图书馆学,但实际上却远离图书馆学,远离我
们自己。因此说,图书馆学的科学主义思潮是当代图书馆学非理性的体现,其实质就是非理性多于理性,不能为我们所接受。我们要恰当地反对图书馆学的科学主义思潮,看清其非理性不足的内涵和发展倾向。从维护当代图书馆学的合理性目的出发,恰当运用科学的技术,拓展哲学的思维,追求人文价值,摒除纸上谈兵式的陌生的数据和公式,去寻求和建立真正人文化和人性化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也唯有如此,才能使其恰如其分地反过来指导我们的图书馆实践。
【参考文献】
1 叶鹰.抽象图书馆学的理念与方法.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3)
2 叶鹰.抽象图书馆学的分析化.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6)
3 黄俊贵.丑陋的图书馆学.图书与情报,2000(2)
4 黄俊贵.图书馆需要哲学.图书与情报,2001(2)
5 陈业奎.图书馆学研究中的科学主义.图书与情报,2002(6)
6 柯文惠.对科学文化的若干认识.光明日报.2002.12.28
7 王正兴.网络时代图书馆学研究批判.图书情报工作,2002(1 1)
8 黄纯天.论芝加哥学派.图书馆,1998(1)
9.10刘思,易长芸.图书馆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大学图书馆学
报,2000(4)
11杨立文,赵文华.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存在的若干问题.图书
情报工作,1 999(9)
l2 陈业奎.质疑图书情报学的单向度发展.情报资料工作,2002(3)
13 肖希明.图书馆呼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图书馆,2000
(1)
l4 程焕文.误区种种—— 图书馆学术札记.图书馆,1995(1)
(《图书馆建设》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