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雁老师印象记——孙犁故里之行之四
2013/5/21 点击数:1060
[作者] 王梅的图书馆
[单位] 王梅的图书馆
[摘要] 5月8号上午九点多到达保定的卓正酒店,住进721房间.我知道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这里就是我的一个临时的家了,在这个临时的家里,我会遇到许多新的"家庭成员",和我一样,这些新的"家庭成员"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大家只有一个目的:寻觅孙犁灵魂,感悟时代律动,推广文学阅读——其中就有徐雁老师,南京的徐雁老师,他头衔多的让人很高兴只是浓缩为两个字:老师.然后,列出一个等式:徐雁=阅读.
5月8号上午九点多到达保定的卓正酒店,住进721房间.我知道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这里就是我的一个临时的家了,在这个临时的家里,我会遇到许多新的"家庭成员",和我一样,这些新的"家庭成员"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大家只有一个目的:寻觅孙犁灵魂,感悟时代律动,推广文学阅读——其中就有徐雁老师,南京的徐雁老师,他头衔多的让人很高兴只是浓缩为两个字:老师.然后,列出一个等式:徐雁=阅读.
稍事休息,就来到徐雁老师这里.在一个楼层,他在705房间,他的屋子有很多人,一眼就看到那个穿白短袖的瘦瘦高高的人,就是徐雁老师.自报家门,但也只是和他握了握手,就出来了,一如想象中,他一定是很忙的人.事实上,的确如此.
瘦瘦高高的那个人,那个书评人,那个阅读推广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他就是徐雁老师吗?我的思绪倒退,倒退,倒退,像放映影片那样的倒退_
刚知道有徐雁老师这个人,是在文字上,刊物里有他很多的书评文章,也有文友记叙他的许多文字,知道他有个在全国都很有名气的雁斋。第一次见到徐雁老师的照片可能是在全民阅读网站上的名家介绍,然后进入他的博客,很多人都说他的博客是很有文人文气的读书圣地,然后知道他个人的邮箱,但很长时间以来,不知道他的这个个人邮箱对我有什么意义——因为我还没有什么话想说,没有什么问题想请教,那时我似乎有严重的人生观望的心理——什么事情只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就是不“小马过河”。后来,在网络视频库中,打开徐雁的几个阅读讲座,他个子高高的、形体苗条,说话慢条斯理,的确文人气质突出,但口才甚好,而且旁征博引,听他的讲座就像是听一个知识的和人文精神的万花筒的世界——是被听者心灵的“十大滋补丸”一样。
第一次给徐雁老师发邮件是因为看了他发在《新世纪图书馆》(2011年第5期)上的一篇《学习型的馆员建设》吧,是随意谈谈自己的感想,心情很激动啊什么的。他在文章里说到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与其过多的探讨“图书馆精神”和“图书馆权利”一类玄问题,不如让图书馆员多阅读,多学习,然后图书馆员才更有意识和能力去做好乃至推广图书馆的阅读工作。我觉得这篇文章好像是给我写的,让我特别有感慨,当时我在图书馆学术的选题中就过多的偏颇于这些玄而又玄的问题,迫切需要向阅读和阅读推广的转型。就这样,在邮件中来来往往,和徐雁老师的联系就开始多了起来,我加入了中国阅读学研究会,成为学会的一员,更主要的是能更多的知道学会的活动与信息,其实这是学人的营养品有助于人的成长——成人的心灵世界更需要呵护与成长。
进入2013年以来,我的心似乎更倾向于阅读书籍和研究阅读,世界阅读日前后,学会在各大网站上发出了“2013孙犁百年诞辰纪念暨校园纯文学阅读推广研讨会”的征文,我很喜欢这个活动,参加了,不久收到邀请函,但对于能否去的成,还是个未知数。多年来,我早已经习惯于闭门不出闭门造车,足不出淄博,只认准书桌和书桌上的书,似乎它们才是这个世界的真理,而游游荡荡的似乎有些不太现实般的不可思议。但后来在徐老师的鼓励下,我最终决定还是来了,对许多人和许多事情尤其是对徐老师,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这总归还是一个切近认识的途径,况且这个活动也确实很好的。
出来与否对许多人来说,也许只是一个观念问题,但对我来说,却是跨越了一个长城,观念和行动上实在是不容易,但是只要是出来第一次了,第二次就不会这么难了.因此感谢徐雁老师的中国阅读学研究会,让我们这些中国图书馆员成为它的光荣的会员,然后有机会来参加它的各种有意义有价值的阅读活动,回去后更能深刻的提高我们的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顺利的进行…为了阅读和阅读推广,其实最终,难也不难了.
在五星级的酒店里,早早的醒来,发现醒来时的样子和在自己家一样:也是睁眼看世界,闭眼思考世界而已.平生第一次住这么高档的酒店,为了孙犁为了白洋淀,为了阅读的情怀与学术也值得了。经过一夜的休息,因旅途的劳顿造成的体力的虚空,似乎完全恢复过来,因此9日上午听各个高校的阅读推广经验介绍和下午参观白洋淀等地,就有了可靠的体力保障。躺在床上忍不住发了一条手机微博:昨天见到了南京的徐雁老师,在眼前而不是在屏幕里看到他,在耳朵里而不是在视频的音频里听到他的声音…
一天晚上我到酒店外面的外面去散步,路过他的房间,门开着,他在上着手提电脑,我轻轻的走过.我知道他一定不是在玩电脑,而是忙着阅读学的事业.包括我听别人说起他,我自己也有这样的实际感受:徐雁老师从来不耍大牌脾气,任何人的邮件他都能及时的回复.对人的人文关怀,就像是对阅读学的人文关照一样.别人在聊天与休息的时候,他却在忙着工作,阅读的工作,阅读人的工作,阅读推广人的工作.
后来在保定在孙犁的故乡安平,和徐雁老师,还有和其他人在文化考察的过程中,随意谈了许多问题,受益非浅.徐雁老师时而在前面走着,时而他在我后面,我抓拍了许多他的照片,留作纪念.禁不住忽然想到:这个世界很大,人来人往各在东西南北;但这个世界其实又很小,人就在你眼前身旁.这个世界本来就很大很小,只因观念耳.
因没带手提电脑,只好靠手机微博留下我的河北孙犁故里之行的心里痕迹了…包括对徐雁老师的记录也是岁片方式的了.看来是没经验,如果有电脑会更方便些…每天发上一篇博文倒也可能,这样回去就不用赶着发了.如果有空儿到网吧里也不错,但好像是没有空儿的…白天要马不停蹄的参加各种活动…感觉到,如果这是旅游的话,那么有孙犁的灵魂陪伴,有徐雁老师的阅读畅游,那这样的旅游才是真正的价值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