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斯里兰卡(二):序(9P)
2013/5/28 点击数:3091
[作者] 图有其表
[单位] 图有其表
[摘要] 斯里兰卡之行虽蓄谋已久,但真正出行却是匆匆忙忙。看了一些游记,买了一本英文版的Lonely Planet(很可惜没有中文版),网上递交了签证申请,买了机票,第一天的住宿也仅提前几天从Booking上订的,此后行程中的宾馆都是提前一天预订。
斯里兰卡之行虽蓄谋已久,但真正出行却是匆匆忙忙。看了一些游记,买了一本英文版的Lonely Planet(很可惜没有中文版),网上递交了签证申请,买了机票,第一天的住宿也仅提前几天从Booking上订的,此后行程中的宾馆都是提前一天预订。
斯里兰卡这个南亚国家,以前叫锡兰,中文的译名透着洋气和雅致,甚至还有些高贵,这一点在中国以南的亚洲国家比较少见,比如什么老挝、柬埔寨,还有新加坡等。这些国家名字就像北京的很多地名一样,有着浑然天成的乡村市景感,比如什么道口、什么坟、什么村、什么营。
国如其名,这是我在短短八天的感受。作为“印度洋的一滴眼泪”,她有过屈辱的殖民历史,有过内战的创伤;同时她也是“印度洋的珍珠”,有着灿烂的地域文明,佛教和印度教的文化印记随处可见。对于旅行者来说,红茶和蓝宝石也是这个国家的符号。
斯里兰卡比我想象的要精致一些,虽然基础设施不及中国的东部地区,但一地一景却总让人惊喜不断。在这个只有6万多平方公里的岛上,有七处世界遗产,其中包括五处文化遗产和两处自然遗产。由于时间所限,我只去了四处文化遗产,给我留有深刻印象的是狮子岩(Sigiriya)和加勒古城(Galle)。雨中登狮子岩虽留有遗憾,但伴着薄雾,也别有一番意境;加勒海边的落日余辉美不胜收。
由于政府军和泰米尔猛虎组织的内战在2009年才结束和所在的地理位置,斯里兰卡游客的数量并不算太多,虽然这几年大幅增长,2012年底,才迎来(当年)第100万位海外游客。2013年,Lonely Planet将斯里兰卡定为2013年首选旅游目的地。如果说(游客过多)旅游业正在毁灭旅游业的话,现在去斯里兰卡,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据说,截止至2012年11月,斯里兰卡来自中国的游客数量年增长率高达46%。但在海外游客中所占的比例依然不高。整个斯里兰卡难觅中文导游,也很少有华人在从事旅游服务业。不过,在此行中,我很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北大校友,他在斯里兰卡旅行后,喜欢上这个地方,便做起了接待中国游客的生意。
斯里兰卡非常适合自助游,一则面积不大,二则英语比较普及,三则非常安全,公民友善而热情,而且交通设施虽然不及中国,但也是四通八达,且极其便宜,即使租车,也算经济。
是为序。
贴九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