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明君唐太宗

2013/9/1   点击数:2997

[作者] 蒋心独运

[单位] 蒋心独运

[摘要] 唐太宗李世民,其实是“夺权之君”、“夺位之君”。但是他即位之后,其明理纳谏之智慧,令后世帝王几乎无人能与之相比,可谓“千古明君”。

[关键词]  唐太宗 图书馆事业 领导



唐太宗李世民,其实是“夺权之君”、“夺位之君”。但是他即位之后,其明理纳谏之智慧,令后世帝王几乎无人能与之相比,可谓“千古明君”。

唐太宗的很多论说令人拍案叫绝。如他曾经议论过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往往相背离的道理:“非知之难,惟行之不易;行之可勉,惟终实难。是以暴乱之君,非独明于恶路;圣哲之主,非独见于善途。良由大道远而难遵,邪径近而易践。”是啊,连唐太宗这样的明君都感到自始至终实践君德困难,何况其他君主?

唐太宗说过,“自古人君莫不欲社稷永安,然而不得者,只为不闻己过,或闻而不能改故也”;“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是啊,古代中国帝王为何容易犯错误,一千多年前的唐太宗早就总结出来了。

无论唐太宗多么明智,也不能改变他自己也会犯错误,如他对诤谏良臣魏征欲赏又欲杀;如他不听劝阻出兵高丽,酿成大错,等等。道理很简单:没有刚性制度约束的帝王不可能不犯错误。诚如唐太宗所说“自古人君莫不欲社稷永安”,可惜他不可能知道“通往地狱之路往往是善意铺成的”(哈耶克语)道理。不犯错误的人不存在,我们只能期望少犯错误的人。这就需要能够制衡和约束权力的制度机制——“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这就需要法治环境——以防止“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

结合我们的图书馆事业,如果我们的领导也都“任情喜怒”,缺乏法治环境以纠正,那么我们的图书馆事业也就没什么指望了。切记,切记;研究,研究……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5fb64d0101hks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