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纠结的期末考试
2014/1/13 点击数:3899
[作者] 西北老汉
[单位] 西北老汉
[摘要] 或许是母校北京大学“有容乃大”的学风和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深深地融入了我的血液里,当了这么多年老师,认真备课、精神抖擞地上好每一节课,一直很受学生的喜爱。我喜欢给本科生上课,喜欢用自己的图书馆人生和职业精神启蒙和鼓舞学生,除了必要的知识点外,还喜欢给他们介绍国内外最新的事业发展状况。这些年,尽管身体状况越来越不给力,下课后总是要好久才能缓过精神头来,但只要上了讲台,我依然后情绪饱满、声音洪亮、很具诱惑力地给学生灌输图书馆学的基本知识。
[关键词] 大学专业教育 考试制度改革 期末考试 图书馆学基础 教育
或许是母校北京大学“有容乃大”的学风和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深深地融入了我的血液里,当了这么多年老师,认真备课、精神抖擞地上好每一节课,一直很受学生的喜爱。我喜欢给本科生上课,喜欢用自己的图书馆人生和职业精神启蒙和鼓舞学生,除了必要的知识点外,还喜欢给他们介绍国内外最新的事业发展状况。这些年,尽管身体状况越来越不给力,下课后总是要好久才能缓过精神头来,但只要上了讲台,我依然后情绪饱满、声音洪亮、很具诱惑力地给学生灌输图书馆学的基本知识。
可是,我一直不太在意课程结束时的考试。尽管管了十多年的本科教学,在系上或院里教师会议上多次鹦鹉学舌般给大家传达学校加强本科教学管理、严肃期末考试工作的文件精神,还一本正经地代表系上或学院给教师们提要求、讲要点,但是,我本人其实是很不屑于点名和考试的。不过,考试是学生成果评价的必要手段,成绩是学生奖学金评比、免试研究生推荐等重要环节的主要因素,没有考试肯定是不行的。问题是,作为文科的图书馆学专业,有没有一种更好地学生学习状态的测评手段或方法呢?
今天上午,本学期大一学生的《图书馆学基础》课程考试。昨天下午,有学生FQQ问我:“老师。。,问一下啊,试卷里记忆性的东西多不多? 我好像记了就忘!”对此,我当时只能回答:“ 文科的东西,基本都是靠记忆的。不好回答你这个问题。对不起。”
昨天晚上,大一学生QQ空间里发了不少与本课程考试相关的签名,比如学生Y的签名就是:“大家背不进去图书馆学,于是乎,宿舍里一片鬼哭狼嚎的声音!!!!大家有一种回炉再造的冲动!!!!”。看后,我觉得很无奈,只能和她打哈哈:“回炉再造?老师绝对同意。明年随2014级免费重修,终身保修”。
今天天还没亮,老汉我就起身下楼了,拄着拐杖打车赶到学校去为我自己的《图书馆学基础》课程监考。几乎所有看见老汉我拄着拐杖的样子都说:你还亲自来监考吗?让年轻人替你吧。其实,我们系主任已经非常照顾老汉了,其他中青年老师每人都要监考5、6次的,而给老汉只布置了自己课程的这唯一一次,必须来的。
近60个学生,分两个考场。巡视中,我觉得学生们准备得都比较充分,答题时也很正常。老汉感到最满意的是学生交卷的时间进度(考场情况登记表上要填写的),60分钟时没有人交卷,80分钟时少部分人交卷,100分钟时大部分交卷,120分钟考试结束时全部按时交卷。说明,题量很是适中。
回家后登陆QQ空间,发现许多学生已经在上面说了一些关于上午考试的话,内容基本一样,都说背下来的东西在考场上几乎都忘记了,没有考好。还有几个学生甚至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图书馆学老师拄着拐杖来看我们,我还把卷子答成那个样子,感觉很对不起老师,有些内疚,不开心!!!”
我很是无语。我不喜欢考试,也不太重视考试,只想让学生能真正理解我讲的东西就可以了。但是,学校运行的就是这种评价机制,我无力改变,也只能按要求去做。不过,能不能有所改变呢?我想,能不能建立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的“快乐学习”理念,重过程,不必太在意结果;能不能不要所谓的期末“考试”制度,换成一种“考核”的思维理念。考核,可以使用的方法或许更多一些,学生或许更喜欢一些。
其实,学校也一直呼吁教师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不过,文科专业,入门课程,几乎都是要靠背诵才能记忆的知识点(概念、规律、观点、时间、地点、人物等),用什么方法既能考核学生的掌握程度、又能避免死记硬背而受到学生欢迎呢?学院其他老师曾经使用过面试、情景模拟等方法,《图书馆学基础》期中考试也采用的是小论文的方式,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老汉真诚地求教于国内外图书馆学专业教师同行给老汉我介绍介绍你们的成功经验,也请图林诸君以过来人的身份提出宝贵的建议,曾经的、现在的学生们,也请你们站在学生的立场给老师出出主意。
小老儿这厢一并有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