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推广该怎么做?
2014/6/8 点击数:998
[作者] 吴文化书院
[摘要] “今天在《中国民航报》上看了一篇“'我帮你',我们就在您身边——首都机场‘红马甲’服务品牌建设案例研究”的文章,看后颇有感触,不禁联想到同是服务行业的图书馆。
“今天在《中国民航报》上看了一篇“'我帮你',我们就在您身边——首都机场‘红马甲’服务品牌建设案例研究”的文章,看后颇有感触,不禁联想到同是服务行业的图书馆。
在读者服务部工作了掐指算来也快两年了,我自己感觉能与读者接触,做直接服务于人的工作,是件非常开心的事。而且这段时间,不断的将自己从馆藏中发现的好书、好刊、好报与读者分享,真是非常愉快的工作之旅。不过能像我这样快乐享受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馆员着实是不多,更多听到的是牢骚和抱怨:“学生工工作怎么这么不积极、不认真”、“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习惯这么差,乱丢图书、占位子”、“买那么多的书干嘛,也没有几个读者看”,“现在的孩子一点儿礼貌都没有,居然管我们叫阿姨”……每天馆员坐在咨询台,读者从眼前穿梭而过,两者就像永远都不会有交点的两根平行线,双方互相都不待见。曾经做过一次读者调查,有读者直言:“图书馆的阿姨,都是大妈样,从没想到能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潜台词就是:“就是一盯摊儿的,别的也做不了啥”。我一直纳闷,怎么会形成这样的印象啊,图书馆可是储存人类知识的殿堂啊,我们这些守护人类经典的馆员怎么能等同看摊儿大妈呢?
带着这份疑问,我平时就多留意了一下:我们的的很多馆员平时很少看我们的馆藏图书,尤其是有一定思想性的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就更少了,另外也很少与读者主动交谈,一般都是读者主动问询。这到也是,长期以来我们的馆员关注书标签多于关注书内页,关注馆藏的整理多于关注读者状态,因此也就不具有主动服务的意识,都是“守株待兔”型的。只是,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以及大学生功利性学习的驱动,实体馆藏使用率大幅下降,而且随着勤工助学、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壮大,他们已成为馆藏整理的生力军,因此传统实体馆藏整理工作在现代服务部馆员的工作内容中所占比例已经非常低了。原来馆藏整理工作多,无暇关注读者状态,现在这部分工作没有了,可是人已经习惯了,已经不会关注读者状态了。而且与人交流,的确是需要一定内涵积累和沟通技巧,曾经的工作积累没有这部分的内容,所以客观上需要的时候,一个没有意识,在一个也没有能力做,想想实在是件可悲的事。”
以上摘录自“耳朵的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354d390101nn8i.html)博文。今天读着,再联想到图书馆业界如火如荼的读书推广工作,免不了感慨几句(以下只是本人一家之言,不一定代表多数,或许是个案,仅供笑笑):
1、馆员,你今天读书了吗?
很多人会觉得这不是多此一问吗,且慢断言。在市场经济发育了这么多年的今天,真可说没几个馆员在读书了,看看你身边的馆员读书情况怎么样,就是读书也是在为职称,为职称论文而读书。我曾经问过我的一个师长(说师长,其实论年龄和我差不多,只是他的学问在本行业做得极致的尊称):你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的同学,今天还有几个坚守在相应的岗位上?他回答很快:只有3-5个了,都另攀高枝了。多年前我曾经所在的一个本一层次的高校图书馆,在上世纪的80年代末,该馆的馆员百分之七十多是本科生,天天与书为伴,闲下来能够看书的也不多,能够为了读书推广(当初流行的是“导读”)而读书的真是少之又少,前面博文中大学生称呼馆员为大妈,似乎在情理之中。
2、馆员为什么不读书?我想原因很多,其中免不了有:不用上课自然没有知识更新的压力;本来图书馆就是为了或消遣或养老或为了照顾家人的轻松工作;如果是高校图书馆,其工作本身压力不大,集体职业压力不如高校老师;女性比例高的图书馆群体,在多数相夫教子的情形下自身上进的动力自然不足;图书馆没有前途,提干发展等都是领导想不到的单位,等等。就是读书,那些娱乐类的,实用类的也是首选。
如此情势下,怎么样做读书推广工作呢?
1.书中自有黄金屋。如果你想安逸就去图书馆,如果你想发展也去图书馆!
不说毛泽东,江青等等为人名人都有图书馆工作的经历,我们身边很多普通凡人因为在图书馆,有丰富的文献和相对安逸的环境和足够的时间,只要你稍用功一些,在同龄人里无论是职称等都要上得快,这样的事理很多,只是不便一一例举。还有,你既想保留图书馆又想书中黄金屋的话,只要你读书,同样可以,我原来大学的一个同事,因为他读书读得极致,又在幕后经营着一家校园书店(那是上世纪的事儿,今天形势变了不能复制了),他在上《文献检索》《大学生读书方法课》等课程的时候,自然免不了做今天的读书推广工作,毋庸置疑的是这家书店当初是怎么样的火爆了。无论从那个角度讲,还是要号召馆员读书!
2、只要心中有学生。大妈就是大学生的尊称,不说民国那会儿教授经常补贴穷学生了,上世纪80-90年代老师请学生吃饭是常事。如果你主动亲近学生,多聊聊,多交流,多关心,在今天光景下能够来图书馆的,都是算好学生了,你随便找一个关心下,自然有结果。问题是今天的社会风气下,上课的老师都不关心学生了,还有不上课的馆员关心学生吗?
3、读书推广得读书。从读书推广得读书的角度讲,我怎么想不通为什么今天要改名为“推广”?,像江苏省把读书立法一样的,强制的成分很重。强制的事儿做得好吗?推广,就是吆喝,读书这么高尚的精神活动,吆喝得来吗?哪是一件漂亮的衣服,对美人儿只要吆喝下,渲染下,满足下她的自尊心就会买下那样容易?还是要自己好好先读一步,把好书的好在哪介绍出来,才是推广(导读)的本真!
4、推广得网络沟通。前面说过现在馆员关心学生的少,如果说网络(QQ/QQ群、微信、微博、博客)交流,那是更少了,前几天我专门做了一番了解,图书馆人写博的比例极低,就是开博的也都是和本学科的师长,同学,同行交流,学生粉丝极少,殊不知,推广的对象是学生。如果一个馆员有50名学生粉丝,一个馆多少馆员加起来也是一个可观的真正的读书群了。保持和读者的紧密交流,是推广工作的首要,再研究推广,不如保持和读者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