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 各美其美——写在首个世界城市日启动之际

2014/10/19   点击数:1167

[作者] 建中读书

[单位] 上海图书馆

[摘要] 2014年10月31日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城市日。世界城市日在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上发表的《上海宣言》中首次提出,经过一系列外交程序,最终于2013年12月在第68届联合国大会上确定并正式发布。世界城市日是首次由我国政府推动设立的世界性纪念日,它的设立是我国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全球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世界城市日 城市发展 吴建中



浦江纵横杂志2014年第10期12-13页刊登。

2014年10月31日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城市日世界城市日在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上发表的《上海宣言》中首次提出,经过一系列外交程序,最终于2013年12月在第68届联合国大会上确定并正式发布。世界城市日是首次由我国政府推动设立的世界性纪念日,它的设立是我国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全球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从2014年起,每年10月31日,全球的城市管理和研究者将济济一堂,围绕城市发展的某一主题开展研讨和交流。当然,城市生活是否美好最终取决于普通市民的真实感受,因此,世界城市日为所有关心和参与城市发展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共享知识的平台。

首个世界城市日以“城市转型与发展”为主题,全球各类型城市将以生态环境友好、经济集约高效、社会公平和睦为目标,着力城市转型,从自身实际出发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挑战与课题。

从2014年起,每年十月将有两个与城市生活有关的世界日,一个是十月份第一个星期一的世界人居日,一个是10月31日的世界城市日。两者虽有共通之处,但前者聚焦人类居住,后者偏重城市生活与管理。十月份又可以称为“世界城市月”。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精神遗产之一,世界城市日还与世界博览会密切相关。

上海世博会之所以办得成功精彩难忘,不仅由于其创纪录的参展规模和参观人次,更重要的是它为人类社会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遗产。首先,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上海宣言》为全球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指明了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代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1世纪议程》自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发布以来,联合国每十年举办一次全球大会,在盘点和评估前十年发展成果的同时,提出下一个十年的发展目标。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大会提出在环境和气候问题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减贫等社会层面的问题。2012年“里约+20”大会发表的《我们希望的未来》报告更强调需要全面和综合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早在2002年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为国人在上海世博会上与世界各国行政管理者与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平起平坐的交流创造了条件。其次,在上海世博会上,不少国家和国际组织为应对全球城市发展的挑战提出了各自有价值、可借鉴的战略思路和解决方案。由联合国经社部、国际展览局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编撰出版的《上海手册》汇集并浓缩了全球各国、各城市在城市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成为全球城市管理者和研究者的生动教材。第三,这次联合国确定世界城市日不仅是对上海世博会精神遗产的高度认可,也为我们在全球深入持久地弘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提供了极佳的交流机会。上海世博会的精神遗产是极为丰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精神遗产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将愈加明显和深刻。

世博会犹如一个万花筒,其千姿百态的丰富内容是很难用某个理论或模式来概括的。每一届世博会都有发明和创新,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走向进步和繁荣。虽然上海世博会首次以城市为主题,但无论是在世博会160多年的历史中,还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城市发展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城市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如今全球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人居住在城市,人们必然在乎并关注自己所处的生存空间。

上海世博会闭幕至今已有三年,随着世博场馆的不断拆除,人们对世博的印象也将渐渐远去。世界城市日为延续上海世博会的精神遗产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会。

在吸引更多人关注世博与城市发展的同时,也期待着与更多人共同参与到继承世博遗产、推进城市创新的研讨和实践之中。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86b810102v4l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