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著述系年”

2014/12/15   点击数:5561

[作者] 喧暄轩

[单位] 深圳图书馆

[摘要] “著述系年”本属大家耆宿专有,且多是身后经由晚辈弟子编撰而成,非我等凡夫俗子所敢望其项背者。然身为专业工作者,且自诩为“学人”,总会对笔下(现为“键下”)之物情有独钟,是谓敝帚自珍,自家孩子不觉丑。故斗胆敢冒“业界之大不韪”,于行将退休之际,将几十年职业生涯中发表之文字,粗加梳理,择其略可入目者,依照年代,目次成篇。此举虽属狂悖,亦难免错漏,然总比后人捉刀要好,因为我对盖棺之后诸事缺乏兴趣,何况未必有后人愿意整理这些不入流之货色。

[关键词]  著述系年 吴晞 专著和译著 论文 访谈



“著述系年”本属大家耆宿专有,且多是身后经由晚辈弟子编撰而成,非我等凡夫俗子所敢望其项背者。然身为专业工作者,且自诩为“学人”,总会对笔下(现为“键下”)之物情有独钟,是谓敝帚自珍,自家孩子不觉丑。故斗胆敢冒“业界之大不韪”,于行将退休之际,将几十年职业生涯中发表之文字,粗加梳理,择其略可入目者,依照年代,目次成篇。此举虽属狂悖,亦难免错漏,然总比后人捉刀要好,因为我对盖棺之后诸事缺乏兴趣,何况未必有后人愿意整理这些不入流之货色。

上篇:1982年之前

我出生于1955年,“文革”开始时11岁,基本上就失学了。由于家庭出身“不好”,无缘参加“革命”,但上山下乡这场“革命”却不允许我幸免,于是在1972年17岁时到河北省邢台地区广宗县插队。这一去就是6年,直至“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于1978年入读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1982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主要是在北大图书馆供职,算是进入图书馆界。

关于早年读书的经历和入学北大的情况,我后来撰写的《花婆婆的心愿和使命》、《读书表格二则》、《错开一扇门》等文章中有所表述。还有一些访谈亦曾述及,这些散见于各报章的访谈文字,有的摘要收录在《斯文在兹》一书的附录中。

我最早见于铅字印刷发表的文字,是在天津九十中学上学时(大约是在1970年前后,我15岁左右)写的一篇作文《新来的班主任》,刊载在《中学生作文选》一书中,天津电台还播出了。这种幼稚文字自然谈不上有什么价值,但当时能够发表的文字很少,还是给我带来了不少虚荣。记不得这本书是天津市教育局还是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编撰的,我收藏的一本早已在辗转迁徙中遗失,后来也曾在各大图书馆查找,均未找到。

在邢台地区广宗县下乡期间,由于不甘寂寞,曾写过一些“文艺作品”发表在《邢台文艺》、《邢台日报》等当地报刊上,油印本《广宗文艺》也发过我的作品,现在看当属“文青”者流。这些文字都是当时的“文革腔”,乏善可陈,思之汗颜,我也从未保存过它们,散佚最好。

入学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后,开始关注业界的一些问题,在毕业之前就发表过一些论文。大三时投稿《文献》,文章被选入“关于古籍整理的笔谈”,同入笔谈的不乏大家,难免几分自得。1981年在黑龙江省图书馆实习,实习报告《从黑龙江省馆看藏书剔旧的几个问题》发表在该馆刊物《黑龙江图书馆》(后改名《图书馆建设》)上。在业师吴慰慈老师指导下,在这篇文章基础上完成了我的毕业论文《论藏书剔旧》(收入《天下之公器》一书)。受此影响,而后很多年我都关注藏书建设(后称文献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写下了一些专著和论文,致使业界人士乃至我自己都将这一领域视为我的“业务专长”,后来还凭借这一“专长”出任文化部图书馆司文献资源处处长。

本时期主要著述:

1、从黑龙江省馆看藏书剔旧的几个问题. 图书馆建设( 黑龙江图书馆), 1982(1)

2、论藏书剔旧. 毕业论文,1982年完成. 后收入《天下之公器》一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3、关于古籍整理的笔谈. 文献,1982(2).

中篇:1982年至1996年

1982年起供职北大图书馆,历任流通部主任,教学参考部主任,办公室主任,基建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大学图书馆学报》专职副主编,兼任《北京高校图书馆》副主编。其间亦曾授课,参与科研课题。尽管工作繁多,但尚勤于笔耕。直至1996年调职文化部图书馆司。

这一时期依然关注文献资源建设。80年代中期参加了肖自力、李修宇老师领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文献资源调查”课题组,参与了课题研发的全过程和课题报告的整体撰写,使我对这一领域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后来编写《文献资源建设和图书馆藏书工作手册》一书,吸收了其中的不少成果。也有失败的尝试,由于我曾主管北大图书馆的流通工作,就异想天开地要创立“藏书组织学”,写了一本专著和多篇论文,后来理所当然地自生自灭了。

一直对图书馆史和文献史感兴趣。后来因生病休假,受命为北大图书馆建馆九十周年编写馆史,系统接触到有关图书馆史、尤其是近现代图书馆史的材料。由此写出了《北京大学图书馆九十年纪略》、《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记实》、《从藏书楼到图书馆》等专著和多篇论文。《从藏书楼到图书馆》一书还被收入“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文库”丛书,2013年再版。

其间还翻译了《西方图书馆史》与《神和魔》二书。《神和魔》是受人之托翻译的,台湾锦绣出版社出版,由于当时两岸沟通不畅,至今未曾见到原书。

本时期主要著述:

专著

1、藏书组织学概要.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北京大学图书馆九十年纪略.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北京大学孑民图书室记实(与李庆聪合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文献资源建设和图书馆藏书工作手册. 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

5、当代中国的图书馆事业(杜克主编,本人负责文献资源部分撰写). 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

6、从藏书楼到图书馆. 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本书被收入“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文库”,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再版)

译著

1、西方图书馆史(与靳萍合译). 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2、神和魔. (台湾)锦绣出版社,1995.

论文

1、简论两宋刻书业发达的社会原因.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983(1).

2、论宋版书兴衰的社会基础.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983(5).

3、开架借阅得失辨.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1985(2).

4、“区别服务”刍议. 大学图书馆学报1985(3).

5、浅议藏书组织学.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985(4).

6、论高校图书馆藏书布局模式的改革. 津图学刊, 1986(1).

7、藏书排架新议. 大学图书馆学报, 1986(1).

8、藏书布局简论.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1986(1).

9、两宋为什么大肆禁书. 文史知识, 1986年(3).

10、藏书整体布局的宏观思维. 图书馆学研究, 1986(5).

11、藏书组织小史.大学图书馆学报1986(05).

12、文献释义. 津图学刊. 1987(2).

13、藏书剔除概说(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987(2).

14、藏书剔除概说(下).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987(3).

15、书史与文献信息史.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88(3).

16、中国图书的起源. 大学图书馆学报1988(3).

17、中国图书的起源(续). 大学图书馆学报1988(4).

18、文献资源建设及社科文献资源分布的调查和研究(与肖自力、李修宇合作). 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馆学通讯), 1988(4).

19、文献资源调查评估方法初探(与肖自力、李修宇、张学华合作). 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馆学通讯),1988(5).

20、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综述(与茆意宏合著). 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馆学通讯), 1990(4).

21、谈谈藏书组织学. 北京高校图书馆, 1990(2).

22、毛泽东与北京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杂志1991(2).

23、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 1991(2).

24、亢慕义斋.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991(4).

25、我国古代的官学藏书.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1(4).

26、试论我国图书馆史上的分期问题. 图书情报工作, 1991(4).

27、秘书监和我国古代图书事业. 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1(5).

28、论中国图书馆的产生.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992(2).

29、策府弦歌唱春城 —— 西南联大图书馆始末. 津图学刊, 1992(3).

30、漫议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的文风问题. 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2(3).

31、努力探索现代化大学图书馆之路(与朱强合著). 大学图书馆学报, 1992(4).

32、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图书馆. 图书情报工作, 1992(增刊).

33、燕京大学图书馆纪略(与汤燕合著). 北京高校图书馆, 1993(2).

37、藏书·藏书楼·图书馆.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993(3).

38、从藏书楼到图书馆.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994(1).

下篇:1996至2014年

我1996年初调职文化部图书馆司,任文献资源处处长。1998年调任深圳图书馆任馆长,2012年卸任。此外还在学会、院校、研究机构和学术刊物兼有多职。

这一时期,由于日常工作十分繁忙,鲜有专门用于研究著述的时间,发表的文字也大多与工作相关。2010年起不再主持图书馆日常行政工作,2012年正式卸任馆长,用于研究和写作的时间才略为充裕。

我首先关注的是公共图书馆问题。当时有关公共图书馆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工作上也乱象丛生。早在我任职深圳图书馆之初(1999年),就发表了《图书馆与人文关怀》一文,提出了人文关怀、公民权利、平等公益等业界当时尚未关注的问题。21世纪初年,业界掀起了公共图书馆理论研究的热潮,我也在其中扮演了推波助澜、呐喊助威的脚色,发表了多篇有关公共图书馆的文字,并在深圳图书馆大力践行。后来这些研究成果演变成为国家政策,在全国图书馆及文化场馆全面推行,自诩还是做出了些许贡献的。

任职深圳图书馆期间,还要面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深圳图书馆研制“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联合采编协作网(CRLNet)、“无线射频识别”(RFID)、“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项目中,我都写下了相应的研究论文,并力图贯彻“技术领先”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理念。有关公共图书馆和新技术应用方面的文字大多收录在我的论文集《天下之公器》中。

自2006年起,出任中图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2009年又当选为主任,我当时戏称为“赶鸭子上架”。但几年来的工作还是将我带入了这一相对陌生的领域,收获颇丰,写下了不少研究、论述和宣传的文字。这些文章择其要者收入了论文集《天下万世共读之》一书。

我历来以为,图书馆属于大众,属于天下读书人,应该让图书馆学跳出专业的框框,为普罗民众所掌握、所利用。2012年之后,由于卸任馆长职务,略有时间可支配,于是尝试践行这一夙愿,撰写了《斯文在兹》和《图书馆史话》这两本面向普通读者的书。还写下诸多宣传介绍图书馆、倡导读书的通俗文章,这些文字择要收录在《清话书林》一书中。

此外还主持编写了《阅读,请到图书馆》一书,是在我领衔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公共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研究”课题报告的基础上完成的,计划2015年出版。

本时期主要著述:

专著

1、天下之公器.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2、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蓝皮书(2010)( 与李国新等合作).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

3、公共图书馆服务案例(与肖容梅合著).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斯文在兹. 深圳:海天出版社,2014.

5、天下万世共读之.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中国当代图书馆馆长文库.

6、图书馆史话.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中国史话丛书.

7、阅读,请到图书馆. 深圳:海天出版社,2015.

8、清话书林.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论文

1、文献资源、信息资源和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 1996(6).

2、图书馆与人文关怀. 图书馆, 1999(1).

3、21世纪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研究方向(笔谈).图书情报工作 2001(1)

4、信息资源建设摭拾. 图书馆论坛, 2001(5).

5、谱时代劲曲, 写策府新篇.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1(1).

6、文明沃土 知识津梁.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2(3).

7、深圳市图书馆事业建设与发展综述. 2005.粤港澳图书馆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

8、“数字深图”概述. 2003年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 //《天下之公器》.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9、 RFID系统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与马瑞、李星光合著). 图书馆论坛, 2005(1).

10、天下之公器 —— 论公共图书馆精神. 深图通讯,2006(2).

11、开放·平等·免费——论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精神. 2006年长春国际图书馆学术会议论文. //《天下之公器》,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12、迈向智能化图书馆(与甘琳合著).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6(6).

13、从RFID到智能化图书馆(与甘琳合著). 深图通讯, 2006(3).

14、建馆廿周年致辞. 2006年12月. //《天下之公器》,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15、人文关怀·现代科技·自助图书馆(与王林合著).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4).

16、大道之行,有器之用. 图书馆论坛, 2008(6).

17、服务立馆 · 技术立馆 —— 谈深圳图书馆的办馆方针. 深图通讯,2008(4).

18、又有花香,又有树高: 竹帛斋图书馆学论剑序. //程焕文,王蕾. 竹帛斋图书馆学论剑 ——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19、“十批”是否好文章 —— 读《十批判书》. 深图通讯,2008(3).

20、图书馆·图书馆学·公共图书馆 —— 公共图书馆劄记之一. 公共图书馆, 2009(1).

21、文献保障·研究参考·公共图书馆 —— 公共图书馆劄记之二, 公共图书馆, 2009(2).

22、ILAS是什么. 公共图书馆, 2009(2).

23、归去来兮,图书馆学. 图书情报工作,2009(13).

24、公共图书馆的理念和深图服务立馆的方针.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09(3).

25、阅读· 图书馆· 图书馆学——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成立致辞. 今日阅读,2009(3).

26.、城市需要图书馆的N个理由-—— 在纪念温州市图书馆建馆九十周年“图书馆与城市文化高层论坛”上的发言. 图书馆论坛,2009(6).

27、从文化传承说开去.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

28、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研究(与汤旭岩等合作).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

29、读书的目的就是读书本身—— 在民间阅读文化沙龙上的致辞. 2010年11月. //天下万世共读之.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30、《金刚经》侧记. 深图周报,2010年11月.

31、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蓝皮书(2010)序言. //公共图书馆研究院. 中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蓝皮书(2010). 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年.

32、阅读,请到图书馆: 全民阅读推广手册序言. //徐雁:全民阅读推广手册,深圳:海天出版社,2011.

33、学使之风,山高水长 —— 《李华伟传纪》序言. //杨阳. 李华伟传纪.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4、从旧闻翻新看公共图书馆的价值观. 中国文化报,2011-02-10.

35、高山安可仰,徒手揖清芬 —— 《谭祥金赵燕群文集》读后. 公共图书馆,2011(1).

36、深浅阅读谈. 图书馆报,2011-04-22.

37、免费开放:理论追寻、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 与余胜合著).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

38、叶德辉:其学,其人,其死.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1(3).

39、文明传承与图书馆藏书 —— 在“第五届全民阅读论坛”上的报告(摘要). 图书馆,2011(5).

40、自助图书馆的事儿. 图书馆论坛,2011(6).

41、《社科新书目》1000期寄语. 社科新书目, 2011(1000) .

42、花婆婆的心愿和使命 —— 在全国少儿阅读峰会上的致辞. 2011年9月. //天下万世共读之.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43、图书馆要慎收捐书. 图书馆报,2011-10-14.

44、阅读,指导还是不指导?图书馆报,2011-11-11日.

45、何来天尺测春风 —— 小议图书馆资金的“绩效评价”. 图书馆报,2011-12-2.

46、自助图书馆·匏瓜·拉菲酒. 图书馆报,2011-12-23.

47、旧邦新命. 公共图书馆,2012(1).

48、数字阅读·纸本阅读·图书馆阅读 —— 在“中外新阅读论坛”上的演讲. //褚树青主编. 城市图书馆研究.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

49、理论的魅力、使命与担当 —— 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六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上的演讲. 图书馆,2012(2).

50、置办自助图书馆不是购买洗衣机. 图书馆报,2012-03-02.

51、勇于创新,敢于超越:深圳自助图书馆技术牵引创新及其人文理念. 图书情报工作,2012(15).

52、阅读,要到图书馆. 阅读温岭, 2012(8).

53、小小桔灯照书香 —— 《“小桔灯”阅读推广计划》序言. 2012年10月.

54、现代文明、公民阅读与公共图书馆 —— 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百年馆庆和第二届粤港澳地区图书馆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报告. 2012年12月18日.

55、《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案例》前言. //吴晞,肖容梅:公共图书馆服务案例.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6、我们加入图书馆学会的N个理由. 公共图书馆,2013(1).

57、天条、天职及对它的误读. 图书馆报. 2013-05-10日.

58、且唱新翻杨柳枝 —— 数字阅读随笔. 图书馆,2013(3).

59、阅读是天职,推广是使命 ——在“首届全国阅读推广高峰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今日阅读,2013(4).

60、阅读推广:图书馆的天职与使命. 图书馆报,2013-08-09.

61、三个故事 ,一条宗旨 —— 阅读自由随笔. 图书馆建设,2013(9).

62、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作用不可替代. 图书馆报,2013-11-01.

63、图书馆为什么要进行阅读推广. 公共图书馆,2013(4).

64、图书馆学的魅力:图书馆学的理性和感性序言. //王梅. 图书馆学的理性和感性. 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年.

65、“读书表格”二则.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6).

66、阅读: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 在“2013中国图书馆学会数字阅读论坛”上的发言. 图书馆论坛,2014(8).

67、藏书文化与图书馆学术研究 —— “首届中国藏书文化学术研讨会”致辞.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4(1) .

68、我有一个职业梦. 公共图书馆,2014(1).

69、大阅读时代和图书馆阅读推广 ——在湖南省普通高校图书馆2013年馆长年会上的报告(摘要).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 2)

70、变革的名与实:“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实历摭拾. 图书馆,2014(2).

71、错开一扇门. 图书馆论坛,2014(4).

72、阅读立法本质是监督政府尽责. 南方都市报,2014-4-29.

73、苏州图书馆百年感怀. //苏州图书馆编. 我与苏州图书馆.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

74、推介几本文史新作. 行走南书房,2014(2).

7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回眸“开放、平等、免费”. 图书馆建设,2015(1)

76、关于全民阅读和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几点解析—— 在 “2014年全民阅读推广峰会” 上的发言(摘要). 图书馆建设,2015(2).

77、全民阅读时代和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共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研究”课题报告导论). //阅读,请到图书馆. 深圳:海天出版社,2015.

访谈录

1、图书馆,公共了吗?—— 《南方周末》访谈. 南方周末. 2006-08-24.

2、官拜镇书将,风流十万年 —— 《出版人》杂志访谈. 出版人,2007(7).

3、访谈深圳图书馆原馆长吴晞先生 —— 《数字图书馆论坛》访谈. 数字图书馆论坛,2013(12).

4、最好最坏的大阅读时代.《出版人》访谈. 出版人, 2014( 11).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c6212e0102v88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