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稿:图书馆员职业伦理研究
2015/7/9 点击数:1954
[作者] 西北老汉2011
[单位]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 组稿,一组关于图书馆员职业伦理研究的论文,已经发表在《图书馆论坛》2015年第6期上了;组稿,组织图林陕军一干中青年得力将领研究撰写出来的稿件。
先说说博文的题目。
组稿,一组关于图书馆员职业伦理研究的论文,已经发表在《图书馆论坛》2015年第6期上了;组稿,组织图林陕军一干中青年得力将领研究撰写出来的稿件。
还是在去年的某一天,一个国内图林的圣地,国内某个当代泰斗级腕儿给老汉说起了这么一个事情:可以对国际图联2011年发布的《图书馆员及其他信息工作者的伦理准则》组织人力开展研究,形成一批研究论文。高人就是高人,出的点子都是高屋建瓴。老汉闻之大喜,回陕后找到了图林陕军中几个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有一定功底的同道之人,就高人这个建议展开讨论,商议研究思路,分配研究任务,制定研究计划。
整个过程回忆起来,就是一次严肃的课题研究过程。经过若干次的集中讨论、辩论,形成不同方向的研究思路和大纲,集思广益修改论文初稿,听取国内专业(当然也包括那位顶级高人)的指点,最后在《图书馆论坛》编辑们的一次次修改中,出现在了《图书馆论坛》2015年第6期上。
论文共4篇,分别是:
刘亮、李煜合作的《论图书馆员职业伦理建设》;
闫小斌、段小虎、边晓红合作的《道义论视域下的图书馆员职业伦理研究》;
白君礼、陈建文、张歆杰合作的《《图书馆员及其他信息工作者的伦理准则(IFLA)》研究》;
赵冰、杨玉麟合作的《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伦理建设探究》。
组织力量编写上述这组论文的目的,主要是听取了那位高人的建议,以期引起国内图林对国际图联发布的这个图书馆员职业伦理文件的关注,这对我们这些人来说也是一个对图书馆员职业伦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等关联问题的学习过程。实话实说,通过研究和学习,还真有了很大的收获。
诚然,尽管这组论文的研究者们大都有着一些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功底,以前对图书馆员职业道德问题也有过一些关注,但毕竟本次研究有些被动的成分,所以无论是系列论文的整体框架结构设计,还是具体每一篇论文中表现出来的研究内容和学术观点,还都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与那位高人的期望都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毕竟我们做了这件事情,拿出了4篇初步的研究成果,就算存在着一些问题,也可以抛砖引玉,如果能引起更多人对这个文件及其精神内涵的关注和研究,我们的研究初衷也算是实现了。退一步说,即使由于我们的论文水平还不足以引发足够的关注,我们这些人自己也通过这次研究有所提高,也算是有所收获了。
没有课题定位,没有经费资助,我们自发地组织人力集中研究某一个专业热点问题,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应该算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学术历练。积累了学术团队协作的经验,提升了研究者的学术研究能力,收获了4篇核心期刊论文。
前一阶段,老汉一直在为三年后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而恐慌。有了这次的经验,似乎帮老汉找到了一点退休以后生活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