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服务案例评审,还是案例撰写老问题

2015/11/13   点击数:2223

[作者] 西北老汉2011

[单位]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 日前,收到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办公室信函,邀请老汉参与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优秀案例(东部地区)评审。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工程 数字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



日前,收到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办公室信函,邀请老汉参与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优秀案例(东部地区)评审。

2015年9月,国家图书馆向全国省、市、县三级公共图书馆,征集2013-2015年间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方面的优秀案例,经过评审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交流。国家图书馆把这些案例划分成了六种类型:(1)关键技术研发与新媒体应用案例;(2)专题数字资源建设案例;(3)服务推广案例;(4)规范化管理案例;(5)社会化合作案例;(6)其他案例。

无论是前期专家分组网络评审,还是昨日各地专家集中古城会议评审(据说还有终审),老汉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很有感想:

第一,我们国家无论哪一级(省馆、市馆、县馆)公共图书馆,这些年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图书馆主持的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无疑也从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继续重视纸质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的同时,充分重视数字资源的建设、整合,利用数字传播信息技术,搭建富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资源服务平台,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一个便捷、顺畅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或网络图书阅读平台,在许多经济条件允许的地方,都已经成为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新常态。审读中,发现了许多类似的案例,内容大同小异,包装的角度各有不同,取的名称也都很有地方特色。当然,类似的案例多了,如何突出自己案例的特色,就很有讲究了。而如何评选出更为优秀的案例,专家们也主要看此案例是否具有别人所没有的特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创新性了。

第二,尽管我们这个评选专家组只负责东部地区图书馆报送的案例,但还是能够从中看出全国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和推广工作中,同样存在着规模差异和地域差异。所有案例中,省级图书馆和市级图书馆选报的案例较多,而县级图书馆案例明显偏少;长三角地区图书馆选报的案例内容,在项目内容框架设计上、在新技术和图书馆传统业务结合上,明显要高出其他地区一筹。上海图书馆把关联数据技术应用到家谱知识库建设中的优秀案例,给大家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如果按照国家图书馆案例征集文件设定的六个类型来看,新媒体应用案例、服务推广案例明显多于其他几个类型,甚至有的类型在申报案例数量较少的情况下都给评选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说明了我们的各级图书馆热衷于追大流搭建平台、忽视了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轻视了社会合作和管理机制创新。当然,也存在图书馆在申报案例时类型的选择上存在着一些错误。

第四,还是那个老问题:我们的公共图书馆人,活儿干了、力出了,可就是不会给自己“涂脂抹粉”——不会撰写案例。不要“借机”把自己图书馆所有的工作成绩都一股脑地都写出来,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亮点和优势。比如写服务平台建设案例,写了自己图书馆的历史和现状,写了服务平台搭建的社会意义,写了平台搭建后的社会反响(空泛的议论,缺少实际的数据和事实),就是不见平台的设计框架图、平台特色和服务效果数据。

最后,想给国家图书馆提个建议,因为是“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项目”优秀案例评选,希望以后的类似活动能采取这样一种评审模式:全国遴选专家,分片异地评审;同组专家集中在一个网络机房中,利用网络条件在实时测试申报项目各项指标(比如平台的设计思想、服务内容的框架设计、资源的丰富程度、页面友好程度、读者利用手段丰富程度和便利程度、读者对平台的利用程度,等等)提出评审意见。这样,可以提高评审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再说点题外话:

其一:同组专家中,见到了中国社科院图书馆原馆长杨沛超教授,令老汉非常开心。大杨是老汉当年大学时的同班同学,而且是同宿舍同床铺的“上铺兄长”,教给了老汉不少人生的知识。老同学古城相会格外高兴,只是遗憾时间太紧无法邀请他到老汉我的“村里”新居看看,只好就近购买两瓶西凤送上。

其二:散会后,与陕西省图书馆马馆长同车回家,刚出城墙就要求放我下来,只因为血压增高、血糖降低感到胸闷气短,类似晕车,只好下车在城河边呼吸新鲜空气。缓解后坐311路公交车返回长安。非常巧,墙下河边,歇脚的地方居然刚好就是勿幕门外(我出生之地的附近)。看到河边现在郁郁葱葱的树木,对着当年差点失去生命的河水旁(一个遥远的故事,有机会再说),拍了一张照片留作了纪念。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cba36b0102w02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