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立图书馆的前身——上海通信图书馆
2016/9/5 点击数:1337
[作者] 建中读书
[单位] 上海图书馆
[摘要] 今天上午,我在市政协的一个会上做了一个发言,以下是发言内容:上海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除了一大会址等标志性遗址以外,还有很多沉睡在各类资源里。我从图书馆的角度讲一个党史教育的例子。
[关键词] 上海通信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 上海市立图书馆 应修人 湖畔诗社
今天上午,我在市政协的一个会上做了一个发言,以下是发言内容:
上海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除了一大会址等标志性遗址以外,还有很多沉睡在各类资源里。我从图书馆的角度讲一个党史教育的例子。
上海近代史上有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大众图书馆,建立于1921年,创办人是应修人。其藏书多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版的新书刊。该馆对外开放的同时建立了共进会,恽代英、郭沫若、郁达夫等均是会员。应修人等人以图书馆为阵地,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不少青年就是通过上海通信图书馆走上了革命道路。1928年,藏书由创办时的138种增加到5000余种,读者达到二、三千人。该馆还实行通信借书,范围遍及全国,并远至东南亚。1929年该馆被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查封。查封以后,国民党市党部想做国民党的图书馆,教育局坚持将它改建为市图书馆,因为当时没有公共图书馆。后来,通信图书馆就成为上海市立流通图书馆,1921年创建的时候应修人就希望它成为上海图书馆,国民党接收后被冠以“反动”的帽子后,改建为上海的第一个政府兴办的公共图书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上海通信图书馆是上海图书馆的雏形,应修人是上海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先驱。后来的一些进步图书馆如蚂蚁图书馆、申报流通图书馆等都受到通信图书馆的深刻影响。
应修人是中共党员,也是一名知名的诗人,他与冯雪峰等创立了湖畔诗社,应修人本人留下了百余首新诗,他的《妹妹你是水》是这一时期爱情诗歌的代表作品,其文学才能得到郭沫若、郁达夫、叶圣陶等人的称赞。
上海的红色历史资源是极为丰富的。我们不仅看到了前辈们政治斗争的一面,而且深受他们这种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精神风采所感染。这些红色资源挖掘的过程既是历史再现的过程,也是党史教育和宣传的过程。
因此我建议:第一,拓宽党史研究的视野,不仅要管理好现有红色遗址,而且要注重在各类历史资源中深入挖掘党史文献档案及实物资料。不少珍贵的资源都散落在不起眼的资料里,如在旧租界时代出版的大量西文资料中就有不少与中共有关的信息;二,重视中共党史的关联信息,我们可以党史为主线,将各类进步思想、团体和人物串联起来,也就是说不能将党史与其他历史孤立开来,而是将它们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党史内容更充实,形式更丰富。通常我们不会把《妹妹你是水》看作是党史教育的素材,而是把它列入近代诗歌的范畴。把这首诗与党史教育结合起来,更能加深我们对党的认识、对历史的了解,他们真正打动人的不只是慷慨激昂的口号,而更多的是他们那种大公无私的境界和浪漫主义的情怀;三、以纪念建党一百周年为契机,做好上海红色历史资源的挖掘和征集工作。“中共一大”之所以在上海开,这是历史的必然。上海有极为丰富的红色资源,它们已经默默地告诉后人更有力、更有说服力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