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回避了要害的沉重话题
2012/7/14 点击数:613
[作者] 老树根新生涯
[单位] 老树根新生涯
[摘要] 国产电视剧一直在争取收视率和不触犯无形“底线”之间艰难游刃。继古装戏、谍战片和抗日战争剧“疲劳轰炸”之后,以《杜拉拉升职记》为标志,职场剧开始流行,与当年《编辑部的故事》相比,现在的职场戏应该是2.0版的,其中有些甚至还有美剧的影子。
浮沉:回避了要害的沉重话题
国产电视剧一直在争取收视率和不触犯无形“底线”之间艰难游刃。继古装戏、谍战片和抗日战争剧“疲劳轰炸”之后,以《杜拉拉升职记》为标志,职场剧开始流行,与当年《编辑部的故事》相比,现在的职场戏应该是2.0版的,其中有些甚至还有美剧的影子。
最近连续看了几集《浮沉》,好不容易有了个我还看得下去的连续剧。虽然也是职场戏,用了个小清新白百何来吸引小白领们,但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主线其实是国企改革。我没有从头看起,觉得这个戏的时代背景太含糊,到底是什么年代的国企搞不清。一号男主角张嘉译,从其“厂长”头衔到略有掂起的肚子和喜欢敞开的不中不西服装,应该是80年代国企领导的典型,但是戏里串起企业改制的成败关键是软件、常常还喜欢说产业链什么的,完全不是80甚至90年代的腔调,又像是在21世纪(甚至到今天我都不知道是不是有这样的企业),所以有点不伦不类。
看得出,编剧导演是费了很大劲想搞得“与时俱进”一点(大谈根本没搞懂的企业基础软件和产业链也属于这个努力的一部分),甚至让中年男一号爱上年纪差一大截的小清新,算是尝试“突破”。还破天荒地出现了工人集体抗议的场面,当然目标是对准外企的。不过因为较少禁忌,戏里对外企的描写还算靠谱,戏里两大外企竞相行贿并不算太冤枉,过去影视剧里不说,是因为鼓励引进外资;而现在风头有些转过来了,这是“政治”需要,大概也可平衡一下对垄断国企的批评;两家外企一家美资一家日资,我看了没有几集就断定那家日资肯定更加倒霉,后来果然,日资老总自行垫付的行贿款泡汤,最后还死于非命;而美资的贿款在最后一分钟没有汇出。这是迎合“民意”,中国无论官民对美国高科技企业还是有几分敬意的。片中几位主要白领及他们之间的勾心斗角还算看过得去,这本来就是职场片的看点之一。但是我觉得扮演美资企业中国区总裁的章申是形象上最成功的一位,以前不多见(或许我看电视剧太少)。我接触过一些跨国公司高层的华人,就是这个样子的,浑身上下清清爽爽,也不忌讳有点白发(国企老总不论真假都一头乌发),举手投足也像,不过一开口那蹩脚英语就露馅了,与角色的背景不符。
但其中我看得最不舒服的地方还是那家国企及其改革。那位王厂长(张嘉译)基本上还是当年的“乔厂长”(蒋子龙上世纪80年代笔下的著名人物,现在年轻人应该不认识),敢跟小姑娘玩暧昧改变不了这个基调,只不过乔厂长当年的“奖勤罚懒、计件付酬”等换成了现在貌似时髦的“软件平台”;坏蛋也照例是副手(王志飞演的),靠山是当副市长的丈人,不回避因为本人也曾担任副职,所以对此种“坏蛋模式”十分反感。
无论80年代还是现在,国企的问题及其解决绝非“坏蛋副职”加“乔厂长”的套路可以涵盖的,今天还来假装相信这样的谎言不仅无助“改革转型”,简直是令人恶心了。至于剧最后玩那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以夷制夷”把戏,还敢说能以此“与外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其实那只不过是明清开阜以来屡试屡败的小聪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