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正直行

2012/8/18   点击数:416

[作者] 立人乡村图书馆

[单位] 立人乡村图书馆

[摘要] 之所以第二次踏上前往立人图书馆之路,不仅在于想探究不同地区的立人图书馆会有什么不同,更在于想看看立人之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她(他)们是如何去践行立人理念的。同时,私心里觉得去年去的立人六馆–甘泉图书馆还是在环境上大大超出我的想象,想去一个更偏远,物质意义上来说更为艰苦的环境看一下,似乎更符合心中关于乡村的臆想。

[关键词]  立人图书馆 夏令营 乡村



【阿飞按:晓文姐于2012年7月和其儿子及志愿者卡娜来到四川巴中晏阳初图书馆正直分馆做志愿者。】

之所以第二次踏上前往立人图书馆之路,不仅在于想探究不同地区的立人图书馆会有什么不同,更在于想看看立人之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她(他)们是如何去践行立人理念的。同时,私心里觉得去年去的立人六馆–甘泉图书馆还是在环境上大大超出我的想象,想去一个更偏远,物质意义上来说更为艰苦的环境看一下,似乎更符合心中关于乡村的臆想。

我们一行三人,儿子华一钧与浙大城市学院大三学生胡卡娜是七月十日从广元到正直的,广元以前只是有个名字,而当它展现在你面前时,你会觉得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其城市建设的样貌真是区别不大,走到哪里都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我们吃饭时都得说少放点辣。

去乡村,去年的围场,今年的正直,坐长途车是必须的,而延时开车好象也是一样,定好的时间,总是在莫名的等待中流逝,时间,在乡村显现出它特有的不确定性,一如我们回成都时一样,快了快了,不知车在何处,焦虑地等待,然后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辆车,拉上行李就走,你就象一粒被动的棋子。

一路上,都与望月保持着联系,她是我们与这里乡村的唯一联结。在六七点钟的样子,我们终于来到了立人。有幸的是,我们到达的时间刚好与人大志愿者队伍汇合了,当走上正直中学高高的台阶时,看到有几个老师及领导模样的人在大门前等候,后来被证实就是正直中学的蒋校长,可见正直的立人是有福的,立人在正直的生态不错。而这一点,在以后的就餐,人大与立人及正直中学合作的夏令营活动中,更显现出校方的重视。立人以自已的行动,以自已的存在为平台,搭起了乡村与城市的桥梁,搭起了大学与中学的联结,这正是立人理念的践行,它突破了图书馆的苑囿,使自已的力量在乡村显得更强大。我们不去探究十天夏令营的实际效果,但其来自全国各高校和世界十几个国家的三十五名大学生空降正直镇这一阵式,对这里参加夏令营的近二百名中学生,乃至于对于只有一条街的偏远的正直镇来说,就足以产生不小的影响,而它的辐射作用远不至于此,我们还碰到了一些从巴中市,甚至从内江赶来参加夏令营的学生,就单从这点来说,立人做到了。

我们的这次立人行,因夏令营的存在显得有点无所事事,图书馆基本上没有读者。(也有例外),这也让我们有时间可以近距离且安静地打量这个馆。可能是职业的原因,我还是关心图书馆的基本业态方面的问题。正直馆的书,可能因为有初中生的原因,也可能因地理方面的原因,更因为正直馆里还有很多原正直中学图书馆的图书,所以,从书的选择,从书的质量来说,与甘泉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而它居然还有一个与书库一样大的藏书室,里面架子上也堆满了书,这些书与立人基本书目有着一定的差别,但也令人感叹它的“富有”。场地的富有,书量的富有。我不知道这些书来自何处,其复本之大,书的来源之杂,真觉得有点奢侈得浪费。据了解,立人用这些书来做家庭图书馆,也就是可以申请从其藏书室借书,但从书的质量,好象与立人还是有所区别,所以,立人在正直受到礼遇的同时,还是会有所受牵制,而不象六馆,如果都来自立人自已的捐赠,则自由度更大,书的质量也更有保证,这真是一种悖论。

另外,立人各馆之间的捐赠之差别,还是很明显,比较六馆与正直馆,六馆似乎更易得到捐赠,所以书的扩张性令人惊讶,而正直馆,是否因地处更偏远还是其他原因,其书的捐赠来自个体的明显要少,我随意翻了一个架子上关于外国人物传记的书,发现只有三种书来自秋风与一川的行走的个人捐赠,其他的都来自心平基金会,或没有捐赠信息,可见其个人捐赠在正直所占的比例并不太高(注:此印象只来自一个架子的抽测。我没有正式统计过,也没有具体统计过正直建馆的捐赠信息),所以,作为立人,我觉得不仅各馆的专职义工,要明确告诉那些关注立人的人,你馆需要什么,特别缺失的是哪些类书,作为立人整体,也要通过年会,通过对不同馆所藏图书的比较,来给捐赠者一个明确的引导,使各馆的捐赠从质量上,数量上趋于平衡,或者对于接受捐赠少的馆,给予更多来自基金会的捐赠,甚至对于一些大的捐赠复本,各馆之间互通有无、调剂,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及各馆的差别。

由于立人各馆专职义工一般都只有一人,而其要总管所有大小事,且各专职义工并没有经过专职培训,所以,对于其图书的分类,还是显现出一些混乱的局面,不仅著录的内容有详略,且分类级次也各不相同,六馆分得细一点,正直馆粗一点。我不知其他馆情况怎样,但会造成一定的后果,就是对于各馆的统计,比对会造成一定困难。所以,我建议各馆义工在分类,著录等方面还是要统一,既然用统一系统,则哪些类必须著录,著录到什么级次,最好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而不要各馆各行其是,以后会在图书数据上留下后遗症,虽然这不是立人的重点所在,但规范总有好处,无论表现在何处。

立人专职义工生活环境的差异,也是我深有感触的地方。正直馆的义工至今连热水器也没有,所以,到了冬天,只能到镇上的浴室去洗澡,听说一次要八块钱,相对于他们微薄的工资来说,那还是相当高的,正直的物价由于地处偏远,物流不便,其实并没让我们这些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有种便宜的感觉,东西质次价高,这可能也是与我们想象中的乡村区别很大的一种现实吧。我希望我们的立人之友们在关注立人图书馆的同时,也关注那些专职义工的生活,是他们的存在才有立人图书馆的发展。

我们走的时候,也感叹于立人图书馆义工对于图书乱架现象的苦恼,这其实是每个图书馆都会面临的问题,不仅是立人,何况立人一个馆只有一个全能的义工,乱架不可避免,但庆幸的是,正直的望月他们行动起来,听说在我们走后就跟短期志愿者皮寒平他们一起因地制宜,制作了一批可爱的代书板,希望在新学期开学后,能使学生用起来,图书馆是学生的精神家园,也同样需要有规则来保护,但愿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另外,我们在聊天时也谈到,觉得义工们对于学生的阅读情况应有一个月度或者季度的分析,据此,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看出学生的阅读倾向,制作借阅排行榜,并对此做出有针对性的引导。而分层阅读也是立人图书馆需关注的一个问题,我在六馆的时候,也提到过,立人的书让我们感叹它有大学人文图书馆的质地,它的书既新且深,但这些书,如果只是作为好书让人感叹的话,那必起不到它该有的作用,中学生有时间上的限制,没有那么多时间象大学生一样来啃读有些大部头的书,更何况对于正直馆,还有初中生,分层阅读显得更为重要,虽说读书没禁锢,但必要的引导,是一定要的,尤其是对于专职义工在填写心愿单时,一定也要有所考虑分层的问题。同时,我还想建议一下,由于我们在两个馆都碰到同样的问题。我们会在去那个馆前,根据义工提交的单子为立人捐些书,但还是发现其实馆里可能有些书已经有了,虽然多一个复本也不算什么,但对于立人通过捐赠来说,对于种类的需求,可能要比对复本的需求来得更为重要,所以,义工们在填本馆心愿单时,要查重。

这次去正直馆,还有感于它出的一本小册子,里面是学生的习作,包括封面,插图及编辑都由学生完成,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它的出版的费用一部分是通过学生去镇上募捐所得,里面有我们在镇上看到的各个商家的名字,且这本册子上还为他们做了广告,学生看到了这些名字,一定会忍俊不禁,而且可能其中就有学生的家长,他们也一定会对自已的支持感到由衷的高兴吧。正直馆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已的声誉传播到了镇上,难怪我们与望月一起上街的时候,发现镇上还有人与望月打招呼,可见望月在镇上的人气了,听阿飞说,他的学生家长也经常请他去家里吃饭,这正是立人乡村图书馆立足的根本了。

这次去正直,有幸碰到了传说中的的阿飞,感慨于他的平和,平和的语调,平和的举止,还见到了巴中的立人之友王开,一个热情真诚,一见如故的大男孩子,有着孩子般纯真的笑容,还见到了另一位开画室的立人之友,望月把陈锐的情况(望月的博客中提到一个热爱绘画的学生)向他做了介绍,并一同看了陈锐同学的墙画。望月通过自已的行动,为那些有才能的孩子不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那本文学小册子上也有陈锐的插图),另外,正为这些孩子尽力打通一条通过外面世界的通道,让他们向外看,让外面的人来关注这些孩子,这也正是立人图书馆理念的最好践行。谢谢望月,谢谢立人的义工们,希望你们越来越好!

原文连接:http://www.xctsg.org/archives/3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