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分析和二次分析的案例

2013/5/1   点击数:2348

[作者] 老树根新生涯

[单位] 老树根新生涯

[摘要] 人老了,开始关注健康问题(说真的,几年前从来不看这类东西),今天(初稿起草于4月20日)看了《南方周末》18日E26版文章“老龄化时代的帕金森病”,结果健康卫生知识并没有长进多少,倒是看到了元分析(Meta-analysis)的实际案例。

[关键词]  元分析 二次分析 案例



人老了,开始关注健康问题(说真的,几年前从来不看这类东西),今天(初稿起草于4月20日)看了《南方周末》18日E26版文章“老龄化时代的帕金森病”,结果健康卫生知识并没有长进多少,倒是看到了元分析(Meta-analysis)的实际案例

其中一段文字:

“据一项发表于2010年的汇总分析,每天摄入300毫克咖啡因,未来患帕金森风险会降低24%。咖啡因的主要来源是咖啡和茶叶。每杯咖啡可以提供150毫克的咖啡因,每杯茶大概能提供50毫克,但具体数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其中提到的“汇总分析”,就是元分析的另一种译法,多年前我为这种方法自己造出来的中文名称就是汇总分析(与“首创权”完全无关,不过证明别人也这样想而已),它似乎更加明了,确实是把一系列相同调查(Survey)的结果汇总起来分析,而后者显然来自“元数据”,我古文不行,有点怀疑中文中的“元”与meta是不是对得上。

另外一段文字,“每我们对一种常用的消炎镇痛药布洛芬进行了研究,发现长期小剂量使用布洛芬(每周两片以上),可能降低帕金森病风险约40%,与之相反,使用阿司匹林等其他消炎镇痛药,不会改变帕金森的危险。我们进而将全世界相关研究结果合并,发现使用布洛芬者,帕金森病风险下降27%。这项研究发表于2011年的《神经学》”。则大致提到了元分析怎么做。

下图为我在2009年单位信息分析方法内部系列讲座中第13讲的一页

一些年前我关注过情报分析方法,就如当初认识情报就是Intelligence那样,我从来不是拿别人的论文、或查字典作为研究是起点,而是从功能出发,找功能相同或相似的,不管它叫什么,来参照对比。1986年可能是国内首先提出内容分析作为情报分析的方法,后来1990年在英国学习时看到Secondary Analysis和Meta Analysis的文章和专著,认识到那些就是我心目中的情报分析方法,但是十几年以后的今天,我反思这些方法,觉得还是需要再想想清楚,关键是那些看上去确实在“分析信息得到情报”的方法,在我们的技术经济情报工作实践中应用非常困难,在医学研究中发展很快的寻证研究(Evidence-based Research)与之非常相同,我曾经也想把它当作情报分析方法,但是至今还觉得不成熟。这些思考也是我几年前先答应出版社写本情报分析方法的书,后来又不敢写的重要原因。

不过,这些探索中有一点体会我仍然认为搞情报的必须坚持,那就是眼界要拓宽一些,虽然我一直赞成情报要落地,要嵌入于行业、专业或专题,但是你既然是搞情报的,就必须与搞专业的有所区分,从自己的行业、专业或专题以外寻找情报的答案始终是值得一试的,只是把握宽泛和跨界的边界是非常需要智慧和经验的,没有什么简单公式可以对付。

原文连接:http://www.miaoqihao.name/?p=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