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眼,向前走
2013/9/29 点击数:3371
[作者] 立人乡村图书馆
[单位] 立人乡村图书馆
[摘要] 9月初,红钰来了,带着她参与绿色营的游戏。每天吃过晚饭,出门转路,如同夏令营期间唯一的放松与浪漫的时刻。
合上眼,我面对着黑暗,阳光透进来,美好的感觉就来了。
一、起因
9月初,红钰来了,带着她参与绿色营的游戏。每天吃过晚饭,出门转路,如同夏令营期间唯一的放松与浪漫的时刻。
走出街道,走在山路上,光源来自藏于花草间的星星萤火,山谷里的点点人家灯火,还有透过云层的忽明忽暗的月光。 想起之前与任老师转路时刻,伴着月光,伴着京剧腔调,在这幽静的山谷里慢慢地走着。
开始寻找黑暗中的乐趣。 寻找鸟叫虫鸣狗吠声。蛐蛐是在一刻不停的叫着,混合着很多种音调与节奏,机关枪式的、冲锋枪式的……一路这样走了一个钟头。来到无人的得胜村村小,坐在升旗台上,面对着空阔的山谷,山谷中传来林鸮的叫声,在混杂的蛐蛐声中显得很是遗世独立、旷世奇人。狗吠声也是常有的,听到后会想,是哪家的大人还在外奔波,现在才回家。有时会听到好几只狗在叫,就好奇这么晚了,山谷那头发生了什么。在没有“新闻”的山谷里,只要是稍有一点动静都会传开的,拉家常、摆龙门阵。
静静地与红钰坐着,聊着绿色营的事情。其中盲行引起了我的注意。一种是两个小伙伴,一人合上眼,另一人扮演导盲犬的角色。“导盲犬”将合眼的同学引向一棵树,引导他去抚摸这棵树,感受这棵树,寻找这棵树的周边信息。经过一番体验之后,这棵树就成了这位同学的生命之树了。之后将这位同学带离,睁开眼,寻找那棵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树。想想寻找到后的情形吧……一种是几个人前后站好,手搭前面同学的肩膀,除了前面第一位同学(代号A)其他人都闭上眼。A就肩负起这几位同学的信任带领大家走一段不寻常的道路。这中间所有人都不能发出任何声音,专注于感受。用耳朵感受脚踩落叶的声音、风吹小草大树的声音、动物的叫声……,用皮肤感受风、感受搭在肩膀上的那双手、感受被树枝羁绊、感受道路坑坑洼洼,用鼻子闻花香、草香、树香和粪便的气味、死水的气味。用眼睛感受透过眼皮的阳光的温暖与明暗。还有一种就是,事先用绳子做一条盲行道,闭上眼,手握绳子,沿着绳子向前走。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到达终点后,睁开眼,再回头返回看看刚才走的一路,是种什么感觉呢?
二、第一回盲行
回来后,我们商量着在初一新生中试试以这样的方式来走进图书馆。预想的效果有二:一是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二是增加对图书馆的好奇感。团队游戏结束后,按小组排好队,说明好游戏内容与规则。闭上眼,安静几秒钟后,开始出发。我在最后一组做收尾工作。还没有走很长的距离,前面的男生就大踏步的把女生甩开了,队伍脱节了……看着最前面的同学还没有睁开眼,双手左右寻找着肩膀,自己站在她的面前,双手搭在了我的肩上,明显感到双手越抓越紧,我的脚步也越来越慢。一路跌跌碰碰,说话嬉笑声阵阵,来到图书馆,可惜事前忘记开门了,堵在了门口,哎,忙中出乱呐。将钥匙递给红钰。我们一组继续前进,终于都进到馆里了。提醒她们睁开眼睛,四散着在图书馆中到处看着。看时间不是很多了,就将同学们集中起来,红钰做了分享,我介绍图书馆。 本次效果没有预期的好,一是没有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美的吸引就不足了。二是人太多了,嘈杂的环境不能集调动多个感官来这一过程,留有了很多的遗憾。
三、第二回盲行
坐在借阅台前,拿着辛波斯卡的《万物静默如迷》翻看着,三位同学围了过来,看我在看什么书。与他们仨分享了两首诗《一见钟情》与《三个奇怪的词》。从《一见钟情》中体味诗人的不在场感受,从《三个最奇怪的词》中体味诗的创作技巧与语言的贫乏、不可靠。又拿起顾城的《走了一万一千里路》,分享了 几首寓言诗。我们商量着周六到山上水库去玩与读诗。
到了山腰处,坐在石台上,聊着他们曾经在外读书的经历,一位学生是在海口,一位在宁波。聊着自己看过的电影,喜欢的歌……拿出诗集,读了两首诗,开始聊起恋爱的话题了,与他们仨回忆自己的恋爱经历,只可惜他们没有向我分享。又读了会儿,起身,我说,咱们来一次不一样的上山方式吧。说明了一下手搭肩膀式的盲行,我先打头。手搭上肩膀,出发了。他们是第一次闭上眼睛走路,由于之前经常走夜路,就没有感到害怕了,走路也顺利了些。我放慢脚步,提醒他们关注耳朵、皮肤、鼻子与内心的感受,慢慢地行走。之后我们都不说话了,搭在我肩膀的手也逐渐的放松了。一刻钟的时间,我说我们轮流来打头,于是最后一名同学走上来。我闭上眼,手搭他的肩膀,继续行走。脚踩在石板路上,踏实后再向前一步。光透进了眼皮,一片浑黄,想是绕过了大岩石,走进了开阔的地方。心中除了这次行走,什么也没有进来,大概比之前做的冥想还能专注吧。踏上去,不再是结实的石板,而是软软的草,打头的同学提醒我们小路很窄,旁边是水田,小心,别掉进去。紧随了两步,与前面的同学距离更近了,慢慢地向前走。走了一长段距离,想着应该快到终点了,怎么还没听到提醒呢?忽然听到前面同学说我们走错了,慢慢睁开眼,身体背向太阳,回头,找正确的路。我们来到了一片大草地,一只野鸡唰得飞起,一直飞到山丘的那一面去了。我们几个都惊讶于此,互相说着第一次见到。走过草地,回头看,可惜没有拿相机,于是就用手框住此景。印于心中,形成文字。我说如果躺在草地上,平视草尖,会有草原的感觉。这是在大学时,在操场上,听着《喜欢你现在的样子》,看着草尖的感受重现了。
之后又有与望月一起的盲行。还有一次没有成功的盲行,与润晟商量了还几次,由于他怕黑……
分享那首辛波斯卡的诗:
一見鍾情
他們兩人都相信
是一股突發的熱情讓他倆交會。
這樣的篤定是美麗的,
但變化無常更是美麗。
既然從未見過面,所以他們確定
彼此並無任何瓜葛。
但是聽聽自街道、樓梯、走廊傳出的話語——
他倆或許擦肩而過一百萬次了吧?
我想問他們
是否記不得了——
在旋轉門
面對面那一刻?
或者在人群中喃喃說出的「對不起」?
或者在聽筒截獲的唐突的「打錯了」?
然而我早知他們的答案。
是的,他們記不得了。
他們會感到詫異,倘若得知
緣分已玩弄他們
多年。
尚未完全做好
成為他們命運的準備,
緣分將他們推近,驅離,
憋住笑聲
阻擋他們的去路,
然後閃到一邊。
有一些跡象和信號存在,
即使他們尚無法解讀。
也許在三年前
或者就在上個星期二
有某片葉子飄舞於
肩與肩之間?
有東西掉了又撿了起來?
天曉得,也許是那個
消失於童年灌木叢中的球?
還有事前已被觸摸
層層覆蓋的
門把和門鈴。
檢查完畢後並排放置的手提箱。
有一晚,也許同樣的夢,
到了早晨變得模糊。
每個開始
畢竟都只是續篇,
而充滿情節的書本
總是從一半開始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