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霞:学术评价改革背景下学科分析服务的转型

2023/6/10   点击数:129

[作者] 图谋博客

[摘要] 图谋按:“2023高校图书馆员科研评价与情报分析素养”线上研修班,主题为“大数据赋能高校图书馆科研评价服务”,其中有场报告为嘉宾为武汉大学图书馆决策支持服务总监刘霞研究馆员,其报告题目为《学术评价改革背景下学科分析服务的转型探索》。本文结合报告内容及报告人团队已正式发表的同名文献作一摘编,助力其“科学普及”。

[关键词]  学科分析服务 高校图书馆 刘霞



圕人堂文摘

图谋按:“2023高校图书馆员科研评价与情报分析素养”线上研修班,主题为“大数据赋能高校图书馆科研评价服务”,其中有场报告为嘉宾为武汉大学图书馆决策支持服务总监刘霞研究馆员,其报告题目为《学术评价改革背景下学科分析服务的转型探索》。本文结合报告内容及报告人团队已正式发表的同名文献作一摘编,助力其“科学普及”。

摘编自:刘霞,马浩琴,何汶等.学术评价改革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分析服务的转型探索——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23,42(03):44-51.

学科分析服务是指围绕学校的学科发展、科研评价和人才管理,采集多维数据、利用多种工具和方法开展数据统计分析,内容涉及ESI分析、学科态势分析、人才引进评估、期刊投稿指引、学科排名等,多以WoS/ESI/InCites、SCOPUS/SciVal等外文数据源为主,比较强调SCI论文相关指标的选取和应用。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持续推进,该服务作为学科服务新的增长点成为高校图书馆普遍开展的服务项目。学科分析服务支持管理决策和学科发展。数据来源:多维数据,以论文数据为主。典型服务:学科评估、ESI建设与大学排行、双一流监测、绩效奖励、职称评定、奖项申报、导师遴选……

学术评价改革政策及影响分析。相关文件密切出台,学术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办/国办,2015)、《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16)、《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国办,2017)、《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办/国办,2018)、《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中办/国办,.2018)、《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2018)、《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中办/国办,2019)、《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0)《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2021,深改委)。《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2016)、《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5部委,2018)、《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教育部,2018)、《关于深化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科技部2019)、《关于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社科院,2019)、《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科技部,2020)、《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科技部,2020)。从密集出台的文件、评估评奖的变化和高校改革实践来看,相关指标调整巨大,图书馆学科分析服务面临需求减少、内容调整、服务转型的影响和挑战。各级各类评估填报工作的简化和第三方数据的自动获取降低了评估活动对图书馆的依赖,而SCI论文相关指标的规范使用使得原有的以SCI论文相关指标为主的学科分析服务需求锐减,图书馆需要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科研管理和学科建设。

学术评价改革并不否定计量方法的支撑作用,而是纠正计量指标过度、不当使用的“唯论文”倾向。对于以文献计量见长的学科分析服务而言,有必要探索新形势下论文评价实践中计量指标的选择标准、适用范围和有效程度。学科发文差异性研究:学科/学院发文数量差别;学科/学院论文老化周期差别。定量与定性评价的匹配度研究:获奖成果案例分析;“双一流”学科代表作分析。

武汉大学图书馆早在1998年就开展基于SCI论文统计的学科分析服务,历经沉寂、中断、重新推出之后迅速发展,业已成为学科服务的核心业务之一,并得到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和相关院系的普遍认可。但随着学术评价改革政策的落地落实,学科分析服务需求骤减,据统计,2016—2019年图书馆年均提供各类分析报告近百个、统计数据200余份。但2020年开始显著下降,2021年报告数量已降为30余个。为此,2020年起,为契合政策要求、谋求自身发展,图书馆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并将服务重点转为围绕“双一流”建设开展学术前沿追踪。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学科分析服务也不例外。吃透学术评价政策的改革内涵,应需而动,不断创新,才能有效服务于新形势下的科研管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参与宏观评价,支持学校管理决策;深化影响力分析,辅助代表作遴选;优化前沿追踪服务,提升前沿研究的准确性和预测性;关注期刊分级评价,支持学校期刊发展;加强平台建设,打造校级论著中心。

学科分析服务的“不变”:数据是参考,但也只是参考——客观揭示。学科分析服务的“改变”:(1)宏观角度:支持目标设定、过程监测、目标达成度全周期评价——对标数据,年度数据;支持代表作迷选:学科百分位、被转载等更多影响力指标;回归文献分析本质,持续优化前沿分析:选题、方法和工具、团队建设。(2)微观角度:多元成果影响力——论文、图书、网络文化成果等,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等;高质量论文投稿——三高论文”“分级目录”“预期刊”;支持本校期刊发展——发挥文献计量和期刊评价优势。(3)平台角度:支持“一数一源”——将机构库打造成校级论著中心;平台+服务——自助式、交互式数据服务。

图谋简评: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学科分析服务是“因需而变”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实际是千差万别的。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人力资源、服务能力各不相同,各自需要从实际出发,谋求高质量发展。武汉大学图书馆刘霞团队的实践与探索,既具理论意义,又具现实意义,值得高校图书馆及其利益相关者进一步关注与思考。

延伸阅读:

(1)刘霞,马浩琴,何汶等.学术评价改革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分析服务的转型探索——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23,42(03):44-51.

系统梳理了论文评价相关的政策变化及对学科分析服务带来的影响,并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总结其在研究应对和实践探索两方面的转型做法,提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应在参与学校宏观评价、辅助代表作遴选、强化前沿追踪、支持学校期刊发展、打造校级论文中心等领域发挥作用。

(2)王雪莲,孔凡晶,刘万国等.“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学科数据分析工作调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9,No.453(10):68-74.

学科数据分析工作近几年发展迅速,各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内容和效果等均有很大差异。文章针对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开展的学科数据分析进行调研,对42所双一流大学是否开展学科数据分析、具体工作部门、研究内容深度、数据源、分析工具及在图书馆网站上的呈现情况等进行了分析比较,总结问题,提出了完善工作制度、丰富研究内容、拓宽数据源、丰富分析工具等策略,以期提升大学图书馆学科数据分析水平。

原文连接:https://njjn-jsjc-gov-cn-s-1416.res.gxlib.org.cn:443/rwt/1416/https/MJXG833PPNSXT3LPMNTX63LVF3SXP/home.php?mod=space&uid=213646&do=blog&id=139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