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农民的社会保障——一个误解的常识
2011/10/18 点击数:573
[作者] 杞人妄思
[单位] 杞人妄思
[摘要] 一般常识认为,土地是农民生活的命根子,是农民生活的保障。哪怕在农作物无法转换成商品的极端情况下,只要土地在,农民就可以在土地上生产出谷物维持最低生活。其实这种理想中的土地生活保障还与现实生产中农民的劳动技能,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其它物质条件(天气、水资源、农作物肥料)密切相关,这其中的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并不与劳动力市场中产业工人面临失业、工伤等劳动风险低,所以并不存在一个土地能给予农民最低生活的理想中的保障。
一般常识认为,土地是农民生活的命根子,是农民生活的保障。哪怕在农作物无法转换成商品的极端情况下,只要土地在,农民就可以在土地上生产出谷物维持最低生活。其实这种理想中的土地生活保障还与现实生产中农民的劳动技能,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其它物质条件(天气、水资源、农作物肥料)密切相关,这其中的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并不与劳动力市场中产业工人面临失业、工伤等劳动风险低,所以并不存在一个土地能给予农民最低生活的理想中的保障。
社会学工作中所说的社会保障是指社会对公民在年老、生病、年幼或失业的人提供的收入补助。《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社会保障的定义是:“社会保障是对病残、失业、作物失收、丧偶、妊娠、抚养子女或退休的人提供现金待遇。”国际劳工局对社会保障的界定是:“社会保障即社会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措施对其成员提供的保护,以防止他们由于疾病、妊娠、工伤、失业、残疾、老年及死亡而导致的收入中断或大大降低而遭受经济和社会困窘,对社会成员提供的医疗照顾以及对有儿童的家庭提供的补贴(1984)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关于承包地具有社会保障功能的说法就开始流行,并见诸一些领导的讲话和政策性文件,这种现象正是对社会保障含义的误解。在改革城乡二元社会,缩小城乡二元经济差别的今天,这个问题被误读,会牵涉到影响社会对农民处境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