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家——周文骏
2012/7/6 点击数:667
[作者] 北武飘风
[单位] 北武飘风的博客
[摘要] 周文骏教授(1928~),1953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毕业,1954年任北大文学研究所图书管理员,1956年始在北大图书馆学系(现称信息管理系)从事教学与研究至今。穷一万八千多个日日夜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届图书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导师。其间担任过北大图书馆学情报学系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兼编译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图书馆学情报学科评议组成员等多种职务。
图书馆学家——周文骏
周文骏教授(1928~),1953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毕业,1954年任北大文学研究所图书管理员,1956年始在北大图书馆学系(现称信息管理系)从事教学与研究至今。穷一万八千多个日日夜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届图书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导师。其间担任过北大图书馆学情报学系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兼编译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图书馆学情报学科评议组成员等多种职务。如今他年逾“古稀”,仍耕耘不止。笔者曾多次受过这位“厚道长者,辛勤园丁”的教诲和指导,值周教授从事图书情报事业50周年之际,谨撰此文志庆,以学习他严谨缜密的治学态度和孜孜不倦的钻研意志,并弘扬其开创精神和求实作风。
1 周文骏的学术成就和治学观念
踏上艰辛探索路,义无反顾走下去。周教授长期致力于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教学、科研和教育管理。其间担任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行政工作,仍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和条件搞科研。科学研究主攻图书馆学、情报学,旁及目录学、档案学、文献学。他曾主持国家教委资助的汉语科技文献自动标引系统(1987)、国内外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1995)、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国外社会科学网络建设”(1995)、国家“九五”重大项目“面向21世纪的图书情报工作网络化研究”(主持人之一)等课题。出版了《图书馆工作概要》(1980)、《情报学导论》(1980)、《文献交流引论》(1986)、《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主编、1991)、《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图书馆学编委会主任,1993)、《中国图书馆年鉴》(主编、1996)等,共计15种。另与同仁合作翻译了《普通图书馆学》。此外,在国内外理论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译文、序言等。其中《我国图书馆学的对象和内容管见》、《列宁与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工作的传递作用、体系和发展》、《走向科学的情报学》、《概论图书馆学》、《读者·图书馆·新技术》等论文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年发表的重要论文有《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回顾》、《迎接图书馆学发展的新时期》、《网络化是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国高等院校图书馆事业建设中的几个问题》、《略论图书馆学术语标准化》等。
周教授不仅以其较丰硕而富有创意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成为当代中国的著名图书馆学家,而且以其对情报学、目录学、文献学的较突出贡献蜚声学术界。在科研上,他特别重视理论创新和体系构建,为拓展提升图书情报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作出了较杰出的贡献,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传略和业绩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的《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国家名人录》等多种权威辞书收录。
周教授认为,图书馆学研究的最大关怀,是推究和把握图书馆事业的客观规律,按照这些客观规律办事,解决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努力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自然、社会的演化趋势保持同步。规律既是客观存在的,那么研究者的任务便是去揭示和运用这些规律。图书馆学在不同历史阶段,都具有形态上的特征,但这些特征仍将受到规律的制约,而不可能是形态特征改变着客观规律。不过,我们却可以透过形态特征去发现至今尚未认识的规律。规律好似一门科学的“性格”,图书馆学是有“性格”的,不能任凭人们的兴趣去无端摆弄它。创新不是别的,而正是揭示、说明、运用规律在理论和方法诸方面的反映和实现。规律不会轻易地、自动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所以我们研究图书馆学必须抱着积极的、爱护的态度和采取科学的方法。我们只要坚持“科学良心”,就可以做到所说的一切。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困难、挫折、错误、失败、迷惘和失望等都不能避免,但这些都不能动摇和摧毁我们的科学良心。科学本身无疑是美好的,有了科学良心,科学研究工作也必然是美好的。
周教授主张基础理论研究要从图书馆史和情报工作史、图书馆与情报业务方法以及信息技术诸方面汲取养料。脱离历史、现状、方法和技术的理论研究是苍白无力的。在研究过程中,他强调收集与整理资料的必要性,并且认为这是学与思的过程。要把收集资料提高到学的高度,整理资料提高到思想的高度,追求学与思的有机统一。
研读周教授的著述,进而分析其治学论述和主张,我们发现,他始终不渝地推究图书情报事业的客观规律,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的逻辑起点和基本特征,其学术锐气源于“科学良心”和自信、昂扬、奋进的精神。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基础理论,开展研究的一个显明特点是对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相互跨越渗透的现象进行全方位的探索,注重两者的扩展与融合,力图以交流显示其共性,同时,十分注重独创性。如果说揭示图书情报事业之客观规律是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前提的话,那么,体系构建和理论创新是他开展科研的着重点,这三者的整体如同一辆三驾马车不可分割,载着他的信念和抱负奔驰于成功之路。
2 周文骏的学术思想
半个世纪的“传道、授业、解惑”,半个世纪的博览、钻研、探索,周文骏教授著述颇丰,学术思想深刻精湛。以笔者之见,其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2.1 周氏图书馆学内容体系
早在1957年,周教授便在《学术月刊》第9期上发表了《我国图书馆学的对象和内容管见》一文,认为图书馆学的对象是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是一门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和当前的图书馆事业全部活动的科学。此后,他根据当时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不断探究,于1983年发表了《概论图书馆学》,提出了一个三分的“图书馆学内容体系”:
一为理论图书馆学。包括图书馆学对象、任务、方法;图书馆性质、作用、发展;图书馆工作规律、原则、技术。
二为专门图书馆学。包括公共图书馆学;大学图书馆学;科学技术图书馆学;儿童图书馆学;特种图书馆学;其他。
三为应用图书馆学。包括图书馆政策;图书馆经济;图书馆事业组织;图书馆工作方法;图书馆技术;图书馆设备、建筑;图书馆计划;其他。
这个“三分”的体系,被学术界称为“周氏体系”。周氏所谓的“理论图书馆学”,指的就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他认为它不仅对图书馆学各分支提供基本理论的指导,而且还可向外与哲学等发生联系,起到联系图书馆学与其他科学的桥梁作用。因此,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周氏体系”问世后,我国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对图书馆内容体系的探讨予以极大的关注。而后同仁在多种教材和专著中提出的一些不尽相同的体系结构,或多或少受到了该体系的影响。1991年,由北大、武大两校合编的《图书馆学基础》(修订本)则直接沿用了周氏体系。学者王子舟先生认为,“周氏体系”基本上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图书馆学界对图书馆学内容体系的一般认识水平。
2.2 首倡“文献交流说”
关于“交流说”,图书情报学界有3种观点,即“文献交流说”、“知识交流说”和“文献信息交流说”。“文献交流说”的代表人物是周文骏教授。
周教授认为,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密切关系,必将动摇以往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传统解释,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揭示了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深层的共同之处——交流。他用交流的理论与方法在《情报学导论》一书中作了以情报学为主,结合图书馆学的探索,而在“概论图书馆学”一文中又作了以图书馆学为主,结合情报学的探索。这种双向探索证实了交流是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共同的理论基础。
周教授指出:文献“首先是一种情报交流的工具。图书馆利用文献进行工作,所以说图书馆工作发展的历史,基本上是利用文献这个情报交流工具进行情报交流工作的经验的结晶。”对此,他作如下阐述:图书馆的活动是以文献为基础的。图书馆就是文献这个交流工具的存贮者、组织者和利用者,其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交流作用使得社会更加合理地使用知识、情报与文献,更加合理地组织和存贮知识、情报、文献,以帮助用户和读者达到认识世界和创造世界的目的。所以说,将情报交流作为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结论是有根据和符合实际的。
周教授的“文献交流说”在其1986年出版的《文献交流引论》中得以展开和发展。该书进一步把交流理论扩展到了目录学、档案学、文献学和出版发行等学科,从而为这些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尤其是在现代目录学和文献学的研究中更具深刻的影响。
周教授首倡的“文献交流说”具有突破性建树。其理论观点完全突破了传统图书馆学的理论思维模式,大大地扩展了图书馆学的理论空间。研究工作已逐渐摆脱了对图书馆具体工作的解释、说明和描述的局限,而是站在新的高度上重新审视图书馆的内外环境,并将其置于整个社会交流系统中予以考察,这样就使图书馆系统与外部系统关系的探讨深化了一步。
2.3 倡议“建立图书馆哲学”
1996年,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在北京召开之际,由周文骏教授等编著的向大会献礼的《图书馆学研究论文集》正式出版。周教授在“编后——我们研究些什么?”一文中,提出了图书馆学研究的3大问题,即图书馆哲学、电子图书馆和图书馆学方法的普及。他将“图书馆哲学”列于“3大问题”之首,认为,“图书馆事业建设上出现的种种问题,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没有正确的把握,而这种正确把握正是图书馆哲学的任务。”周教授倡议“建立图书馆哲学”,引发了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探讨。
什么是图书馆哲学?周教授认为:“图书馆哲学是关于图书馆本质规律和方法论的学科。它一方面是图书馆实践和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总结、概括和升华;另一方面也是一般哲学原理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
对于图书馆哲学的地位归属问题,周教授也作了阐释:“多年来关于‘理论基础’的探索,假如其目的是追求把握图书馆的本质规律,那么也可以认其为图书馆哲学的近义语或同义语。”图书馆哲学“既是应用哲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图书馆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由此推论,对于图书馆哲学的研究,既要把握和概括图书馆学理论,更要将它与哲学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生搬硬套,将两者简单叠加,也不能脱离图书馆理论和实践来空谈哲学。总之,它需要一个渗透整合的过程。图书馆哲学是哲学对图书馆及其学科的关照,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内容在发展中需要吸收、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观点,并用其阐释图书馆学的一些元问题。这是值得彰显的。
科学发展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变革与创新。从以上周教授在不同时期对几个重要问题的论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的学术思想的发展和演进。而正是这些论述对研究内容的开拓深化和对图书情报学研究的引路导向,才把本领域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综合周文骏教授不同时期在著述中有关图书情报学问题的表述,其学术思想的核心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传承华夏文明,促进图书情报事业的繁荣为使命,发扬我国图书情报学的优良传统,比较借鉴和吸收国外优秀的图书情报学研究成果,站在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把握图书情报学发展趋向;理论结合实际,揭示图书情报学及其活动的内在规律;与时俱进深化研究内容和层次,开拓图书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新领域;扩展文献交流理论,揭示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深层的共性;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普及程度;厚重人文积锭,加强图书馆哲学研究,加强辞书研究,加强网络化研究,加强术语标准化研究,建立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图书情报学内容体系。
周教授在图书情报事业理论、方法、技术、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诸多创造性的成果,他的学术思想可谓深刻精湛。本文仅作初步归纳与探索,限于功力,难免挂一漏万。因此,对其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摘自金明生.周文骏的学术成就与学术思想散论——庆祝周文骏教授从事图书情报事业50周年. 图书馆建设2003(4):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