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后天飞访德、英图书馆,谨发《悦读的笑脸》以飨众博友
2011/12/4 点击数:541
[作者] 秋禾话书
[单位] 秋禾话书
[摘要] 《中华读书报》记者:据说,古今中外的读书方法多至数十百种,您能否站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的角度,给我们的读者推介几种特别有用的现代阅读法?
“悦读的笑脸”A、B、C
A《中华读书报》记者:据说,古今中外的读书方法多至数十百种,您能否站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社会的角度,给我们的读者推介几种特别有用的现代阅读法?
徐雁:呵呵。“特别有用”这个概念用得好。因为社会发展的速度不同了,信息和知识载体的样式变化了,时代对人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的要求改变了,原来熟悉的,曾经有助于人们成功的一些工具和方法也可能就落伍而亟需除旧布新了,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因而在种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读书方法中,我在“五W阅读法”(即who,何人读?what,读什么?when,何时读?where,何地读?why,为何读?)之外,从来主推的是三种读书方法:
首先是“悬疑解疑读书法”。学贵有疑,学问就是在求疑解疑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这种读书法,也被称为“悬测式读书法”。它有两种路径:一是在求学求未知的过程中发生了疑问,于是带着求索的精神去进一步阅读、思考直至恍然大悟,冰释前疑;一是在开卷之初,先对后文描述、书内情节,闭目进行一番预测猜想式的琢磨和推导,然后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再加以对照和修正,从而在获得真实解读的同时,实现深度理解。
在求解疑问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学然后知不足”的缺憾状态,这时候更广泛更深入阅读的内在需求便会油然而生,于是“结网式读书法”(也称为“辐射式阅读法”)便浮出了水面。知识似海,需求如网,借助一环扣一环的阅读,顺线摸鱼,才能在有机的学海中,不断拓展知识面,构架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学识体系,并捕获真正属于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然则书富如海,如何才能有效地“化公为私”——将公共的知识、学识消化并转化成为自己的“真知”和本领?这时候,“提纲挈领式读书法”便展现出了其一技之长。所谓“纲”,就是鱼网的总绳;“挈”,就是提起来的意思。抓住了渔网的总绳,提住了衣领子,也就是抓住了事物的要领。这就要求人们在读书时要善于明其宗旨,晓其大义,悉其底蕴,将一部书的要义,能够简明扼要地把握住。这是一种教人把书读细、读薄,进而读“活”的方法。
总之,如果不断地在阅读实践中积累经验,运用有素,终能掌握信息时代“性价比”最高的一种读书方法——“一目十行读书法”(或称为“扫描式阅读法”),以切实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至此,再依据自己真切的阅读实践和体会,去学习并掌握诸葛亮“观其大略”、陶渊明“不求甚解”等等名人读书法,也就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了。
B :近年来,很多城市如杭州、苏州、东莞等着力打造城市公共图书馆,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公共书房,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看来,公共图书馆已经在阅读推广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那么,何谓“全民阅读推广”?其终极关怀又是什么?
徐雁:我在作为《全民阅读推广手册》和《全民阅读参考读本》共同“导论”的《书爱众香薰:全民阅读推广的时代使命》一文中,秉持“学习之道,阅读之理,中外古今同一”的基本文化理念,以“精彩纷呈的海内外全民阅读推广组织与活动”、“优良的阅读技能是人类一切创新思维的源泉”和“《全民阅读参考读本》与《全民阅读推广手册》的编纂大旨”三题,分别从孔子、王充、苏轼、歌德等中外名家的论点出发,结合阅读学的基本原理,介绍了美、英、德、俄、日等国阅读推广的有益经验,阐述了读书、学习与“全民阅读推广”的内涵所在和终极价值。我提出 “全民阅读推广”应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基本人文内涵:
第一,对于社会群体来说,各行各业各阶层人员都应该成为阅读推广的对象。为此,我们建议:一个现代化的都市,不仅要有以所在城市命名的地标式公共图书馆,而且要积极推广建设大量分布在城乡各个部位的,依据所在区域居民人群和文化消费特点而合理配置的社区图书馆(乡村阅览室)。
第二,对于社会个体来说,阅读将是一种人生全过程的阅读,要牢固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精神。因此,在城乡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中,不仅要建设好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儿童阅览区域,而且还应同步配置好老年读者以养生保健、精神休闲为主题的阅览区域。
第三,无论是公益性的图书馆,还是商务性的书店,都应对所藏、所销读物(无论是传统印刷型图书,还是数字化图书资源)进行全品种的积极推广,努力使所有图书资源都能为人们所消费。要善于通过各自的公益渠道和图书市场来引导人们通过阅读,汲取其中的信息和知识,并转化为给力人生的聪明才智。
总之,通过一个时期以来的阅读学研究和阅读推广实践,我认为,当前正是人类历史上千载一遇的传统阅读方式的“革命性转型时代”,但学习的要义和阅读的精义却丝毫不会因“革命”而有所改变。那就是,通过阅读和学习,温故以知新,推陈以出新,除旧以布新,乃是“学以致用”的终极关怀。借助阅读和学习努力成长并成才,永远是人类社会的至高期待。
C :这几年,包括您本人所主持的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和参与负责的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在内的全民阅读推广组织与活动很多,它们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今后的阅读推广工作还面临哪些难题?你们有何认识和对策?
徐雁: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全称“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于1991年在重庆师范学院成立,是专门从事中外阅读基础理论研究、交流、教学实践,以及国民阅读促进和指导活动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现有分布在20多个省市的注册会员1000余名。它也是 1955年1月1日成立的国际阅读协会(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简称IRA)的团体会员。为建立符合汉语汉文特点,并适应中国现代文化建设需要的“汉文阅读学”,自1987年以来,编著了《阅读学》、《阅读教育学》、《中国读书大辞典》、《阅读学新论》、《中国读者理想藏书》,以及“开卷读书文丛”等,并通过组织百余场以“中国古代文化名著导读”、“信息时代的阅读”、“人生惟有读书好”等为主题的学术讲座和“华夏阅读论坛”,颁授“书香校园”、“华夏书香之乡”和“华夏书香地标”三大荣誉匾额,与东莞图书馆合作编印会刊《悦读时代》等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有读书愿望和导读需求的人士,为中国阅读学理论的建设和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是一个旨在动员图书馆系统内外力量,共同致力于阅读推广、研究的行业性为主的工作组织。由2006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成立,为推进全民阅读进程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如今设有阅读文化研究、推荐书目、图书评论委员会、图书馆讲坛推广、图书馆与科学普及、社区与乡村阅读等15个专业委员会,并举办了5届“全民阅读论坛”,编辑出版了“书与阅读文库”、“ 中国阅读报告”丛书、“阅读推广丛书”,由苏州图书馆承编有会刊《今日阅读》,由深圳图书馆建设了会网——全民阅读网(www.lib-read.org/)。
通过上述组织以及各界有识之士多年来的扎实努力和持续推进,如今以公共图书馆为知识传播基地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已日趋馆务常规化和社会活动化,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手法,但如何及时解析与多元化、新媒体阅读俱来的新问题,如何在进一步营建全民阅读大局面、大氛围的同时,将馆藏丰富文献资源和电子信息资源推送给最合乎需要的读者和用户,而图书馆自身又如何率先打造成为“学习型图书馆”——让“好书的光华”普照这一“人间天堂”,让“悦读的笑脸”成为“世界上最美好的表情”……
如此种种由全民阅读推广而来的精神家园建设的新任务,以我的观察,在当下和未来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真诚期待《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商报》等素有影响力的主流书媒,在即将到来的2012年,能够与汉文阅读学界的“华夏阅读论坛”和我国图书馆界的“全民阅读论坛”有更多的合作,通过整合资源,联手合作,来共同推进方兴未艾的“全民阅读”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