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之乐

2013/7/15   点击数:2977

[作者] 秋禾话书

[单位] 秋禾话书

[摘要] 走在铺满了松针的小土路上,脚下有一种松软、舒适的感觉,让人特别愉悦。这条登山路线,环山面海而行,特别适合夏暑季节登山,林荫小路被绿树浓荫所遮盖,太阳几乎晒不着人,海风习习抚着人的手、脸,很凉爽、很舒适,路也比较平坦。小路下面是湛蓝湛蓝一望无际的大海,小路上面是碧绿碧绿葱茏茂盛的崂山山脉,沿着海岸线行走,一直走到青岛市的最东端——“崂山头”。一路上,山海景观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惬意无比。

[关键词]  登山 回归 重游



昨天,与米老师、丁姐、大小于哥一起故地重游——爬“崂山头”。

走在铺满了松针的小土路上,脚下有一种松软、舒适的感觉,让人特别愉悦。这条登山路线,环山面海而行,特别适合夏暑季节登山,林荫小路被绿树浓荫所遮盖,太阳几乎晒不着人,海风习习抚着人的手、脸,很凉爽、很舒适,路也比较平坦。小路下面是湛蓝湛蓝一望无际的大海,小路上面是碧绿碧绿葱茏茂盛的崂山山脉,沿着海岸线行走,一直走到青岛市的最东端——“崂山头”。一路上,山海景观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惬意无比。

一行六人,边走边聊天,随便地说着轻松的话题,空气里漂浮着一种花草的奇妙芬芳,好像是七里香的味道,很特别,很馥郁,和着婉转清脆的鸟鸣、海潮涌动的涛声,别有一番韵味。

下到海滩上的“钓鱼台”玩了二十分钟,又在“驱虎庵”休息了十来分钟,分享了米老师去云南拜访亲家带回来的新鲜荔枝,个大味甜。又到海边的“轮船石”下看了看,爬过了一个小山头,全身大汗淋漓。已经是正午十一点钟了,考虑到我和先生好久不爬山了,活动量不宜太大,开始返回。

中午在小于哥位于崂山社区度假专用的房子里,共进午餐。近一年没来,房子重装了一些新设施,生活更方便了,我们六个人都参与了做饭,感觉上像过年一样,忙碌却很愉快,先生也高兴的很,拍了黄瓜,砸了蒜泥,拌了海蜇皮。泡上一壶崂山绿茶,大家坐下来,喝点小酒,吃饭。

和丁姐、米老师、大小于哥都说了许多话。这些貌似平常的人,却各有各的长处,有着他们的可贵之处。大于哥耿直,小于哥敦厚,丁姐聪慧、机敏、爽快;米老师尊重、包容、智慧,这些品质都是这个圈子得以维持并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从我2003年来到大学,在教职工活动中心结识丁姐、米老师,以后逐渐结识大小于哥,曲老师夫妇、矫姐夫妇(这次因事没来),说来,我们都已是十年的朋友了,多年朋友成兄弟啊。自2011年我搬家离开以后,住的远了,往来不方便了,身不由己,好多活动不能参加了,但心里常常想的还是要回归团队。回到这个团队里,不只感觉放松、自在、温暖,更有一种回归故园,生活在亲朋好友之间的归属感。

丁姐他们都比我和先生年长一些,是过来人。所谓过来人,就是知道这一段路是怎样走过来的,知道一之后才是二,二之后才是三,一不能直接步入三,必须先步入二,再步入三的人吧?与过来人相处,总是很受裨益的事,况且,他们对我们夫妇又是分外尊重、爱护、支持、欣赏,这是让我们依恋这个圈子,常常要回到这个圈子的缘故。

故地重游,深感温馨愉快,是因为岁月过滤掉了原有的真实滋味,只留下芬芳、清甜的记忆;故人相聚,倍感亲切珍贵,也是因为在经年累月的记忆库里长存着故人的美好吧。

总括这次游历,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271c40101cf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