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风骨(6)
2012/6/19 点击数:591
[作者] 清馨拂台
[单位] 清馨拂台
[摘要] 说名士风骨,品竹林七贤,重量级人物山涛,是一个不得不说,又很难说清的人物。论年龄,他在七贤中坐第一把交椅,年龄最长;论资历,他与嵇康、阮籍率先形成铁三角关系,竹林之游由他发端,属于功勋人物;论人品、才华,他对上精忠报国,对下以诚待人,似乎德才兼备。
说名士风骨,品竹林七贤,重量级人物山涛,是一个不得不说,又很难说清的人物。论年龄,他在七贤中坐第一把交椅,年龄最长;论资历,他与嵇康、阮籍率先形成铁三角关系,竹林之游由他发端,属于功勋人物;论人品、才华,他对上精忠报国,对下以诚待人,似乎德才兼备。
然而,山涛先后在魏晋两朝为官,被后世视为没有骨气的“贰臣”;加上一篇世人皆知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人们眼里的山涛,完全站在名士的对立面去了,这不是竹林中的叛徒吗?解读历史的人们,往往也是两权相加取其轻,给山涛的定位,不知是史家笔尖故意走偏,还是原本就有太多的疑点,我们无从揭秘。
山涛走了,山涛身后的印痕却分外模糊、苦涩。有时想想,人活世间,用几十年心血苦思苦想、苦心经营,末了未必能把一个“人”字写端正。
为官为友,为夫为长,山涛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山涛出生在离京城洛阳不远的武陟县,家境寒苦,5岁就成了孤儿,他有着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心性,为人随和,心胸宽大,待人诚实。懂事后有着卓尔不群的品格和志向,生性喜欢《老子》、《庄子》,博闻强记,善把厚书读薄,从老庄思想中自觉吸取营养,成年后的山涛,为人处世,常常有意掩盖自己的锋芒,低调做人,用心做事,越来越被长辈和朋友们所欣赏、赞叹。
公元246年,41岁的山涛声名早已享誉四方,这年春天他被推荐为孝廉,随即政府提拔他做了郡主簿,这是个职位不高的官。可是入仕不久,熟读史书的山涛就从官场往来的文书中,嗅觉到曹魏江山即将有变天的危险,为了避祸,他弃官隐身而退,出洛阳、过黄河,进山阳,躲进太行山南麓的云台山,悠游于多泉多水的田园山水间。不久,在山阳庄园结识了樵国稽康,认识了陈留阮籍,发现了河内向秀,后来又把沛国刘伶、陈留阮咸、琅琊王戎集合在竹林,从248年开始,山涛和这几位天下名士,开始了天马行空的竹林之游。
寒来署往,七贤在竹林下,常常纵酒清谈,诗赋唱和,他们畅然物外,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很快,“竹林笑傲”的政治形象传遍天下,在岁月的打磨中,山涛和朋友的感情日渐深厚,影响日渐深远,就在这时,他的堂姑山夫人,即后来的晋宣穆皇后,托人找到了山涛,要这个娘家侄儿回朝廷做官。堂姑呢,就是司马昭的母亲。就这样,一句话,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第二次入仕后,山涛始终忠心耿耿效力于司马氏政权,先后为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三代政权竭尽全力服务。成为司马集团的得力助手。
与阮籍和嵇康不同,山涛无论在魏为官,还是在晋为臣,一生鲜有反司马氏思想。第二次入仕后,始终紧密围绕在司马氏政权左右,不夸张的说,山涛是司马氏晋王朝不可多得的开国功臣。值得称赞的是,山涛的履历表上干净整洁。他多数时间任职在吏部,这是中枢要害部门,从吏部郎、吏部尚书到尚书仆射,从未有过迫害曹氏成员的任何记载,从未有过杀害正直之士的任何记录,山涛秉公办事,雅操清明,从无结党营私之嫌。
大家说山涛为人磊落大方,对待朋友赤胆忠心。记得嵇康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后的第六年,就因罪被司马昭关进了监狱,临刑前嵇康对儿子说:“有山涛在,你不会成为孤儿。”山涛呢,虽然稽康对他不义,但却讲仁。对待朋友之子视同己出,孩子成年后,他顶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举荐这个叫嵇绍的青年入仕,上任时还细心传授为官之道,说:“孩子,你问我如何才能懂得进退得失,我想了很久,你看,天有阴晴,地有四季,消长变化无穷,更何况人的喜怒哀乐呢...”
山涛与六贤之间的差异就在于,山涛虽然年轻时崇尚老庄思想,本质上却不是一个浪漫的文学家或忘情的政治家,而是一个拘守世俗礼法的彬彬君子;性格上不是一个忘情山水、消遥世外的闲散文人,而是一个身在红尘中有抱负、有追求,企望立身扬名于世的大丈夫。
晋武帝司马炎讲习军事,坚持要停止武备,提倡教化。山涛认为这样不妥,就和各位尚书谈论孙武、吴起用兵的本意,举坐无不交口称赞,称山少傅所说是金玉良言呐,但晋武帝听不进去呀。山涛死后没几年,王侯们果然亦开始骄奢放纵,各地盗贼聚合,郡国又没有武备,一切都如山涛生前所言。
我们审视山涛从政路上,虽然位高权重,深得司马集团倚重,但山涛深居宦海,淡泊名利。他没有像当时的石崇、王恺那样敛财斗富、奢靡生活,也没有像许多官员那般贪脏枉法、行贿受贿,山涛做官,清廉有加。当时,有一位叫袁毅的县令,送来一个百斤真丝,山涛不露声色地收下后,命家人包好贴上封条,后来袁县令案发,不少官员被牵连,问到山涛时,他把封存的丝绸取出来,上面还积满了灰尘,封条上记着哪年哪月,何人所送,写得清清楚楚。
山涛的品德,从书山史海中修炼而成,山涛的福田,却是他的夫人含辛茹苦种下的。俗话说妻贤夫祸少,山涛的夫人韩氏出自洛阳书香世家,天生丽质,端庄大方,自小冰雪聪明,可谓上得厅堂,进得厨房,与山涛婚后夫唱妇随,琴瑟和谐,相敬如宾。山涛做官前,家徒四壁,韩氏从无怨言,总是默默地帮山涛分担生活重担,好多该男人做的粗活、重活她扛了下来,有一天,山涛看着劳累的妻子怜惜地说:“娘子呢,现在的饥寒你得忍一忍,晚年我位列三公时,就是不知道,娘子到时候你能做得来夫人哩?”“相公,我做不来你的夫人吗?”
俏皮温情的夫妻情语,勾勒了怀揣远大志向、极富生活情趣的男人,与温婉娴雅、进退有度的贤惠妻子,活脱脱一付和谐恩爱的夫妻像。许是爱乌及乌吧,对于丈夫交往的朋友,韩氏也很好奇,山涛和嵇康、阮籍一见倾心,情投意合。日子长了韩氏觉得超出寻常朋友友情,就问这是怎么回事呀,山涛说:“眼下能做我朋友的人,只有这两位呀。”话头激起了韩氏兴趣,说:“那我想看看他们,可以吗?”
一天,嵇康阮籍来了,韩氏生怕观察时间不够充裕,就劝丈夫留他们住一晚,还刻意备下好酒好菜,为了偷窥两位风流名士,韩氏在墙上凿了个洞,从墙孔里偷看到,天明时才离开。后来山涛问她印象如何,韩氏毫不掩饰自己的观感,深情说道:“以你的见识与气度和他们交朋友,还差不多,但你的才智情趣与他们比较起来,似乎差的太远呀!”山涛轻轻地笑着回应道:“是啊,是啊,他们也认为我的气度胜过他们呢。”
晋朝给了山涛一个舞台,山涛还天下一个太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山涛官越做越大,威望也越来越高,年过70还牚管着选拔官吏的重任,最后升任司徒,位列三公。但他始终清醒的意识到,做官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在位不能贪财贪色,一念之差,相去甚远。晚年山涛多次以老病为由辞官,皇帝不允,直到77岁高龄,反复上表请辞才回家休养,过了一年多的隐居生活后,山涛平静地离开人世。
他的朋友王戎这样评价山涛:“他就像未经雕琢的玉石,未经提炼的矿石,人们都喜爱它的珍贵,却不能估量它的真实价值。”是的,倘若把山涛放在历史长河中比较,他对社会的贡献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好象要比醉卧丛林的清谈名士有意义些吧?
无奈,在我们这样一个同情弱者,妒忌贤能的传统社会,要认同走出竹林的山涛,认可实现人生价值的山涛,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是山涛身后的悲哀,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哀。读者诸君,看来,名士人生还须细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