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重塑”和旧籍“重排”

2012/8/2   点击数:796

[作者] 龚明德

[单位] 龚明德

[摘要] 刚在已阔别三十年的著名襄阳古隆中观览了返回,说心里话,我毫无旧地重游的愉悦,我满身心地难受,我怎么也想不到——古老文明的中国之大陆地区之我的故乡竟可以在我离开后的三十年间如此大动手脚于诸葛亮旧憩之地的一小片山野……

[关键词]  武汉大学 站标 隆中书院



作者:龚明德 星期四 晴.  

刚在已阔别三十年的著名襄阳古隆中观览了返回,说心里话,我毫无旧地重游的愉悦,我满身心地难受,我怎么也想不到——古老文明的中国之大陆地区之我的故乡竟可以在我离开后的三十年间如此大动手脚于诸葛亮旧憩之地的一小片山野……

我只知道,我离开原武汉大学襄阳分校旧址古隆中之后,这三十年间,襄阳市即原襄樊市,已有多任市领导轮流执权,甚至还有重要的原市领导至今仍在监牢服刑。莫非古老的隆中被“重塑”,就是这些“阶级敌人”搞的鬼吗?

然而,一幅现实的巨幅新制作的站标又赫然在目,就是配图中的那红字标语,为“决战一百天 重塑古隆中”,也即表明当下这一任襄阳市领导群体仍然在对“古隆中”大动手脚。

我去的那天是下午临近黄昏,六十三元的门票已是让我瞠目结舌,一进大门即古隆中老牌坊,那幅大红色十字标语更让我目瞪口呆。再往老龙洞方向和踅回往原隆中书院的山顶走,一路全是与诸葛亮无关的垃圾建筑。几个工地正热火朝天地“决战”,钢筋、水泥和劣质的木料一堆堆地摆着。

而且,临近山顶的隆中书院也“整体搬迁”到了离“古隆中”牌坊即入口处相邻的山脚处。

真是大手笔!

还有,原来的路基都扩宽了许多。

这些决策“重塑古隆中”的各届掌权者们,你们连想都不想一下,“襄阳古隆中”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呀!你们把诸葛亮隐居处用三十年的功夫“重塑”成了闹市,谁还来看呢?

那位“三个代表”的“创始人”来过,写了几个毛笔字,你们马上立了一个字碑,下面的释说文字方块贴砖四角有四只青蛙或癞蛤蟆,也不知道是颂扬呢还是什么意思。依我看,保存此人写的毛笔字原件就足够了,碑还是砸了的好。同时,所有后起的垃圾建筑最好都全部拆除。隆中书院,还是应该迁回原址,那是安静的研治学问的圣地,不可能放在入口处的山脚下。不知隆中书院的建筑原材料尤其是书院内壁上那无数块有精雕旧体诗文的老砖全被保留下来了没有,如果毁了,哪怕只毁掉其中一块,也是无法忍受的人为破坏!

由此,我想到出版界的不少大型旧籍“重排”工程,也跟我心目中的襄阳古隆中被人为“重塑”一样,可以列为最近几十年的“大陆疯行”,——大陆地区疯狂的行为。

刚写了一文谈柯灵编选的《作家笔会》,无意中查阅了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二月印行的孟广利选编《清秋风露——〈万象〉散文随笔选萃》,因为其中有几文我要引用,不查阅不知道,一查阅吓一跳。这书还算认真严肃,而且是学有所成的学者编选、由声誉良好的名社出版,一出就是十二家民国名刊的选本,共十本。

然而,就在我要查阅的一文的“重排”本中,有一处写李青崖“走起路来已经有点汗缓了”。幸亏我有几本原本老《万象》,不太费力,就知道了“汗缓”原为“迂缓”;否则,为这“汗缓”,我要反复查找,或许还不敢确定它是错的,而以为它是有深奥含意的旧时用词。

一样的理由:自然风景或人文历史留下来的古迹我们无权“重塑”;在没有能力维护文本原貌之时,旧籍重出最好影印,不要用简化字重排。

痴人说梦,聊备一格。

尤其希望老家的当家人,往大处想,不要以为我丢了你们的人。

原文连接: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206048&PostID=44918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