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洛河
2011/9/16 点击数:97
[作者] 清馨拂台
[单位] 九当斋
[摘要] 曾经,一位媒体的资深记者,和我谈起,退下来后,要用自己的资源和智慧,做好“三个一工程”:写一个人,一个改变了汉民族血统的人;写一架山,一架天下人死后都想归来安息的山;写一条河,一条承载了几千年华夏文化的河。
曾经,一位媒体的资深记者,和我谈起,退下来后,要用自己的资源和智慧,做好“三个一工程”:写一个人,一个改变了汉民族血统的人;写一架山,一架天下人死后都想归来安息的山;写一条河,一条承载了几千年华夏文化的河。
朋友的话,让我肃然起敬!后来,我巡着他思考的那条河,游走了几个主要的接点,突然间发现,这条鲜有人了解的河,虽说,她没有黄河伟岸,也没有长江宽广,却有着十分厚重的人文故事,历史不应该淡忘她,也绝不应淡忘她!
这条河,叫洛河。她发源陕西洛南县境的秦岭深处,经卢氏、洛宁、宜阳、洛阳、偃师后,与伊河交汇,在巩义洛口入黄河,全长460公里。看地图便一目了然,洛河以洛宁为界,上段穿行在峡谷高山间,两岸悬崖陡壁,多险滩急流,流到洛宁长水后,洛河平坦而舒缓,变得宽广而谜人了。也就在这个叫长水的地方,洛河给中华民族奉献了第一枝文明火种——“河图”。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说,大禹治水的时候,上天赐给大禹一部《洛书》,大禹把书进行了认真的阐释,这就是《洪范》,《尚书.洪范》是国家大法,实际是九条治国方略。走进今天的长水镇,紧靠洛河边的村庄,汉、唐朝代的“洛出书处”大型碑刻,依旧清晰的记录着这个流传广泛的的神话故事。立在古石碑旁南眺,在一条小河汇入洛河的地方,那里,形成了一种自然奇特的写意符号,中华文字的创始人——仓颉,就曾经凭着这些符号、加上鸟兽留下的脚印,在这里发明了文字。风雨剥蚀下的仓颉像,那凝视的眼神,似乎还在沉思,还在思考汉字的创新?
洛河流过长水,流过洛宁,一路欢歌到了宜阳,视野宽了,文化自然就繁荣昌盛了起来。河边有个三乡镇,镇边的连昌河畔,一座36米高的唐代“五花寺塔”巍然屹立着。我走近它,这座周长31米的蜜檐式古塔,九级八角,叠涩十二层为檐,内有塔心室,当年可巡环上至塔顶。这里也叫昌谷,是一代诗鬼李贺的故乡,是洛水孕育了李贺浪漫性格的天才诗魂,他年少时便发出“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鸣呃”的豪言,更满怀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壮志。这位只有二十七岁生命历程的诗人,留下的长吉诗深得后人喜爱,鲁迅爱读李贺诗,在他手书古人诗词中,李贺诗最多,毛主席也曾对陈毅说,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
沿昌谷向东,远远望去,有一座山如凰如凤依洛河耸立,千年古松包围着它,那便是凤凰山,山中有座始建于东汉的灵山寺,三千年的银杏古树,记录着太多的岁月苍桑,善男信女长年摩肩接踵,用一颗心点燃一支香,祈祷佛祖护佑,这香火一燃就是三千年。依着灵山往前,就是名声显赫的锦屏山,远处,有花果山、光武庙、福昌阁,有战国韩国故城,西周召伯听政处、东汉白鹿苑,西汉八关城,五代晋显陵,唐代连昌宫。当年,隋炀帝、武则天、唐玄宗眷恋这里,白居易、韩愈、刘禹锡、司马光寄情这里,连江南才子唐伯虎也慕名而来,尽情作画记游。
浩浩荡荡的洛水,一路奔腾进了洛阳,与伊、廛、涧四水相汇,于是,产生了中国文化的重要源泉——河洛文化。七八千年来,她延续不断,前后相接,形成了一个连绵起伏的文化发展系列。你看,由裴李岗文化起,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夏商周遗迹星罗棋布,儒家学说奠基于此,道家学说渊源于此,佛家学说首传于此,魏晋玄学盛行于此,宋明理学开创于此,就是这五大学派,对形成和决定中华民族、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品格,都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
文化洛河,千古流淌,亦不乏神话与美丽传说,更不乏传颂千古的传奇故事。洛水之神便是一支久远的歌,北魏初年的中秋时节,当“言出为论,下笔成章”的曹植亲近洛水时,貌若天仙的洛神,婉若游龙,竟在白帆和渔歌声中翩然而至,如梦如幻的曹植惊喜不已,一时,古城与洛水相映,才子与仙女相逢,一曲人神恋爱的悲情故事——《洛神赋》,就这样在天才的如檐笔下诞生了。
洛河创造了洛阳,洛阳呢,居河洛之间,南揽嵩岳,北控太行,东望江海,西挟关陇,四周险固,九州通衢,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自古就有“天下之中”的传说。正是大自然赏赐的这块丰土吉壤,迎来了华夏文明,迎来了“三皇五帝”。
于是,洛阳依着静静的洛河,从历史的深处走来,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民族圣地,东方文明的圣城。由夏以降,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有十三朝古都之称,累计建都长达一千五百年,是我国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居住帝王最多的都城。真可谓“大江东去几千秋,百代兴亡一水流”。
洛河,因神秘而圣洁,因浪漫而温馨。勿容置疑,这是一条永不褪色的文化之河。
游走洛河,游走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坚信,这条河,必将世代印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